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習近平關于教育使命的新定位、新認識與新要求

2021-12-03 19:00:36
關鍵詞:現代化時代發展

龐 立 生

(東北師范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部,吉林 長春 130024)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從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出發,深刻總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發展的基本經驗,面向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戰略要求,系統闡述了當代中國教育改革發展中一系列重大戰略性、原則性、根本性問題,形成了關于教育重要論述的完整內容體系。其中,習近平提出要把服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為教育的重要使命,這一論述是對新時代教育地位作用的新定位,是對新時代教育使命的新認識,也對新時代教育如何承擔這一使命提出了新要求。

一、新時代教育地位作用的新定位

對教育使命的理解與對教育地位作用的認識是內在聯系的。教育事業要承擔什么樣的時代使命,與這一時代對教育地位和作用的認識密切相關。習近平關于教育使命的重要論述是建立在對教育地位作用的認識這一基礎之上的。習近平關于教育地位和作用的認識,體現出時代之維、科學之維和政治之維的立體視角。

首先,習近平從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的高度審視新時代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從時代的歷史方位中對教育加以定位。“世界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洞察時代和世界發展大勢而做出的重大戰略判斷。這一判斷是在世界發展的歷史縱深和時代的風云激蕩中,結合馬克思主義關于世界歷史發展規律的科學認識,對當前世界歷史發展所處階段和形勢得出的科學結論。“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既是世界正在經歷的大調整大變化,也指中國面臨的大態勢。世界正在經歷的大變化與中國面臨的大態勢,二者彼此影響、互為因果,同步交織、相互激蕩。可以說,世界百年來經歷了內容廣泛、影響深遠的深刻變革和最具革命性的變化。從世界之變所涉及的廣泛領域來看,世界經濟重心正在加快“自西向東”位移;世界政治格局正在進行深刻調整,大國博弈和戰略競爭日益加劇,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國際地位中的影響力不斷提升,全球治理體系正在發生深刻變革;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風起云涌,科技創新正在推動發展方式轉變,重塑全球經濟結構,深刻影響著國家前途命運;全球化進程在變,西方保護主義和民粹主義有所抬頭,一些新興經濟體成為推動全球化的新生力量,全球性風險與問題日益凸顯,人類命運越發休戚與共。總體來看,世界正處于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的關鍵歷史階段。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核心是中國與世界的關系正在發生根本性變化。過去的百年歷程,正是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華民族從近代沉淪走向復興的艱辛歷程。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從辛亥革命到新中國成立,從一窮二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到正欣欣向榮蓬勃發展在國際社會具有舉足輕重的泱泱大國,中華民族走過了一段崢嶸歲月。可以說,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始終是100多年來中華民族發展不變的主題和夢想。這一夢想熔鑄于百余年中國波瀾壯闊、風起云涌的歷史圖景之中,鐫刻于幾代人為民族復興奮斗的艱辛歷程之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從站起來、富起來走向強起來,在中國共產黨近百年、新中國發展 70 多年、改革開放 40多年的歷史延展中,我們迎來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現在比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都有更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目標。近年來,中國發展日益成為世界經濟增長最有力的引擎之一,國際體系中的中國影響快速提升,國際事務中的中國作用更加突出。可以說,中國和世界關系正在發生歷史性變化,中國正以更加進取、自信、成熟的姿態走向世界舞臺中央,日益發揮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的重要作用。

在世界之變和各國激烈的國際競爭中,一方面教育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越發得到凸顯;另一方面教育必須以自身之變適應世界之變。習近平指出:“綜合國力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競爭,人才資源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第一資源的特征和作用更加明顯,人才競爭已經成為綜合國力的核心。誰能培養和吸引更多人才,誰就能在競爭中占據優勢。”[1]當前,教育與政治、經濟、科技、文化的結合更加緊密,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鋒更加頻繁,意識形態斗爭形勢更加復雜嚴峻,教育越來越成為國際競爭和政治斗爭的重點領域和前沿地帶;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同我國轉變發展方式進入了新的歷史交匯期,加快教育現代化、培養大批創新型人才成為提升中國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必然要求。與此同時,教育的理念、模式、形態、內容等都必然發生也正在發生深刻變化。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是習近平審視新時代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又一重要戰略性視角。習近平對教育事業發展的思考總是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歷史使命內在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的。例如,在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上,他提出“教育是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決定性意義的事業”,“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從而闡述了教育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所具有的重要意義;在培養什么人的問題上,他提出要“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明確規定為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時代使命;在教育的發展使命上,他提出要“堅持把服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為教育的重要使命”,從而實現了對教育使命認識的理論升華;在教師定位上,他提出廣大教師就是打造中華民族“夢之隊”的筑夢人,進一步明確了教師作為“筑夢人”的光榮使命;等等。可以看出,習近平正是從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的戰略高度,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這一戰略目標出發,把教育事業發展放在新的歷史方位和新的歷史使命下加以審視和思考,在世界歷史發展趨勢和時代的歷史方位中來定位和擘畫當代中國教育改革發展的未來,體現出高屋建瓴的世界視野和高瞻遠矚的戰略思維。

其次,習近平從現代化強國發展的歷史邏輯中,深刻揭示了“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的現代化強國之道,體現了對教育之于現代化強國建設重要作用的科學判斷。2018年5月2日,習近平在北京大學考察時發表重要講話,提出了“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的重要論斷,這一論斷深刻總結了現代化強國崛起的歷史經驗,高度概括了教育發展與民族振興、現代化強國崛起之間緊密聯系的普遍規律。從現代化強國崛起的歷史邏輯來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美國等現代化強國的崛起之路,無不與教育的發展密切相關。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盛衰強弱固然取決于社會發展的經濟條件和各種復雜的政治因素以及其他綜合因素的影響,但人才卻是影響全局的重要關鍵性因素。各國實踐證明,建設規模宏大的高素質人才隊伍是經濟社會發展中起基礎性、戰略性、決定性作用的重要推動力量。一個國家培養的人才越多,人才發揮的作用越突出,經濟社會的發展就越迅速。在現代化發展的過程中,誰能培養和吸引更多人才,誰就能在激烈的綜合國力競爭中占據主動,居于主導地位,就能搶占未來發展的戰略制高點。在不同的時代發展階段,一些國家抓住了機遇,通過教育發展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革命,使經濟社會發展駛入快車道,其綜合國力不斷增強,從而躍居為現代化強國。現代化強國崛起的歷史事實充分印證了“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的客觀規律。在現代化強國崛起的背后,都有發達的教育體系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例如,美國擁有世界一流的高等教育,培養和集聚了大批創新型人才,就為其作為現代化強國奠定了基礎。一個國家是否強大不能單憑經濟總量這一指標來衡量,一個民族是否強盛也不能單憑人口規模大小和領土幅員多寡來判定。在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中,人才競爭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核心。如何通過深化教育改革發展,培養出適應時代需要、引領時代發展的一大批創新型人才,已成為各國在21世紀制勝的法寶和關鍵。

習近平科學把握到現代化強國的根本和關鍵所在,提出了“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重要理念,并從時代的發展進程中洞察到教育戰略地位和作用日益凸顯的時代趨勢,提出“時代越是向前,知識和人才的重要性就愈發突出,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就愈發凸顯”[2]的重要思想。習近平強調,世上一切事物中人是最可寶貴的,一切創新成果都是人做出來的。硬實力、軟實力,歸根到底要靠人才實力。在現代化發展過程中,教育日益發揮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作用。教育在科技進步、經濟繁榮和社會發展中的基礎性地位越發凸顯,教育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先行”和“先導”作用愈加突出,教育在現代化建設中的全局性作用日益彰顯。教育強國既是現代化強國的重要內容,也是現代化強國的堅實基礎。要實現國家現代化,必須率先實現教育現代化,必須以教育現代化支撐國家現代化。習近平對教育使命的重要論述正是建立在對教育地位作用的科學認識基礎之上的。

再次,習近平從政治的高度審視和看待教育,把教育事業發展與黨和國家的前途命運緊密聯系在一起,把握了教育作為國之大計、黨之大計的根本地位和關鍵作用。習近平通過一系列重要論斷在不同維度上揭示了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例如,他提出“教育是提高人民綜合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3],這是從人的發展角度明確了教育的育人價值;他提出“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石”[3],這是從民族和社會發展的角度來揭示教育的社會功能;他提出“教育決定著人類的今天,也決定著人類的未來,是人類傳承文明和知識、培養年輕一代、創造美好生活的根本途徑”,這是從人類發展的角度闡述了教育之于人類發展和文明傳承創新的重要作用。可以說,這些論述從不同方面深刻揭示了教育的一般性和普遍性的本質功能。

習近平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強調教育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提出了“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4]的重要論斷。這一論斷站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高度,著眼于黨和國家的前途命運,充分肯定了教育的根本性、戰略性、關鍵性地位和作用。一般而言,教育往往是被置于“國計民生”的層面來加以認識的。在這一意義上,教育通常被視為關乎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的重要領域。而這一論斷把對教育的認識進一步上升到“國之大計、黨之大計”的層面,意味著教育地位和作用的認識被置于更高的視野來看待,得到了新的定位和升華,意義重大而深遠。“國之大計、黨之大計”的定位,意味著教育在國家事業發展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更為根本、更為關鍵、更為重要,意味著教育對于執政黨及其領導事業的前途命運具有根本性的影響和決定性的作用。“大計”非一時之策,亦非局部之治,而是關乎全局、關乎根本、關乎長遠、關乎命運。“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的論斷,把教育與黨和國家的前途命運緊密聯系在一起來看待,把握了教育事業發展與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內在攸關性,不僅是一個科學論斷,而且是一個政治論斷。這表明,對教育事業的認識需要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高瞻遠矚、統攬全局,站在時代前沿和戰略全局的高度去觀察和思考,要從政治的高度把握和判斷其性質和作用,從黨長期執政和國家長治久安的戰略高度去領會和把握其意義。習近平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深刻指出:“沒有哪一項事業像教育這樣影響甚至決定著接班人問題,影響甚至決定著國家長治久安,影響甚至決定著民族復興和國家崛起。”[4]可以說,習近平的這一論述,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經驗的高度概括和總結,是對新時代教育發展地位和作用的科學認識和理論升華。這一論述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我們黨對教育地位和作用的戰略認識,為新時代教育改革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二、新時代教育使命的新認識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問題,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使命。新時代的教育事業發展承擔何種使命,與這一時代所處的歷史方位及其內在要求是分不開的。可以說,歷史方位和時代課題是內在統一的。歷史每前進一步,我們的發展目標就會跟進一步,也就會提出相應的時代課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是黨的十九大報告對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的重大政治判斷。這一重大政治判斷,為深刻把握當代中國變革發展的新特征以及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新使命提供了時代坐標和科學依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意味著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這表明中華民族的發展站在了實現強起來的新的歷史起點上;意味著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這充分表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表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對于世界社會主義事業的重大貢獻;意味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這充分表明我國現代化建設打破和超越了“西方現代化模式”以及“西方中心論”“歷史終結論”等論調,賦予自身以內生的主體性、獨特的創造性,自主開辟了中國現代化的新道路新模式,為廣大發展中國家實現現代化提供了具有普遍啟發意義的嶄新路徑。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歷史方位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成為新時代中華民族團結奮斗的主旋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也是中國共產黨義無反顧肩負的歷史使命。圍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教育事業發展的關系,習近平提出了三個重要的時代性論斷。

第一個論斷是“教育是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決定性意義的事業”[3]。這一論斷是2014年9月習近平在同北京師范大學師生代表座談時的講話中提出的。可以說,這一論斷把新時代教育事業發展的意義置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目標中去加以定位和認識,充分肯定了教育對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所具有的決定性意義。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居于戰略全局和引領地位的宏偉奮斗目標。習近平在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我們黨領導的革命、建設、改革偉大實踐,是一個接續奮斗的歷史過程,是一項救國、興國、強國,進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完整事業。”[5]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一項艱巨的歷史性事業,也是一項需要接續奮斗的系統工程,需要實現從站起來、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目前,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已經進入到新的歷史階段,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但同時面臨著如何讓中國強起來的時代課題。新時代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的發展都需要放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中加以審視。習近平強調:“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視。我們對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迫切,對科學知識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強烈。”[6]“國以才立、政以才治、業以才興。”教育作為人才培養的事業,對于實現中國夢具有重要的戰略性價值和決定性意義,對于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和提升國際競爭力發揮著不可替代的支撐作用。

第二個論斷是“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7]。這一論斷是習近平在2017年10月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可以說,這一論斷不僅首次在黨的全國代表大會上提出了建設教育強國的戰略目標,而且把這一目標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和總體目標中加以定位。強國必須先強教育。現代化強國必須是教育強國。民族復興必須首先實現教育振興,這是現代化強國發展的內在邏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不僅要求在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要變得十分強大,同時也要求把教育做大做強。我們要實現的民族復興不僅僅是指某一方面和某一個領域的崛起,而是指全方位、立體的復興和崛起,是包括硬實力和軟實力在內的綜合國力的全面提升和強大。教育強國是現代化強國的應有之義。建設教育強國被寫入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報告,意味著它被作為黨和國家的戰略意志,并被視為現代化強國之基。辦好大國教育、強國教育在治國理政中舉足輕重,在民族復興戰略全局中意義重大。因此,要把優先發展教育事業作為推動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發展的先手棋,致力于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從而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奠定堅實根基。

第三個論斷是“堅持把服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為教育的重要使命”[4]。這是習近平在2018年9月召開的全國教育大會上提出的重要論斷。這一高屋建瓴的重要論斷,是對我國教育事業發展規律性認識的深化,它將教育使命的認識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為新時代我國教育事業改革和發展提供了指引。對教育使命的理解和認識,既建立在對教育地位和作用認識的基礎之上,同時又是對教育地位和作用認識的進一步升華。這一論斷既以上述的兩個論斷為基礎,又將上述兩個論斷進一步上升和落實到教育的時代使命上。可以說,這一使命的定位,緊扣當代中國社會發展的歷史方位、根本方向和鮮明主題,緊密聯系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目標。習近平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僅在歷史的邏輯中將其把握為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而且在價值的邏輯中將其理解為中國共產黨自誕生之日起就肩負的歷史使命,更進一步在實踐的邏輯中將其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戰略目標,作為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全體人民的莊嚴承諾和黨和國家面向未來的政治宣言。教育在新時代的重要使命必須在與這一戰略目標的內在聯系中得到定位,必須服從并服務于這一居于總體性、全局性、引領性地位的戰略目標。這一使命的定位,彰顯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鮮明主題。習近平教育重要論述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方向,也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根本主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緊緊圍繞的核心主線。堅持教育服務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使命,內在蘊含著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根本方向,體現著教育要“為人民服務,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服務,為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6]的價值原則,并落實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一教育的根本任務。總之,這一教育使命的定位,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理論關于教育使命認識的思想升華,它對于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的發展將起到重要的引領作用,為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的新境界提供精神動力和思想指引。

三、新時代擔當教育使命的新要求

首先,立足于教育要把服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為重要使命,習近平提出了“三個更”“三個相”“五個人”的基本要求。其中,“三個更”指的是要以更高遠的歷史站位、更寬廣的國際視野、更深邃的戰略眼光超前布局教育事業。這是對教育承擔時代使命在思想層面提出的基本要求。它主要著眼于新時代教育事業發展面臨的復雜形勢、全新挑戰,從歷史站位的長度、國際視野的寬度和戰略眼光的深度對超前布局教育事業發展提出新要求。這“三個更”與鄧小平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三個面向”的論斷可謂一脈相承,共同體現出審視和思考教育事業發展立足長遠、面向全局、把握根本的戰略思維。

“三個相”指的是要不斷使教育同黨和國家事業發展要求相適應、同人民群眾期待相契合、同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相匹配。這是對教育承擔時代使命在發展能力層面的基本要求。“三個相”的重要論斷,揭示了教育事業發展的客觀規律,也為新時代教育事業發展指明了方向目標。教育事業發展要同黨和國家事業發展要求相匹配,是教育把服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為重要使命的必然要求。教育事業發展要同人民群眾期待相契合,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教育領域的具體落實。教育事業發展要同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相匹配,是教育發展水平及其對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貢獻的根本體現。

“五個人”指的是新時代教育發展要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開發人力、培育人才、服務人民為工作目標。這是教育承擔時代使命在目標功能層面的基本要求。“五個人”從人心、人格、人力、人才、人民五個維度,提出了關于新時代教育工作目標的新論斷。這五個維度既包含著內在的精神維度,也包含著現實的客觀維度;既包含著個體成長的維度,也蘊含著社會發展的維度;既包含著政治認同的維度,也包含著經濟社會貢獻的維度;既體現為教育工作的目標任務,也體現為教育發展的價值方向。這五個維度共同著眼于人,是系統有機的統一整體。它既是對教育功能和效果的拓展和豐富,也是教育使命在工作目標上的具體落實和集中體現。

其次,立足于教育要把服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為重要使命,習近平提出了提升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的總體要求。提升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這是習近平在2018年全國教育大會上提出的重要論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經濟社會發展對教育能力提出新要求。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從根本上關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實現。新時代教育發展要承擔起服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使命,就必須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和戰略布局中找準服務方向和著力點,發揮重要作用,做出突出貢獻。教育發展不僅要為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培養所需要的各級各類專門人才,而且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動力,注入創新創造活力。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可以把發展教育作為扶貧治本之計,以教育公平推進社會公平;圍繞全面深化改革,可以通過教育凝聚改革共識,提供改革智慧;圍繞全面依法治國,可以通過教育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信念,提高全民法治意識和法治素養,培養法治專門人才;圍繞全面從嚴治黨,可以通過教育提升黨性修養,提高執政能力,推進黨的建設偉大工程。總之,教育在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在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和實現偉大夢想的進程中,既要發揮引領作用,又要積極融入其中。

再次,立足于教育要把服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為重要使命,習近平提出新時代教育必須不斷增強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適應性的核心要求。國家發展階段不同,對教育培養人的要求也不相同。“蓋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當前,創新型人才培養類型結構、學科專業結構和知識能力結構還不能完全滿足經濟社會轉型升級的要求,制約創新型國家建設。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也是世界上在校學生最多的國家。相對于我國巨大的人口數量和受教育群體規模,創新型人才結構性不足的矛盾突出,具體表現為世界級科技大師缺乏,領軍人才、尖子人才不足,高技能人才嚴重缺乏,工程技術人才培養同生產和創新實踐脫節,人才創新創造活力不高,等等。習近平在多個場合針對人才隊伍建設提出明確要求,他強調要培養造就一大批具有國際水平的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要統籌抓好高技能人才、科技教育人才、社會工作人才、農村實用人才、宣傳文化人才等各類人才隊伍建設。

抓好人才隊伍建設,核心在于增強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適應性。自主創新能力不強是我國這個經濟大個頭的“阿喀琉斯之踵”,已經成為制約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短板”。因此,習近平提出必須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把人才作為支撐發展的第一資源,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這就要求新時代教育事業發展必須適應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要求,有針對性地培養大批適應新時代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的創新型人才。關于創新型人才的培養,習近平強調要優化人才培養結構,改善人才隊伍布局,以培養造就高層次創新型人才為重點,統籌抓好黨政人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高技能人才、農村實用人才和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著重培養創新型、復合型、應用型人才;要按照人才培養規律改進人才培養機制,努力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養體系;要以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為突破口,堅決克服“五唯”,扭轉不科學的評價導向,從根本上解決教育評價指揮棒問題;等等。新時代教育事業發展只有通過不斷增強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適應性,才能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支撐。

猜你喜歡
現代化時代發展
邊疆治理現代化
邁上十四五發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牌”
中國核電(2021年3期)2021-08-13 08:56:36
砥礪奮進 共享發展
華人時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1
改性瀝青的應用與發展
北方交通(2016年12期)2017-01-15 13:52:53
e時代
足球周刊(2016年14期)2016-11-02 10:56:23
e時代
足球周刊(2016年15期)2016-11-02 10:55:36
e時代
足球周刊(2016年10期)2016-10-08 10:54:55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現代化詮釋
工業設計(2016年5期)2016-05-04 04:00:35
現代化
國內某1 700 mm熱軋廠現代化改造
上海金屬(2014年4期)2014-12-15 10:40:4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在线免费观看| 无码高潮喷水在线观看| 丰满人妻被猛烈进入无码| 亚洲成年人网| 国产农村妇女精品一二区| 中国毛片网| 91色综合综合热五月激情| 在线观看欧美国产| 国产一级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yjizz视频最新网站在线| 四虎永久免费地址| 亚洲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国产精品2021| 激情无码视频在线看| 在线亚洲精品自拍| 国产激情无码一区二区免费 | 狼友视频国产精品首页| 色婷婷成人网| 亚洲欧美精品一中文字幕| 天天爽免费视频| 国产白丝av|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 午夜福利免费视频| 久久国产亚洲偷自| 国产女人18毛片水真多1| 久久国产拍爱| 六月婷婷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色图在线观看| 亚洲无线视频| 亚洲人成成无码网WWW| 高清无码手机在线观看| 久精品色妇丰满人妻| 综合色亚洲| 综合天天色| 日本草草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乱子伦无码精品小说| 鲁鲁鲁爽爽爽在线视频观看| 欧美激情视频一区| 欧美笫一页| 亚洲二三区| 美女视频黄又黄又免费高清| 亚洲AⅤ波多系列中文字幕| 日韩av资源在线| 久久黄色毛片| www亚洲精品| 欧美日韩国产在线人| 日韩AV无码一区| 91精品国产自产91精品资源| 91视频日本| 亚洲天堂成人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午夜精华无码福利| 人妻丝袜无码视频| 亚洲热线99精品视频| 日韩毛片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精品视频| 美女被狂躁www在线观看| 中日韩欧亚无码视频| 在线日本国产成人免费的| 亚洲欧美另类中文字幕| 麻豆国产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成人亚洲视频| 国产一二三区视频| 国产色图在线观看| 91日本在线观看亚洲精品| 日韩免费毛片| 国产精品欧美亚洲韩国日本不卡| 国产精品无码AV片在线观看播放| 日韩福利在线观看| 无码aaa视频| 中文字幕佐山爱一区二区免费| 亚洲天堂日韩在线| 国产亚洲视频在线观看| 一本一本大道香蕉久在线播放| 美女一级免费毛片| 伊人成人在线| 亚洲成人网在线播放| 免费一级无码在线网站 | 中文字幕在线永久在线视频2020| 国产黄色爱视频| 欧美高清国产| 国产精品99r8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