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吉山 趙孟孟
(山東省青島市平度市同和動物衛生與產品質量監督站 266700)
規模化生豬養殖中的疾病問題是限制生豬養殖產業健康發展的重大阻礙,做好規模化生豬養殖中的疾病預防、診斷及治療工作對發揮生豬生產性能,促進生豬養殖產業發展具有非常關鍵的作用。豬痘病是規模化生豬養殖中的一種常見傳染性疾病,對生豬機體健康和生產性能均會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豬痘病的出現主要是由于生豬養殖中豬只機體皮膚的損傷感染導致,同時生豬養殖中環境衛生條件惡劣很容易導致這種疾病的出現。豬痘病在養殖全年均會出現,沒有明顯的季節性,同時在各個日齡均會出現,在仔豬養殖中比較多見,主要是由于仔豬機體抵抗力較差的緣故。下文將對生豬養殖中豬痘病流行病學、患病豬只的癥狀表現及相關的診斷防治措施等進行介紹,以期為生豬健康養殖及生豬養殖產業的科學發展提供幫助。
生豬養殖中引起豬痘病的病原主要是豬痘病毒,病毒的形態呈現為卵圓形,具有囊膜結構,患病豬只的痘皰液及痘皰皮中含有大量的豬痘病毒,在豬只患病早期豬只血液中也存在大量病毒,患病后期豬只的呼吸道上皮細胞中也可以分離出豬痘病毒。豬痘病毒可以在豬只機體大部分器官組織細胞中生長定殖,如豬肺細胞、豬腎細胞、豬腦細胞等,在豬痘病毒細胞培養過程中還會出現細胞病變效應,細胞核內出現核內包涵體,主要是由微細絲狀物組成。豬痘病毒具有較強的耐干燥和耐低溫能力,在充分干燥的低溫環境下可以存活很長時間。豬痘病毒對陽光、高溫環境和大部分消毒藥劑敏感,如在58℃的環境下5min 即會失活[1]。
痘苗病毒也是導致生豬養殖出現豬痘病的一種病原種類,痘苗病毒屬于正痘病毒屬,在多種動物中均可感染定殖。研究發現,痘苗病毒在雞胚絨毛尿囊膜上生長可以形成直徑為3~4mm 的痘斑。在綿羊、牛及人體細胞培養物中均可生長定殖,同時導致細胞出現病變效應。
生豬養殖中各日齡的生豬有可能出現豬痘病,在4~6 周齡哺乳仔豬中比較多見,成年豬對豬痘病的抵抗能力相對較強,通常不會出現嚴重的疾病癥狀表現。豬痘病在生豬養殖中通常以群體發病的形式出現,呈現為地方性流行特點。生豬養殖中豬痘病的傳播方式主要是通過蚊蟲等吸血類昆蟲,如豬虱子、蟲蠅等,在炎熱季節比較多見。生豬養殖中豬只感染病毒后的發病率可以達到50%以上,死亡率在5%以下,同時,大部分病死豬是由于并發癥的出現導致的[2]。
生豬養殖中,患豬痘病的豬只通常會出現體溫顯著升高情況,可以達到41℃以上,同時,患病豬只出現采食廢絕,眼部分泌物增加,分泌物會將豬只眼瞼黏住,患病豬只結膜出現炎癥病變,鼻孔出現堵塞或流鼻涕的癥狀。患病豬只的眼瞼、鼻部、腹部及股部內側等被毛稀少的部位出現大量紅色斑點和丘疹,部分患病豬只的皮膚紅斑和丘疹會擴散到豬只頸部和背部,在發病后的2~3d,皮膚丘疹將轉變為水皰,水皰中出現清亮的滲出液,隨后水皰中清亮液體轉變為膿狀液體。患病豬只出現水皰后會出現瘙癢情況,隨后豬只頻繁摩擦,導致水皰破裂形成結痂,使豬只局部皮膚明顯增厚,皮膚形成皺紋,呈現為皮革狀。在發病后的3 周左右,結痂開始脫落,隨后皮膚上出現遺留白斑。患病豬只在發病初期腹股溝淋巴結開始出現腫大情況,同時豬只口腔、咽喉及氣管和支氣管等均會出現痘疹癥狀,若沒有及時采取治療措施,會引起繼發性胃腸炎癥、肺炎及敗血病等,提高患病豬只死亡率。
豬痘病癥狀與部分生豬養殖中的皮膚性疾病相類似,若沒有進行準確的診斷很容易出現誤診情況,進而影響疾病的有效治療。如常見的寄生蟲性皮膚疾病,寄生蟲患病豬通常是由于豬只皮下寄生疥螨所致,所有日齡均會出現癥狀,5 月齡以下的豬最容易出現患病情況。寄生蟲皮膚中主要會出現皮膚炎癥及嚴重的瘙癢癥狀,患病豬只頻繁在圍欄、墻角等處蹭癢,導致豬只被毛脫落,皮膚出現角質化,豬只機體出現消瘦情況,鏡檢患病豬只皮膚刮取物可以與豬痘病有效區分。
生豬養殖中細菌性皮膚病與豬痘病也有相似的地方,但細菌性皮膚病患病豬主要會出現滲出性皮膚炎癥,主要是由于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所導致,在哺乳仔豬養殖中比較常見。患病豬只全身皮膚出現油膩潮濕的情況,豬只皮膚首先出現紅色斑點,隨后出現水皰或膿包,并擴散到患病豬只全身,皮膚破裂后結痂會出現紅褐色丘疹,通過細菌培養的方式可以與豬痘病相區分。
生豬真菌性皮膚病主要是由于矮小孢子菌或毛鮮菌感染所致,患病豬只的皮膚出現紅點,紅點隨著患病時間的增加逐漸增大,最終導致圓形病變,形成褐色結痂,通常患病豬只不會出現瘙癢癥狀。
生豬養殖中,豬痘病的治療主要在患病豬只皮膚出現化膿或壞死癥狀時采取治療措施,通過在患病豬只病變皮膚處采取外科疾病處理方式即可。通常可以使用1%濃度的龍膽紫溶液或5%的碘甘油藥劑,或者碘酊進行涂抹治療,每天進行藥物涂抹2 次即可獲得良好的緩解效果。若患病豬只的疾病癥狀較為嚴重,為了避免患病豬只機體出現并發癥,可以通過配合使用抗生素類藥物及抗菌類藥物等采取對癥治療。如豬痘病疾病防治過程中患病豬只出現肺炎癥狀,則可以通過給患病豬只注射使用40 萬~120 萬IU 的青霉素緩解,每天注射2 次即可。
豬痘病的中藥防治措施可以分為外敷用藥和內服用藥兩個方面,首先,外敷用藥配方推薦1 份枯礬,0.5 份雄黃和0.5 份冰片,混合后將其碾磨成細粉后加入適量菜油,混合均勻后涂在患病處即可,每天涂抹1 次,連續使用2~3d 即可恢復。內服中藥配方推薦:取生石膏15g、竹葉6g、枇杷葉8 片去毛混合后水煎,每天灌服1 次,連續使用3d 左右即可獲得良好的治療效果。
豬痘病是生豬養殖中常見的一種病毒性傳染性疾病,對生豬機體健康有嚴重的負面影響,做好生豬養殖環境衛生控制,同時通過合理的診斷措施與常見的皮膚性疾病相區分,及時診斷,及時治療可以有效避免豬痘病的流行,促進生豬養殖產業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