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益中
日前,住建部研究起草了《關于在實施城市更新行動中防止大拆大建問題的通知》(下文簡稱《通知》),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這說明,中央已經看到了各地在推進城市化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弊端,正下決心制止,還城市化以應有之義。
從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城市化的推進,各地掀起了城市化建設熱潮。有些地方大搞形象工程,拆舊城造新城,把屬于一個城市獨有的文化和歷史風貌都一拆了之,建起了高樓大廈,搞得許多城市“千城一面”,失去原本擁有的特色和內涵。還有一些地方,把歷史厚重的建筑、民居乃至整條古街、整個區塊拆掉,卻在原址或者易地建造仿古建筑和所謂的古鎮、古街,還將這些不倫不類的仿古建筑、“古街”作為吸引游客的賣點,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偷換為“古鎮古街就是金山銀山”。
值得慶幸的是,這些違背規律和民意的造城運動,終于被叫停了!《通知》指出,各地在城市更新行動推進過程中,出現繼續沿用過度房地產化的開發建設方式,大拆大建,急功近利的傾向,有些地方隨意拆除老建筑、征遷居民、砍伐老樹、變相抬高房價、提高生活成本,產生新的城市問題。為此,《通知》從三個方面提出了指導性意見,其中前兩方面包括:一是堅持劃定底線,防止城市更新變形走樣,嚴格控制大規模拆除,嚴格控制大規模增建,嚴格控制大規模搬遷,不大規模、短時間拆遷城中村等城市連片舊區,確保住房租賃市場供需平穩。二是堅持應留盡留,全力保持城市記憶,保留利用既有建筑,保持老城格局尺度,延續城市特色風貌。
集聚人口、發揮帶動和輻射功能,發展以二、三產業特別是新商業為主的經濟,營造宜居宜業的環境和條件,這是城市化的發展方向。在城市化過程中,將每個城市獨有的文化和建筑留存下來,讓城市的文脈延續下去,把“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理念真正得到貫徹,這,才是城市化應有的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