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部縣人民醫院 馬茂林
據世衛組織統計,在全球范圍內,每30秒鐘就有1人死于肝炎相關疾病。肝炎是肝臟炎癥的統稱,通常是指由多種致病因素——如病毒、細菌、寄生蟲、化學毒物、藥物、酒精、自身免疫因素等使肝臟細胞受到破壞,肝臟的功能受到損害,引起身體一系列不適癥狀,以及肝功能指標的異常。但我們平時所說的肝炎,多指由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肝炎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我國法定報告傳染病報告病例數最多的乙類傳染病,尤以乙肝和丙肝為主。據估算,全國現有乙肝病毒攜帶者約8600萬人,其中,約2800萬人為需要治療的慢性乙肝患者,丙肝患者約有450萬人。為預防病毒性肝炎,臨床專家建議從源頭上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做好疫苗接種,搞好環境飲食、飲水及個人衛生。
甲肝主要的傳播途徑為糞-口,通過日常生活接觸、水和食物3種方式傳播。貝類水產品是傳播甲型肝炎的主要媒介,倘若生長毛蚶、蛤蜊、海虹的水域受到甲肝病毒污染,生物富集作用會使病毒長期蓄積于消化腺和肝臟。生吃或吃沒有熟透的海鮮,就給了水中病毒進入人體的機會。甲肝病毒對外界抵抗力較強,耐酸堿,在貝類體內能夠存活數月;干糞中25℃能生存30天,在室溫下可以生存一周;加熱到100℃時,1分鐘才能完全殺死甲肝病毒。所以,預防甲肝需把好“口關”,最好不要吃生的食物和喝生水,食物應洗干凈并經高溫烹煮后再食用,還要經常用肥皂洗手。此外,還可通過注射甲肝疫苗進行預防。
甲肝屬于自限性疾病,經適當休息、合理的營養及藥物輔助治療,多在3個月內可以康復。但部分患者有發生暴發性肝功能衰竭的可能,需要住院采取綜合治療措施。
乙肝主要是通過母嬰、血液和性接觸傳播。在我國,乙肝以母嬰傳播(通過乙肝陽性母親的血液和體液傳播)為主,占30%~50%。所以,預防乙肝的措施主要有:嚴格檢查供血者,盡量不使用或少使用血液及血制品;重視婚檢和乙肝孕婦患者的治療,同時全面落實新生兒的乙肝疫苗預防接種。
與其他病毒性肝炎相比,乙肝的潛伏期長、危害性強,難以徹底治愈。但抗病毒藥物和干擾素都可以幫助患者控制病情。
丙肝的傳播途徑與乙肝相似,主要是通過血液傳播。但自1993年我國開始對獻血者進行抗-HCV(丙肝病毒抗體)篩查,經輸血和血制品傳播已很少發生,靜脈藥癮共用注射器和不安全注射是目前新發感染最主要的傳播方式。此外,丙肝也可通過性接觸和母嬰傳播。目前尚無有效預防丙型肝炎疫苗可使用,主要的預防措施為嚴格篩選獻血者和預防醫源性及破損皮膚黏膜傳播。
丙肝經過抗病毒治療大多可以治愈,治愈率可達98%以上。所有HCVRNA(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陽性的患者,不論是否有肝硬化、合并慢性腎臟疾病或肝外表現,均應接受抗病毒治療。
丁型肝炎病毒是一種有缺陷的病毒,沒有外殼,不能獨立生存,依賴于乙肝復制過程中產生的病毒外殼進行生存。這就意味著丁肝不能單獨存在,必須在乙肝的基礎上才會發生,所以,預防丁肝的關鍵就是預防乙肝。
戊肝是人畜共患病,主要是經糞-口傳播。所以,對它的預防與預防甲肝頗為相似:關鍵是切斷糞-口傳播途徑,生熟廚具分開,加強水源和糞便管理,飼養和屠宰時要加強牲畜糞便等排泄物的處理,防止其污染水源和環境,搞好環境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