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省漳州市長泰縣巖溪鎮中心幼兒園 洪瑞美
人們的物質生活和文化水平隨著時代的發展越來越高,對子女教育的態度和要求也有所改變,很多家長都開始重視孩子興趣愛好與特長的培養,如跆拳道、珠心算、識字、美術、鋼琴、舞蹈等。在重視幼兒學習習慣培養的同時,勞動這一基本生存技能的學習及勞動習慣的教育卻被忽視,導致很多幼兒表現出懶惰的行為。如果幼兒園不重視幼兒勞動習慣的養成,將會影響到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提升,其養成的惰性甚至會影響一生,這對幼兒全面健康成長是不利的,所以在幼兒階段有必要強化勞動習慣方面的培養和教育。
在幼兒園圍繞某一特定主題開展勞動習慣培養教育能取得更好的效果。比如將勞動節作為培養幼兒勞動習慣的一個契機,在節日的氛圍下促使幼兒更好地認識勞動、參與勞動活動。在“五一”勞動節到來之前,教師可組織開展一個“勞動最光榮”的主題活動,在教室內通過多媒體工具讓幼兒觀看視頻資料,了解勞動節的由來,再結合歌曲表演、講故事的方式引導幼兒講述自己身邊的勞動,了解勞動強度和成果,在這個基礎上培養幼兒尊重勞動者、珍惜勞動成果的意識。從日常小事入手讓幼兒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比如:在各年齡段都設有區角——“值日生”,在區角用繪畫的形式體現值日生的職責,值日生在每日動手參與勞動實踐的過程中體驗服務他人的喜悅以及習慣的養成。
素質教育背景下的幼兒教育提倡游戲課程化,幼兒勞動習慣的養成可以貫穿到游戲課程中,讓幼兒在游戲中學習勞動、養成勞動習慣,也是寓教于樂。順利開展所有教育工作的基礎都是找準或者激發幼兒的興趣,只有當幼兒對學習內容充滿好奇和興趣的時候,才能讓教育工作徹底地發揮其作用和價值。教師可以嘗試將勞動教育融會貫通到各種游戲環節中,讓幼兒在游戲環境中體會勞動的快樂,養成熱愛勞動的意識。比如在區角活動的植物角,通過松土、拔草和澆水行為來鍛煉幼兒勞動技能;在捏橡皮泥游戲中指導幼兒捏出各種勞動工具或勞動人物,最后將橡皮游戲的成果帶回家送給爸爸媽媽;結束剪紙手工課后,教師要組織幼兒一同收拾剪碎的紙屑,將其統一倒入垃圾桶中,培養幼兒愛干凈、愛收拾的良好勞動習慣。
讓幼兒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既需要幼兒園正確地教育引導,還需要聯合家庭教育,以家園合作的方式開展幼兒勞動行為養成教育。幼兒在園內的學習生活中已經具備一定的勞動意識,但即便是掌握了一些勞動技能,如若只是局限于幼兒園范圍內,走出幼兒園回到家中便不復存在行為習慣,那并不能稱之為有效的勞動教育。在家庭教育方面需要家長配合幼兒園,改變對孩子的溺愛,放手讓孩子去經歷、學習和成長。在勞動教育方面做好必要的引導和示范即可,多給孩子參與勞動的機會,這樣才能讓幼兒延續在幼兒園內學習的勞動行為,并逐漸養成勞動習慣,學會在家中主動承擔家務。長此以往,家長們在感受孩子點滴成長的某個瞬間肯定會由衷地感到欣慰,感嘆自己的孩子懂事了、又長大了。
結語:勞動意識的樹立和勞動習慣的養成需要經歷一個長期的過程,并非在一朝一夕之間就能實現,在幼兒園營造良好勞動環境、創造各種勞動條件的基礎上,還需要家庭教育的配合與支持,一同培養幼兒熱愛勞動、以勞動為榮的意識,促進幼兒良好勞動習慣的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