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拓 朱紹華
(1,江蘇省徐州市鼓樓區畜牧獸醫站 221000;2,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橋頭畜禽服務部 221007)
牛孕期長,由于牛特殊的生殖系統很易導致牛難產,且牛生產前后食欲不佳,情緒不穩定,生理狀況起伏不定,抗病能力低,營養需求高,懷胎生產成本大,生產前后易出現各種生產疾病,尤其是子宮上的疾病,如淤血、感染、胎衣不下等,一旦產前產后生病得不到很好的照顧和救治,可能終身無法生育,給養殖場和養殖戶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1]。
子宮內膜炎是母牛產后子宮感染形成子宮黏膜上或漿液性黏液性或化膿性的炎癥感染,是牛常見的產后疾病,嚴重的可導致母牛不孕。通常是因為生產時子宮頸打開,母牛本身又處于體虛氣弱,免疫力低下時期,形成微生物感染的窗口期。如果產后清理不徹底,消毒不到位,很容易使感染擴散。且子宮內微生物多為厭氧或兼性厭氧微生物,這些微生物可產生毒素,被吸收后經循環系統運送到全身,引起全身感染或發熱。
子宮內膜炎有急性和慢性經過,急性期病牛常成排尿姿勢,努責弓背狀態,時常排出污紅或黑褐色惡臭的黏液性滲出物。病程嚴重時引起機體體溫升高、反芻減少或廢絕,消化不良,精神沉郁。慢性經過則沒有明顯的全身癥狀,從陰門流出透明的滲出物,有時伴隨絮狀物流出。慢性子宮內膜炎病情遷延,子宮內壁黏膜炎癥灶充血滲血,會使母牛發情周期改變或不發情,發情次數變少,母牛空懷率增高。母牛會懶動常臥,飲食減少,日漸消瘦,陰門處常有污染物分泌。獸醫陰道檢查常見子宮頸腫脹擴張,充血增生,直腸檢查一般可見子宮壁松弛變薄,安靜無力,收縮減緩,子宮角、子宮體增大。有時直腸檢查發現子宮萎縮,子宮壁增厚,子宮角腔變小,硬如香腸,卵巢萎縮變硬,體積變小,卵巢上既無黃體也無卵泡。
平時注意日常管理,保持營養平衡。產前加強護理,提高母牛抵抗力。子宮內膜炎時一般使用0.1%高錳酸鉀溶液新潔爾滅溶液反復沖洗子宮,再用生理鹽水沖洗殘留的消毒液。有時會在子宮頸處放入抗生素栓劑。
牛產后子宮脫出病一般是產后數小時內發生的子宮部分脫出或全部脫出垂掛在陰門外,常伴隨陰道脫出。全脫是指子宮體,子宮角全部套疊于陰道中脫出,半脫是指部分子宮體和子宮角全部脫出陰門外。生產母牛、老年母牛、抵抗力不強的瘦弱?;疾茁瘦^大。牛產后子宮脫出病多因妊娠期營養失衡,飼養管理和衛生管理不規范,產前有勞役過度,氣虛血虛,中醫的說法是中氣下陷,使得胞宮松弛無力,隨胎兒產出而脫出。除此之外,生產時程過長、雙胞胎、多胞胎或胎兒過大、努責用力過猛,助產時剝離胎衣時用力過猛,粗魯的助產也會導致子宮脫出。
牛子宮脫出臨床表現與子宮內膜炎有些類似,病牛倒地不起,疼痛呻吟,四蹄呈炸開狀,子宮和陰道脫出陰門外的初期紫紅色,表面光滑,質地較柔軟,伴隨有少量出血。脫出時間稍久則子宮體充血腫脹,由于缺乏氧氣和血液循環不暢顏色加深至暗紅,甚至發黑,質地也變得堅硬。如果不加以治療脫出的子宮和陰道會相繼感染、壞死、腐爛。
首先,孕期要加強日常飲食衛生護理,營養充足且平衡,可以適量運動但不能使役過度。產后注意足量的休息,給予足夠均衡的營養,最好飼喂易消化吸收的柔嫩多汁的飼草。產前產后保持牛舍干凈衛生,可以多鋪墊干草。然后是對脫出的子宮和陰道進行整復。整復時母牛呈前低后高站立姿勢,如果母牛不能自行站立則人為保定在柱子上,使病牛輔助站立,這樣有助于降低腹壓易于還納子宮。子宮復整前要對脫出的子宮和陰道徹底的清洗消毒,洗掉污物和胎衣殘片,如果膀胱充盈則尿道插導尿管導出尿液,減輕腹壓。由專業人員將子宮和陰道推入宮腔后還要進行清洗消毒,必要時進行縫合,縫合后再次消毒。然后進行術后護理,可以按照中醫配方給母牛飲用中藥,主要是補中益氣防脫,如臨床常用黃芪240g,防風20g 煎后服。也可以進行針灸治療,防止再次脫出[2]。
(1)牛產后一周之內子宮內殘有壞死子宮黏膜,炎性漿水和淤血,見陰門處常有暗紅色液體或濃稠的漿液流出,偶爾夾有組織碎片。母牛生產時過熱、過冷或產后休息不足,子宮未完全恢復就人為增補精料,加大消化負擔,導致母牛消化機能紊亂,脾胃失調,營養吸收不足,氣滯血瘀及因產后子宮內瘀血停滯未及時清理或排出。(2)在助產時剝離胎衣的方法不規范導致子宮出血。(3)有傳染病或寄生蟲病也會導致子宮淤血。
產后母牛子宮淤血的癥狀有身體部發熱而四肢末端發冷,精神萎靡沉郁,反芻減弱或停止引起食欲幾乎費絕,肌肉戰栗行走困難,喜歡呆立時背部拱起,腹部鼓脹伴有努責。陰門處常有紅色血水流出,伴隨惡臭。陰部陰唇伴有腫脹發炎發紅,母牛頻作排尿姿勢。
首先要加強孕期飼養管理,可以有適當的運動,增強生產母牛機體抗病能力的同時要促進血液循環。產后7d 之內都應密切注意。有條件的可用益母草克、干艾葉、荷葉和紫蘇一起煎水和酒飲下。也可以在牛舍內點燃艾葉或艾卷促進血液循環。必要時聽從中獸醫的診治安排,這是一個需長期調理的病癥,不能急于改變飼養管理。
牛生產后8~12h 內胎衣不能正常排出,被稱為牛胎(胞)衣不下或牛胎衣(盤)滯留。通常引起母牛胎衣不下的基礎原因是牛特殊的生殖結構,其他原因有產前營養不均衡,運動量不足、產齡過大、羊水過多,胎兒過大、母牛未達到體成熟而過早妊娠,鈣和磷不均衡代謝,缺乏VA、生育酚、硒缺乏等。長時間胎衣不下很容易使產牛本身體力耗竭,引發感染,引起子宮內膜炎和子宮積濃,還會引起卵巢疾病。之后會引起一系列不良后果,如下一次發情時間延長,多次配種才能再次懷孕,也有可能導致母牛不孕不育。不孕不育的母牛會被奶牛場淘汰,這對奶牛產業是巨大的損失,由于難以治愈成為奶牛業的棘手問題。
母牛產后胎衣不下的臨床癥狀有精神食欲不佳、口腔黏膜和鼻鏡處黏膜淡白發干、反芻暫停、久臥不站、奶牛產奶量下降嚴重、最明顯的癥狀就是陰門處垂掛粉色的帶狀尿囊膜羊膜和臍帶。如果稍微嚴重點會使土紅色尿膜絨毛膜露出,尿絨毛膜上有不同大小的胎兒子葉作為識別點。如果產后胎膜沒有垂掛在陰門外,很難發現胎衣不下的癥狀,此時需要仔細觀察陰道才能發現,如果長時間沒有發現胎衣滯留于子宮會導致胎衣腐敗潰爛,引起炎癥,流出褐紅色夾有胎盤碎片的惡臭液體,因此,生產時接生人員應注意胎盤是否排出體外。
首先要加強日常管理,保證母牛營養均衡。最常用的治療方法:輸液,灌服中藥,調補脾胃,依靠自身能力促進胎衣排除。最后是子宮灌注防腐消炎藥物促使胎衣排除,不提倡人工摘除胎衣?,F在臨床不提倡使用注射縮宮素促進胎衣排除(因為母牛經過生產,哺乳等各種應急因素疊加,心臟、肝臟、腎臟負擔過大,臨床上出現心臟早衰,使用縮宮素后會出現無乳,母牛食欲下降,造成胎衣更難排出)。另外,對子宮進行沖洗注藥也可以促進胎衣排出,具體方法可以參照許英民的操作[3]。也可采用保守的中醫方法來治療[3],長期調理可治本,無后遺癥。
綜上所述,牛產后子宮病癥種類繁多且不好預防和治療,且會引起母牛終身不孕,影響養殖業健康長久發展,尤其是奶牛產業。所以,對母牛的飼養管理和衛生管理十分重要,在圍產期也要注重孕期護理,產后護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