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南南
摘 要:加強和創新基層社會治理,關乎黨的長期執政,關乎國家的長治久安,關乎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本文結合基層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舉措,深入分析構建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的豐富內涵和重大意義,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探討構建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的可行路徑。
關鍵詞: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新冠肺炎疫情;豐富內涵;重大意義;可行路徑
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面臨嚴重威脅,我國經濟發展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為了阻擊疫情,全國無數基層黨員干部和群眾不畏艱辛,持續奮戰抗疫一線,讓全國人民見證了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的強大力量。
一、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的豐富內涵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堅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要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民主協商、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的社會治理體系。這是新時代對社會治理提出的目標要求和治理體系。
(一)目標要求
1.共建是基礎。共建是依靠誰的問題,是對治理主體的要求,強調的是參與主體的多元性。基層是疫情防控的重點區域,而基層農村社區干部每天要面對入戶排查、村口設防、統計數據等繁重工作,如果僅靠他們,防控網很難拉開。正是黨委政府、社會組織、人民群眾等多元治理主體的積極參與,疫情防控才能迅速取得成功。
2.共治是關鍵。共治是怎么去治理的問題。強調的是在治理過程中,要建立相應的制度,搭建特色的平臺,暢通參與的渠道,使多元治理主體能夠最大限度發揮優勢、貢獻力量。
3.共享是目的。共享是誰來享有的問題。強調要以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為根本目標,不斷增進人民福祉,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
(二)治理體系
1.治理主體。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是社會治理的主體。其中,黨委領導是核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就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政府負責是關鍵,黨關于社會治理的路線方針都是要靠政府部門具體執行。社會協同是紐帶,社會組織可以把政府從繁雜瑣碎的事務和相對專業的服務中解脫出來。公眾參與是基礎,必須要讓人民群眾成為基層社會治理的最廣參與者、最大受益者和最終評判者。
2.治理過程。民主協商、法治保障和科技支撐是治理的過程。作為和科技支撐同樣新增加的內容,民主協商被放到了第三位,這不僅凸顯了民主協商在新時代社會治理中的重要地位,也在時刻強調傳統治理力量的黨委、政府要充分與社會、公眾等多元治理主體進行民主協商。法治是治國重器,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內容,是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的重要標志。科技提升了基層社會治理的效能。
二、構建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的重要意義
(一)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迫切要求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指出:“到我們黨成立一百年時,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顯成效;到2035年,基本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全面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而基層治理現代化是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一環。基層治理聯系群眾的廣泛性和組織群眾的基礎性優勢,是其他層級治理所不具備的;基層治理服務民生的直接性和化解矛盾的及時性優勢,也是其他層級治理所不具備的;基層治理政策落地的橋梁性和凝聚民智的創新性優勢,更是其他層級治理所不具備的。可見,沒有基層治理的現代化,就沒有國家治理的現代化,構建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是提升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的關鍵之舉。
(二)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迫切要求
黨的十九大作出重要論斷:“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人們開始追求超越物質需要的更高級、更寬泛的需求,這就要求基層治理必須轉變傳統觀念,不能僅僅將群眾看成是管理的對象,而要為他們提供參與治理的制度和渠道,保障群眾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的政治權利。
(三)構建基層治理新格局是堅持中國制度自信的迫切要求
我國在創造了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奇跡的同時,還創造了社會長期穩定奇跡,一個重要因素就是不斷創新和完善基層社會治理。
社會領域的建設與經濟領域的建設有很大區別。經濟領域的建設主要面對全球化的壓力,必須與國際接軌。社會治理則是在各個國家特定的歷史文化土壤中形成的,不斷創新形成自己的特色,這個特色就是構建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
三、構建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的路徑探析
(一)突出黨建引領,把牢基層治理正確方向
一要突出帶頭人建設。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作為基層黨組織帶頭人,必須旗幟鮮明講政治,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在思想上、行動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只有自身理想信念堅定了、政治方向明白了,才能更好地發揮示范作用。要進一步抓好能力建設,善于溝通協調,善于做群眾工作,善于化解矛盾糾紛和處理突發事件,在實踐中不斷提升干的本領、提高拼的勇勁、增強闖的膽識,在新時代戰場上實現更大的作為。
二要突出“兩委”班子建設。一個人的力量有限,但眾人拾柴火焰高。要抓好隊伍培養,注重從致富帶頭人、復轉軍人、農村年輕人等優秀人才中選拔充實基層干部隊伍,建立后備人才檔案。要抓好制度規范,進一步規范組織生活、村級議事程序,嚴格落實“四議兩公開”“一征三議兩公開”,創新探索村干部績效工資量化考核,進一步凝聚班子干事創業的熱情。
三要突出黨員隊伍建設。要大力推行黨員先鋒指數星級管理,將制度細化為指標,將黨員的行為折算成分數,實現對黨員的精細化管理。要成立“黨員突擊隊”“黨員先鋒崗”,建立黨員發揮作用的渠道和制度,充分發揮黨員的模范帶頭作用。
(二)強化多元共治,筑牢基層治理根基
一要提升居民參與社區治理的能力。基層治理的現代化歸根結底是人的現代化,而人的現代化首先是思想意識的現代化。要加強社區建設的宣傳,讓居民意識到自己是社區的一分子,積極參與到社區治理中來。要發揮先進分子的模范帶動作用,通過樹立典型、評優、獎優等形式,激發居民參與社區治理的動力。
二是提升社會組織參與社區治理的能力。社會組織是連接社區和居民的橋梁,要充分發揮社會組織在社區治理中的協同作用,必須創新社會組織參與基層治理的平臺。社會組織要結合各自的資源優勢,積極創新和搭建適合自己的平臺,讓參與治理從壓力變成動力,從被動變成主動。
(三)推進“三治”結合,提高基層治理水平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要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城鄉基層治理體系。
一是完善群眾自治。加強基層自治規范性建設,農村要嚴格落實“四議兩公開”制度,社區要嚴格落實“一征三議兩公開”制度,圍繞社區服務、供需對接,加強社區、社會組織、群眾聯動,創設服務項目,豐富群眾自治形式。
二是全面依法治理。深入挖掘本土法治資源,推進法律服務平臺建設,推進法律服務團隊駐點服務、入戶服務、按需服務,以案釋法,以身邊人說身邊事、身邊人教育身邊人,感受法治正義,領悟法治精神,增強法治意識,形成百姓崇法循法行動自覺。
三是強化以德化人。廣泛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普及,開展家庭“德指數”測評工作制度,發揮家庭的生育、婚姻、養老、教化等傳統社會功能。完善道德模范、最美人物關愛幫扶機制,褒揚先進、懲戒落后,引導廣大居民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營造崇德向善的良好風尚。
參考文獻:
[1]習近平.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N].人民日報,2019-11-06.
[2]習近平.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20-09-09(2).
[3]吳巍.試論構建共建共治共享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J].安徽農業大學學報,2020(4).
[4]陳曉嵐.黨建引領社會治理新格局的整合邏輯[J].廣東社會科學,2021(2).
[5]吳曉林.黨如何鏈接社會:城市社區黨建的主體補位與社會建構[J].學術月刊,2020,(5).
(作者系中共安陽市委黨校教師,研究方向:社會治理、行政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