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林
(云南省永勝縣仁和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 674200)
當前,農村雞養殖戶不論規模大小都喜歡直接到市場購買經過脫溫后的仔雞來飼養,很少使用自家母雞孵化小雞,因為自己孵化的雛雞量少、生長速度慢,時間長短不一,導致個體不均勻不利于管理,同時會延長飼養時間,降低養殖效益。由此催生了許多農村脫溫雛雞養殖戶,養殖技術直接影響成雞飼養戶的經濟收益。因此,如何提高雛雞脫溫期間的管理技術和做好疾病防治顯得尤為重要。
雞舍應建在向陽通風干燥的地方,要遠離水源地但又要取水方便。墻面平整,地面硬化,屋頂不漏雨,門窗完好,有條件的還可安裝通風機。這樣建造方便清掃和消毒,利于疾病防控。雞籠可用木材做成分層式的箱式籠,籠四周及底部采用養殖用塑料平網圈圍,每層留足10~15cm 空隙,并在層與層之間用纖維板或鋁塑板蓋住,用于接收上一層的糞便。每一籠在過道一側做成梭滑式門,便于籠內各項操作。籠箱高度50~60cm,長、寬可根據房間大小設定。每籠內安裝一盞15W 白熾燈用于照明并輔助加溫。
飼桶和飲水器具要選用無毒,光潔、耐用的產品。房間照明線路、燈具需達國標,避免因電路引起火災。加溫設備可使用煤爐和暖風爐,煤爐必須具備好排放二氧化碳的裝置。
(1)訂購雞苗:要選擇正規、信譽好的廠家訂購雞苗,雖然價格偏高但雞苗品種純、質量好、存活率高。
(2)打掃育雛舍:徹底清除上次雞群遺留的糞便、羽毛、水和飼料等,頂部粉塵等也要徹底打掃。
(3)設備添加和維修:對照明、通風、取暖、飲食器具和籠舍等設備進行全面維修,不能使用的要及時更換,以免中途出現差池,影響日常管理。
(4)圈舍消毒:雞場環境每周用3%堿水或10%~20%石灰水噴灑消毒1 次,出售完上批雛雞后對脫溫室進行徹底清掃、刷洗和消毒。設備、器具、墻壁等用3%火堿水、0.2%過氧乙酸等進行輪番消毒。雞苗入場前2d 用固體煙熏消毒劑再次對圈舍及用具徹底熏蒸消毒24h 左右,通風排凈氣味后方可進雛。
(5)升溫、加濕:雞苗入舍前需將舍內溫度升至36℃左右,濕度達到65%~70%,適合雛雞前期對溫度和濕度的需求,入舍后3h 后可適當降低1~2℃。
(6)物資預備:做好飼料、藥物和疫苗儲備工作,選購正規廠家的物資,同時備好溫開水(初次飲水用)。
如果同時引進幾個品種的雞苗,應將各品種分開,不可混合在一間雞舍(脫溫時長相同的除外)飼養。入籠時將弱、殘苗挑出淘汰,減少飼養成本。密度不能太大,每平方米不超過60 羽。
因為時間、距離等原因,雛雞一般剛到雞舍應盡快飲水。及時飲水有利于促進胃腸蠕動,排出胎糞,增進食欲。雞苗入籠后先喂20℃左右的溫水,加入電解多維和黃芪多糖等量制成0.05%的溶液開飲。運輸較遠或存放時間較長的雛雞,由于部分雛雞脫水比較嚴重,進舍后應控制飲水量,以防雞雛一次飲水太多出現水中毒。將搶水打濕羽毛的雞只檢出,用紙巾擦拭干凈。一般在小雞出殼10h 后開食,但雛雞運到農村養殖戶家時基本已超過10h,所以在開飲0.5h 后即可開食。
舍內溫濕度要隨脫溫時間相應調整。1 日齡溫度穩定在34~36℃,溫度過低或過高都不利于卵黃吸收,以后每天溫度降0.5℃左右。當溫度變低時,雞只會縮頸弓背,向熱源集中,互相擠壓,身體發抖。溫度適宜時雞群分布均勻,活潑好動、食欲旺盛。濕度保持在60%左右,只要人進入雞舍有撲面而來的濕氣和熱風,雞均勻散開,不出現扎堆和溜邊情況,張嘴呼吸比例在5%左右正好。
除第一次喂溫開水外,其他時間可喂清潔、新鮮、干凈的自來水或井水。飲水不能間斷,從脫溫的第二天開始,為防止發生雞白痢,飲水中加入預防雛雞白痢的藥物。雛雞前3d 嚴格按飼養標準定時、定量給料。飼料要少給勤添,任雞自由采食,但要防止飼料污染和霉變。第3 天開始可在飼料中可加入飼料量萬分之三的呋喃唑酮(呋喃唑酮)粉飼喂1 周,用于預防消化道疾病,然后添加飼料量萬分之零點三的氯苯胍,連續喂20d,用于預防雞球蟲病。
合理的通風能控制溫度,排出有害氣體,降低腹水癥、慢性呼吸道疾病和大腸桿菌病的發生。雛雞進場后24h 內由于雞體小育雛空間大可以不通風。隨著雞齡的增大,要逐漸增加通風量,特別注意第一周內因通風而降溫的幅度不能超過2℃。晝夜通風量適時不斷調整,給雞只創造良好的生長空間,增強機體抗病能力。
育雛前7d,一般采用24h 光照,以后逐漸為22h,目的是讓雛雞習便黑暗環境,不至于因突然停電造成雞群驚慌而發生擠壓傷亡。而后在出欄前一周逐漸增至24h 光照[1]。光照白天用自然光,晚上用燈光。
無關人員禁止進入雞舍區域,飼養員進雞舍前要消毒。每天及時清除糞便,清洗用具。1 周后可每3d 進行一次帶雞消毒。平時還要做好防鼠滅蚊蠅工作,杜絕這類害蟲傳播疫病。
飼養員自雛雞入舍時起,每天在飼喂料、水時都要對群體進行健康觀察,以便盡早發現疾病。主要從雞的精神狀態、采食、飲水、呼吸、運動狀態、糞便、等方面進行觀察。
正常情況下雛雞對外界刺激反應比較敏感,聽覺敏銳,兩眼圓睜有神,有動靜時頭部高抬,來回觀察周圍動靜。行動敏捷活動自如,休息時往往兩肢彎曲臥地,起臥自如,有一點刺激馬上站立活動。采食、飲水姿勢和數量正常。糞便干硬適度,上面有一點白色的尿酸鹽,多呈棕褐色。呼吸均勻,無雜音和咳嗽聲。
一旦出現疾病,雞群會出現異常,會有單羽或多羽可能出現精神興奮或精神沉郁。運動狀態會出現跛行、劈叉、觀星狀、扭頭、偏癱、肘部外翻、趾曲內側兩腿后伸、犬坐姿勢、強迫采食等癥狀。采食量會出現減少或增加或廢絕情況。糞便可能出現發白、血便、發綠、發黑、黃綠便、西瓜瓤樣便、帶血絲、水樣稀便、糞便中有大量未消化的飼料,糞便中帶有黏液和糞便異帶物等癥狀。可能出現張嘴伸頸呼吸、甩血樣粘條、甩鼻音、怪叫音等呼吸癥狀。出現發病癥狀時有必要解剖病雞觀察其病理變化。根據臨床癥狀、病理變化和流行特點進行診斷,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4.2.1 雞白痢
雞白痢是一種由沙門氏菌引發敗血癥的傳染性疾病,其中出殼兩周內的病雛雞大多會呈現敗血癥類型,出殼20~45d 的雛雞呈現亞急性型。病初期的臨床癥狀通常是腹瀉,糞便是灰白色[2]。雛雞表現不吃飼料,怕冷,身體蜷縮,翅膀下垂,精神沉郁或昏睡,排白色黏稠或淡黃、淡綠色稀便,肛門有時被硬結的糞塊封閉,使雛雞不能正常排便。呼吸困難,有時會出現尖叫。通常會在1~2 周死亡,在5~10d 內的死亡率最高。主要病變可見肝臟、脾臟腫大、脆弱,有壞死點,腎臟暗紅充血或蒼白貧血,常出現腹膜炎變化。
防治:一是嚴把進雛質量,到信譽好、無雞白痢種雞場進雛,同時加強日常消毒。二是拌料飼喂呋喃唑酮、諾氟沙星、阿米卡星片或新霉素等藥物,使用方法可參照藥物說明書。三是挑出發病雞單獨治療或適時淘汰處理。
4.2.2 低致病性禽流感
低致病性禽流感又叫溫和型禽流感,是由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9毒株引起的以低死亡率和輕度呼吸道感染為主的一類疾病[3]。該病發生于各日齡,一年四季均可發生,冬春溫差大的季節多發。主要癥狀:病初體溫升高、精神沉郁,采食量減少或急驟下降。病雞咳嗽、打噴嚏,氣管有羅音,伸頸張口、流淚,下痢、排黃綠色糞便,眼瞼水腫,后期表現頭頸向后仰,抽搐,運動失調,癱瘓等神經癥狀。典型病變是雛雞面部發紺和水腫,各黏膜、漿膜及腿、爪鱗出血。
防治:應采取免疫為主,對癥治療、改善飼養管理、防治繼發感染為輔的綜合防治措施。特異性抗體早期治療有一定效果,抗病毒藥對該病毒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降低死亡率但不能控制感染率。應用抗生素可以減少支原體和細菌繼發感染,用清熱解毒、止咳平喘的中成藥可以緩解本病癥狀,飲水中加入電解多維可以增強雛雞體質和抵抗力。防治本病最有效辦法就是免疫注射疫苗,免疫注射:7 日齡后頸部皮下注射0.3ml禽流感H9滅活疫苗,以獲得對這兩個流行株的特異性免疫力。
4.2.3 傳染性支氣管炎
雞傳染性支氣管炎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高度接觸性傳染病。各種日齡的雞均易感,6 周齡以下的雛雞癥狀較為明顯。雛雞感染可引起死亡,幼雌雞感染會引起輸卵管永久性退化而給產蛋和種雞生產帶來巨大損失。雛雞呼吸型傳染性支氣管炎癥狀表現為流鼻液、打噴嚏、伸頸張口呼吸,安靜時可以聽到病雞呼吸道啰音或嘶啞的叫聲,畏寒、扎堆、精神沉郁,閉目蹲臥,羽毛蓬松無光澤,食欲下降或不食,部分病雞排出黃白色稀糞,指爪因脫水而干癟。雛雞腎型雞傳染性支氣管炎臨床表現與呼吸型基本相似,不同的是呼吸癥狀較輕,表現為厭食、拱背、飲水量增加、拉白色水樣糞便。腎型雞傳染性支氣管炎常引起較嚴重的死亡。可見有的氣管、支氣管、鼻腔和竇內有水樣或黏稠的黃白色滲出物,氣管環出血,氣管黏膜肥厚,氣囊渾濁、變厚有滲出物,有的病雞在氣管內有灰白色痰狀栓子,有的支氣管及細支氣管有黃色干酪樣滲出物完全或不完全堵塞,肺充血、水腫或壞死。感染腎型雞傳染性支氣管炎后,除有輕度的呼吸系統變化及母雞輸卵管損害外,有的病雞腎腫大、蒼白、腎小管及輸尿管擴大、充滿白色的尿酸鹽。
防治:一是為雞創造良好的生長環境,保持適宜的飼養密度,定期做好雞舍糞便清理和清潔消毒工作。保證飼料質量,做好雞舍通風工作,冬季做好保暖防寒工作,夏季注意防暑降溫工作。二是對癥治療,目前還沒有特效藥,可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法進行抗菌消炎清熱解毒、平喘止咳的綜合治療。三是做好疫苗注射,3 日齡前用H120首免,而H52毒株由于毒力較強,用于30~120 日齡的復免。
4.2.4 雛雞球蟲病
主要為寄生在雞盲腸黏膜和小腸內的艾美耳球蟲引起的寄生蟲病,多發生在18~50 日齡的雛雞。發病原因多為雞舍濕度過大,墊料沒有及時更換。雛雞球蟲病臨床癥狀有病雞精神不振,反應遲鈍,羽毛蓬亂,雙翅下垂,閉幕縮頸,下痢,排出血樣糞便,或暗紅色西紅柿樣糞便,全身貧血,冠、肉髯、皮膚顏色蒼白,尾部羽毛被血液或暗紅色糞便污染。治療可用妥曲珠利或磺胺丙氯拉嗪。妥曲珠利各種球蟲都治,抗球蟲譜較廣,可作用于球蟲發育的各個階段,對耐其他球蟲藥的球蟲也有較好的作用,且毒性較低,連續用藥易產生耐藥性。
在1 日齡時注射馬立克式病疫苗(蛋用雛雞)。注射時可以采用肌肉或頸部皮下注射的方法(一般出場前長家已接種)。3 日齡時使用新城疫和傳染性支氣管炎二聯苗,用點眼的方法為雛雞免疫。在10 日齡時頸部皮下注射新城疫、傳染性支氣管炎、禽流感(H9亞型)、傳染性法氏囊病疫苗四聯苗,每羽0.3ml。25 日齡時用皮下注射禽流感H5疫苗。
雞苗脫溫是育雛階段的關鍵環節,關系到育成雞的品質,直接影響雛雞和成雞養殖戶的經濟效益。所以,在脫溫過程中必須嚴格執行操作程序,用科學的方法進行管理。雞舍建造必須要有較好的保暖和通風性,采購無毒無害、經久耐用的用具,選擇信譽度好、品種好廠家的雞苗。精心把握溫濕度,保持合理的通風時間及頻次,嚴格消毒制度,杜絕人為因素引起疫病。同時,做好脫溫全過程中的常見病預防和治療工作,采用有效的免疫程序進行免疫,保證不發生疫病,生產出健康、優質的育成雞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