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紅萍 周華玲
(1,江蘇省阜寧縣農業農村局新溝畜牧獸醫站 224400;2,江蘇省阜寧縣農業農村局溝墩畜牧獸醫站 224433)
雞新城疫最早于1926 年在印度尼西亞和英國的地區發現,我國最早于1935 年發現該病。世界各國對雞新城疫已有幾十年研究歷史,疫苗防疫也已持續30 來年,但至今仍未完全控制和解決該病。雞新城疫的致病病原是副黏病毒科禽腮腺炎病毒屬的成員新城疫病毒,其是禽副黏病毒的代表株。該病毒具有多種形態,但大多數是直徑為120~300nm 的球形,有12~15nm 的纖突附著在表面,有雙層囊膜,是具有螺旋對稱核衣殼的單股RNA。
新城疫病毒對熱敏感,在100℃條件下1min,56℃條件下5~6min 均可失活,但在4℃條件下幾周、-20℃下十幾個月、-70℃下幾年仍可保持其活性。其對pH 有較強的抵抗力,在pH<2 或pH>10 的條件下仍能保持活性和感染力。但其對紫外線、去污劑和甲醛等敏感,處理后均可使其失活。
該病傳染源主要是帶毒雞和病雞,除此之外,人、鳥類、野禽、外寄生蟲和其他畜類均可成為傳染源。
該病的易感動物主要有雞、火雞、野雞、珍珠雞、雉雞、孔雀、鵪鶉等。哺乳動物對該病有一定的抵抗力,人也可感染。
該病主要通過污染的飼料和水經消化系統和飛沫經呼吸系統傳播。除此之外,還可通過眼結膜和外傷傳播,但其幾乎不能垂直傳播。
該病無明顯的季節流行性,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但春秋兩季發病較多。其次,雞可在任何日齡發病,但在30~50 日齡時多發。若為強毒株感染,則多呈地方性流行,發病率和死亡率均高。
該病的潛伏期大約為3~5d,新城疫病毒毒株不同所引發的疾病類型和嚴重程度也各不相同,目前,常根據其病程長短和臨床表現將雞新城疫分為3 種類型,分別是最急性型、急性型和慢性型。
通常新城疫早期流行時多呈最急性型,此外,雛雞感染時也呈最急性型。臨床上病雞表現為突然發病,且常不出現任何特征性臨床癥狀而立即死亡。
急性型病雞一般突然發病,并且快速傳播,病程可持續2~8d,死亡率極高,可達90%以上。病程初期病雞精神萎靡,食欲下降甚至無食欲,體溫可高達44℃,肉髯和雞冠發紺[1]。同時,病雞出現明顯的呼吸癥狀,表現為咳嗽、氣喘,張口呼吸,呼吸困難。消化系統癥狀可見病雞排出濃綠色稀糞。蛋雞突然產蛋下降或停止,即使痊愈,也很難恢復到原有的產蛋水平。嚴重時病雞可出現神經癥狀,一般呈角弓反張、頭頸扭曲、腿麻痹甚至運動障礙等。
慢性型多發于成年雞,死亡率較低,其病程初期的臨床表現與急性型相似,隨后可見癥狀逐漸減輕。但病雞會迅速出現神經癥狀,一般表現為翅或腿麻痹,站立不穩或跛行,頭頸扭轉或傾向一側。嚴重者出現全身性的陣發性痙攣,甚至轉圈運動,大約2min 后可恢復正常,病情反復直至病雞癱瘓,通常持續2~3 周后病雞死亡。
部分病雞由于其年齡不同呈現出不同的臨床癥狀,雛雞及育成雞會先出現呼吸系統癥狀,呼吸音明顯,有時呼吸困難,下痢可持續2~3d,隨后以神經癥狀為主。成年雞臨床癥狀較輕,一般呈呼吸和神經癥狀,另外,產蛋量下降,多數為軟殼蛋,部分雞產蛋量可恢復,少數病雞會死亡。
急性型雞新城疫的病理變化最為典型,主要以消化道出現出血性甚至壞死性病變為特征。剖檢可發現腺胃乳頭、肌胃角質層下和小腸出血,腸壁發生不同程度的壞死,盲腸扁桃體出血、腫大和壞死,泄殖腔充血、出血[2]。部分病雞有棗核樣的淋巴結聚積在腸壁上,多呈紫紅色,剖開可發現壞死灶和潰瘍灶。產蛋病雞剖檢后可見卵泡破裂、出血和壞死。另外,有漿液性卡他性液體積聚在鼻腔、喉頭和氣管中,雛雞氣囊可見大量滲出物。
免疫接種是防控雞新城疫的關鍵且有效手段,目前經常使用的新城疫疫苗有弱毒疫苗和滅活苗。弱毒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能適用于不同年齡段的雞,目前,常作為基礎免疫應用在雞群中,并且可以使用滴鼻、點眼、氣霧、飲水及拌料等多種方法進行免疫。弱毒疫苗具有快速產生免疫力等優點,適用于大型養殖場和無疫情出現的地區,但其免疫期較短,產生免疫力的時間根據疫苗種類的不同而長短不一。而滅活苗具有較高的安全性、可產生持久的免疫力,不過其產生免疫力的時間較慢,可采取肌肉或皮下注射的方式進行免疫。在日常生產中,通常聯合使用滅活苗和活疫苗能有效抑制新城疫的發生。
第一,為了有效掌控疫苗的免疫效果和狀態,應定期在雞群接種弱毒疫苗后14~20d 或接種滅活苗30d 后隨機采樣實施抗體檢測,在確定疫苗免疫效果的同時可以選擇下一次免疫時間。第二,加強對進出雞場的人員和車輛的管控,做好嚴格的消毒措施。第三,加強雞場引種管控,禁止引入疫區和已染病的種雞,對引入的種雞進行實驗室檢測,并實施隔離,種雞確認健康后方可合群飼養。
首先,應注意日糧的配方,合理搭配,及時更改,有利于增強雞群的自身免疫力,進一步抵御疾病侵襲。其次,保持合理的飼養密度,防止雞群密度過大而引發疾病。最后,加強雞場衛生管理,實施嚴格的消毒計劃。
目前該病尚無特效治療藥物,一般以抗病消炎、提高免疫力、防止繼發感染等原則進行對癥治療。當雞群出現新城疫時,要及時淘汰病雞,并緊急免疫接種高免血清或高免卵黃液,防止疫情進一步擴散,降低雞場損失。治療時一般使用抗生素抵抗病毒侵襲,防止繼發感染。還可使用金銀花、連翹、蒲公英、大青葉、白頭翁和板藍根等中藥組方進行治療,可達到清熱解毒,涼血止痢的作用[3]。
雞新城疫是一種高度接觸性的急性敗血性傳染病,由于其發病突然,且傳播迅速,死亡率高,嚴重損害養禽戶的經濟利益。因此,需深入了解其臨床癥狀和防治措施,及時防控、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