⊙武勝縣中醫醫院 段洪志
按照2018年全國首個骨質疏松癥流行病學調查數據推算,我國目前65歲以上人群中約有6100萬人患有骨質疏松癥。
骨質疏松癥最嚴重的后果就是骨質疏松性骨折,也叫做脆性骨折,指輕微的外力甚至日常生活即發生的骨折,常見部位為椎體、髖部、前臂遠端、肱骨近端等,其中髖部骨折一年內的死亡發生率在20%,50%的人致殘,會嚴重影響生活質量與健康壽命,同時帶來巨大的醫療和照護成本。因此,大家需要樹立骨骼健康意識,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
骨質疏松性骨折的治療方案包括:復位、固定、功能鍛煉、促進骨折愈合及抗骨質疏松治療。治療目標可分為兩個部分:近期目標是改善臨床癥狀、減少并發癥;遠期目標是促進骨折愈合、功能康復,預防再骨折。目前,臨床多采取外科手術聯合藥物、物理治療、中醫藥、生活方式調整的綜合療法來實現近期和遠期目標。
主要使用骨健康基本補充劑和骨吸收抑制劑,前者主要包括鈣劑和維生素D;后者主要包括雙磷酸鹽(如阿侖膦酸鈉、利塞膦酸鈉、伊班膦酸鈉、唑來膦酸鈉等)以及降鈣素(如依降鈣素、鮭魚降鈣素等)。
對疼痛部位進行紅光照射,可消炎鎮痛,緩解局部癥狀。
中醫辨證施治在骨質疏松性骨折臨床治療中具有較好的應用效果。有學者選取50例骨質疏松性骨折患者進行對照觀察,對照組采取常規維生素D以及唑來膦酸鈉治療,觀察組則在對照組基礎上加入活血化淤中醫湯藥治療,湯藥所用藥材包括桃仁、紅花、枳殼、丹參、芍藥等。在隨訪中發現,觀察組患者骨折愈合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且功能恢復優良率明顯高于對照組。還有研究針對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進行對比觀察,其中對照組僅采取內固定手術治療,觀察組則在對照組基礎上加入行氣活血顆粒(赤芍、紅花、甘草、杜仲、牛膝等)治療,結果發現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明顯更好。還有學者選取脊椎骨質疏松性壓縮骨折患者,在常規西藥治療的基礎上加入中醫辨證治療,其中肝腎虧虛證患者給予六味地黃丸,腎陽虧虛證患者給予金匱腎氣丸、右歸丸,在治療半年之后,患者的康復效果達到了85%,遠高于單純接受西藥治療的患者。
中醫中還有較多的外治療法,包括中藥外敷、中藥熏蒸等,也可以加速骨折愈合,促進血液循環。中藥敷貼主要是將藥物搗碎之后用蜂蜜或黃酒調制成糊狀敷貼于局部,常用藥物包括乳香、沒藥、澤蘭、延胡索、桃仁、雞血藤、白芍、紅花、當歸等。中藥熏蒸常用藥物有紅花、當歸、乳香、地龍、伸筋草、透骨草等,方法為將藥物煎煮后,把藥液放在熏蒸器后對患部進行熏蒸,該方法具有較高的安全性,避免了口服用藥的不適感,能夠提高患者治療的依從性。將中醫外治療法與西藥聯合應用,有助于提高骨質疏松性骨折的臨床療效。有學者通過觀察發現,在骨折發生初期給予止痛化淤藥膏局部涂抹,有助于改善骨質疏松性骨折患者的疼痛癥狀,同時以縮短患者的骨折愈合時間。
1.加強營養、均衡膳食:推薦每日蛋白質攝入量為0.8~1.0克/千克體重。成人每天攝入牛奶300毫升或相當量的奶制品即可達標。
2.充足日照:建議上午11點至下午3點,盡可能多地暴露皮膚于陽光下曬15~30分。
3.規律運動:臥床休養期間,每天在床上進行肢體肌肉等張力運動與抗阻運動,以預防肌肉萎縮及下肢血栓發生,同時為日后重新站立做準備,降低發生再次骨折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