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欣梓 劉榮
(甘肅省化工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甘肅蘭州 730020)
植物甘草的根莖是常見的天然的甜味劑,并且具有消炎排毒、止咳清肺的功效,還可以調節(jié)機體免疫力。本研究以甘草酸提取后的物質為原料,研究在亞臨界水萃取的過程中,總黃酮與低聚糖等物質反應中的變化規(guī)律,和相關副產物的生成和反應情況進行分析。本文以溫度,時間為實驗變量,提取效率為關鍵指標,探究其對提取過程的影響,并通過均勻設計的方法,對實驗條件進行優(yōu)化。
甘草殘渣:將甘草殘渣粉碎,粒徑:150μm~425μm,80℃烘干后保存?zhèn)溆?。JXF-12型高溫均相反應器,HPLC液相色譜儀;TU-1810型分光計;TM3000型電子顯微鏡。
取1.6g甘草殘渣,加入反應器內,按V:M=15mL/g,加入純水,置于均相反應器內,改變溫度和時間,完成萃取過程,轉速60r/min,同時注意反應器的溫度,提取完成后,靜置過濾分離,純水洗滌,體積為100mL,合并溶液,濾渣和萃取液完成收集后,用于后續(xù)的檢測。
以蘆丁作為標準物質,繪制的黃酮標準曲線,計算出其中低聚糖的含量。副產物的檢測,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法檢測,Aminex-HPX-87H離子排斥柱,萃取過程中,各種物質的提取率根據(jù)式(1)計算。通過掃描電鏡對殘渣萃取前后進行相應的形貌分析。

將甘草殘渣,反應溫度區(qū)間160℃~190℃,進行提取過程,探究甘草總黃酮提取率與時間變化的關系。在反應時間小于60min時,總黃酮的提取率與溫度成正相關關系,溫度升高而增大,繼續(xù)延長時間,提取率與溫度的相關性發(fā)生一定變化[1]。
在萃取過程中:甘草殘渣中纖維素類組分的變化情況:大多數(shù)溫度下,隨著時間的延長,木質纖維素的溶出率均為上升趨勢,但是,溫度為190℃時,時間大于135min時,木質纖維素類組分的溶出率降低,木質素的溶出率顯著下降。具體的原因為:木質素的玻璃化溫度較低,高于玻璃化溫度時,木質素會融化,從細胞壁溶出,對甘草總黃酮的溶出發(fā)生阻礙作用[2]。
本文比較了萃取120min時的呋喃類衍生物典型有機酸生成情況,結果見表1和表2。木質纖維素,在高溫條件下,生成的乙?;鶗D化并生成乙酸??啡┦悄咎前l(fā)生脫水反應的產物,隨著反應溫度上升其生成量增加。當溫度>160℃時,有葡萄糖降解產物5-HMF和其進一步降解物乙酰丙酸的生成。

表1 亞臨界水萃取時間對典型糠醛類化合物與有機酸生成的影響(190℃)

表2 亞臨界水萃取溫度對典型糠醛類化合物與有機酸生成的影響(120 min)
為了尋求最佳條件,進行優(yōu)化,選擇溫度、時間、液固比和顆粒粒徑作為考察因素,通過正交試驗,以優(yōu)化總黃酮提取率為目標,并同時考察低聚糖的提取率,結果如表 3所示[3]。

表3 甘草殘渣亞臨界水萃取正交設計試驗結果
通過極差分析可見:各因素對甘草總黃酮提取率的影響順序為:萃取溫度>液固比>萃取時間>顆粒粒徑,萃取溫度的影響最為明顯。得到的最優(yōu)條件:粒徑250μm~425μm,V:M=15mL/g,溫度為185℃,時間為135min。用該條件進行提取,總黃酮提取率為2.81%,低聚糖提取率為9.6%。
反應前后,甘草殘渣表面深色的覆蓋物在亞臨界水萃取后,幾乎觀察不到,塊狀的殘渣形成成更小的碎片,利于萃取反應的發(fā)生。因此,在最優(yōu)的條件下,亞臨界水萃取方法,不但改變溶劑的性質,還可以破壞殘渣結構,從而促進甘草總黃酮的溶出。同時加劇水分子的接力,生成有機酸等物質,在提取過程中實現(xiàn)甘草總黃酮與低聚糖的共提取。
(1)在萃取過程中溫度的影響較為顯著,高溫利于萃取過程的進行,但過高的溫度會形成傳質阻力,阻礙提取過程的進行。(2)在一定的溫度條件與反應時間下,亞臨界水萃取方法對半纖維素的溶出存在選擇性,較高的溫度條件利于有機酸的生成,水的電離加劇半纖維素水解速率。(3)通過正交設計優(yōu)化亞臨界水萃取工藝,最優(yōu)的反應條件為:粒徑:250μm~425μm,V:M=15mL/g,溫度185℃,時間為135min。最優(yōu)條件下,總黃酮提取率為2.81%,低聚糖提取率為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