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豪 周海香 劉文海
(山東省平度市農業農村局畜牧獸醫服務中心 266700)
鴨病毒性肝炎是雛鴨感染鴨肝炎病毒后所引起的一種急性、傳染性、高致病性病毒病[1]。1945 年美國長島首次發現該??;1949 年首次分離出I 型鴨肝炎病毒;1954 年英國首次爆發該?。?963 年我國上海畜牧獸醫研究所首次分離到該病毒。此后,我國各省市均有發生和流行。鴨病毒性肝炎主要感染一周齡以內的雛鴨,該病潛伏期較短、傳播速度快、發病急、病程短、發病率和死亡率高,是危害養鴨業的主要病毒病之一。
鴨病毒性肝炎的病原體是鴨肝炎病毒,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將其分為3 個血清型[2]。
I 型鴨肝炎病毒隸屬于小RNA 病毒科、禽肝炎病毒屬,病毒粒子為球形,直徑約30nm,有囊膜;基因組為單股正鏈RNA,主要含有VP1、VP2 和VP3 共3 種結構蛋白;該病毒對鴨腎單層細胞、鵝胚腎細胞、鴨胚肝細胞等細胞敏感,且能產生明顯細胞病變,可用此類細胞來分離病毒;該病毒對外界環境的抵抗力較強,耐酸耐熱,來蘇兒、福爾馬林、氫氧化鈉可將其滅活;此血清型在全球范圍內都存在,對雛鴨的危害極大。
II 型鴨肝炎病毒隸屬于星狀病毒科、禽星狀病毒屬;病毒粒子呈星形,直徑約30nm,基因組為單股正鏈RNA;該病毒在鴨胚中盲傳數代后可在雞胚中增殖,但在細胞培養物上不能增殖;該病毒抵抗力較強,耐酸耐熱;此血清型引起的病例報道較少。
III 型鴨肝炎病毒的生物學分類地位與II 型鴨肝炎病毒一樣,劃分為星狀病毒科、禽星狀病毒屬,病毒粒子直徑約30nm;該病毒可在鴨胚中增殖,在雞胚中可增殖,但生長發育不良;對鴨胚肝細胞、鴨胚腎細胞敏感,可用來分離和培養該病毒;該病毒耐酸,但對熱敏感;此血清型流行范圍較窄,國內外感染發病的資料較少。
發病鴨或帶毒鴨是本病的主要傳染源,被發病鴨或帶毒鴨排出的病毒污染的飼料、飲水或環境可成為傳染源;與發病鴨或帶毒鴨接觸的運輸車輛、器具、人員也會成為傳染源。
該病主要通過接觸傳播、消化道傳播和呼吸道傳播,幾乎不能垂直傳播;發病鴨或帶毒鴨的排泄物或分泌物會污染飼料、飲水和環境,健康鴨一旦誤食或直接接觸會造成感染;發病鴨和帶毒鴨可將病毒排到空氣、灰塵中,健康鴨吸入可造成呼吸道傳播。
自然條件下只有鴨可感染,各品種和性別的鴨均具有易感性;幼齡鴨,尤其是一周齡以內的雛鴨最易感染發??;成年雞感染后一般不表現臨床癥狀,且不影響生產性能;其他動物,如雞、鴿子、鵪鶉等不會感染發病。
該病一年四季都有發生,沒有明顯的季節性,但冬春寒冷季節和育雛高峰期發病率較高;鴨腸飼養管理條件差,鴨群密度過大,雞舍環境衛生差,營養物質缺乏等因素會促進該病的發生和流行。
鴨病毒性肝炎的潛伏期一般在2d 左右,發病急、病程短、傳播快、死亡率高,4d 內即可出現死亡高峰期。發病初期,雛鴨精神委頓,食欲降低,不愿活動,離群俯臥,低頭縮頸,嗜睡乏力;隨著病情的發展,可能會出現神經癥狀,表現為角弓反張、共濟失調、兩腿強直性向后伸展,呈特殊姿勢,因而又稱為“背脖病”,成年鴨感染后不表現臨床癥狀。
主要病變集中在肝臟處,剖檢病、死鴨可見肝臟腫大,顏色深淺不一,外觀呈土黃色或茶色,質地脆軟、易碎,表面有散在的出血點,外觀呈斑駁樣;膽囊腫大,膽汁增多呈深綠色;脾臟腫大,便面有散在的、大小不等的灰白色壞死灶;腎臟腫大,切面外翻,內部有尿酸鹽沉積;心臟腫大,質地松軟,切開可見凝固不全的血液,心肌如水煮過。
結合發病鴨的臨床癥狀、病理變化和流行病學調查情況可初步診斷,但確診需要借助實驗室檢測方法[3]。
科采集病變組織,研磨制備成病毒懸液,接種至鴨胚肝細胞、鴨胚腎細胞、雞胚腎細胞上進行分離培養,觀察有無細胞病變出現,之后再結合其他檢測方法確診;也可將病毒懸液接種至10~14 日齡的SPF 鴨胚的尿囊腔進行傳代,每天照蛋,觀察胚體發育情況,若鴨胚發育不良,多處水腫、出血,肝臟腫大、質脆,顏色呈淡紅色或土黃色,邊緣有灰白色壞死灶的可基本確診。該方法周期長,無菌操作要求高,只適合實驗室診斷。
主要有普通PCR 方法、熒光定量PCR 方法、環介導等溫擴增技術等[4]。普通PCR 技術操作簡單、靈敏度高、特異性好、重復性好且穩定,且多重PCR 方法可在同一個反應中檢測多種病原體,應用范圍較廣泛;熒光定量PCR 方法敏感性和特異性較高,檢測速度快,不需要后續的凝膠電泳檢測,結果判斷比較直觀,可用來檢測大批量樣品,但需要熒光PCR儀和核酸染料等,成本較高;環介導等溫擴增技術檢測速度快、操作簡單、敏感性好,可在基層推廣使用。
主要包括瓊脂擴散試驗、凝集試驗、ELISA 試驗、免疫膠體金技術等。瓊脂擴散試驗操作簡單,速度快,但對抗體樣本要求較高,結果判斷有一定主觀性,難以推廣使用;凝集試驗敏感性高、特異性好、操作簡單,但對抗原樣本要求高,應用范圍較窄;ELISA 試驗操作簡單、檢測快速、特異性高、成本低廉,適合檢測大批量樣品;免疫膠體金技術操作簡單、結果判定直觀,可在基層推廣應用。
養殖場要強化生物安全意識,定期對鴨舍消毒;定期通風換氣,及時清除排泄物,保持圈舍干凈衛生;采取全進全出、自繁自養的生產模式,建立陰性鴨場;飼料配比要科學,保證營養均衡,增強抵抗力;鴨場選址要符合規則,飼養密度要適宜,不能過于擁擠。
市場上主要的疫苗有滅活疫苗、弱毒疫苗和基因工程苗,養殖場可根據自身條件、按照合理的免疫程序對種鴨或雛鴨進行免疫接種,劑量和方式要正確,以免降低免疫效果。
鴨病毒性肝炎在世界各國都有感染發病的報道,養鴨場或養殖戶可通過加強飼養管理、強化生物安全意識、改善飼養環境、正確免疫接種等措施來促進養鴨業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