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陳
(重慶市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川東南地質大隊,重慶 400038)
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崛起為工業產業的大力發展提供了許多新契機,而金屬礦產作為促進社會經濟發展、提升工業產值不可缺少的一項重要資源。金屬礦產地質勘查技術的發展對促進社會經濟發展和提升公工業產業發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影響。這就需要加大力度發展金屬礦產地質勘查技術,以促進我國金屬礦產地質勘查的整體水準,為我國綜合發展水平的提升奠定堅實基礎。
我國的金屬礦產資源非常豐富且分布范圍十分廣闊,在各省份區域中均有廣泛分布。從金屬礦產的實際分布情況、礦產性質、內部分布層次以及礦產規模等方面進行分析,現階段我國的金屬礦產資源并不能夠實現隨意的開發、開采,而是要提前做好充分的規劃和準備。尤其是在正式開采之前以及金屬礦產開采過程中,先進且精準勘查技術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一項工作。金屬礦產勘查工作的實施關乎整個金屬礦產是否能夠順利開采的關鍵,也就是通過應用一系列精準的勘查手段,對礦體的形態、規模、位置進行精準定位,同時在金屬礦產勘查工作的實施過程中應充分注重勘查的穩定性,不能對礦體本身產生較大的干擾和破壞,盡可能的避免對礦體產生影響,以避免其他不可預估的影響因素對礦體原有結構造成破壞[1]。
地質遙感技術屬于我國科學技術發展時代特征中一項極其重要的科技產物。地質遙感技術在金屬礦產地質勘查過程中具有很高的應用價值。遙感技術是利用各種先進的探測儀器,通過遙感途徑對工作區的控礦因素、找礦標志及礦床的成礦規律進行研究,從中提取礦化信息而實現找礦的目的一種技術手段,遙感找礦是一種高度綜合性的找礦方法,同時與地質學原理和野外地質工作緊密結合,能獲得豐富可靠的資料和找礦前景。前期階段的遙感技術主要應用于航空攝影、太空探索和地球偵測,在物理勘測的基礎上綜合了相應的空間科學、光學、電子學以及現代信息技術等眾多科技。在經過長時間的發展后形成至今的遙感技術科技成就。地質遙感技術應用于金屬礦產地勘查工作中,其發揮的實際效果是十分可觀的,不僅能夠有效發現金屬礦產資源,而且還能實現對礦產資源的精確勘探,特別是針對部分距離相對較遠且地勢十分復雜金屬礦產資源的勘探。當人力無法達到金屬礦產資源所在的區域位置時,可以通過地質遙感技術來實現金屬礦產資源的勘查。
金屬礦產地質勘查技術在長時間的發展過程中,其中物理勘探屬于一種較為常見的勘探技術。物理勘探技術的全稱為“地球物理勘查技術”,這種勘查技術主要是以物理性質為主的一種勘查技術,通過對勘查區域的地質結構密度以及對此區域中的電磁性和放射性等物理因素進行詳細研究,分析出其具體數值與標準數值之間的差異,進而為勘查工作的實施提供切實可靠的實質性物理依據。物理手段主要有重力勘探、磁法勘探、電法勘探、地震勘探等。以電磁勘測技術為例進行分析。
電磁勘測技術的實際應用效果非常顯著。此項勘查技術主要是對電磁場中脈沖波所產生的反饋信息加以判斷,以此來判斷所勘查的位置是否存在金屬礦體,在具體操作的過程中此項技術可以在不接地回線的情況下向勘測的地下位置發送一次脈沖信號。大多情況下金屬礦體都是可以導電的,如若地下深處存在導電的金屬礦石,那么向勘測位置發射電磁場脈沖波,可以在勘測到的礦石導體內部產生電磁反應,從而產生相應的渦旋電流,而且產生于金屬礦體內的渦旋電流,在每一次脈沖信號波動間歇期間,會于其空間內部產生交變磁場,專家將這種現象稱之為異常場,又或將其稱之為二次場。一次脈沖信號在消失的瞬間,金屬礦體渦流中的二次磁場則不會隨之消失,在此期間內會產生一個相對較為短暫的瞬變過程。在勘測的地面位置放置信號接收器,用來接收二次磁場中所產生的場強信號,進而分析出信號與信號之間所存在的時間關系,這樣便能夠很好的確定所勘測的地下位置是否具有導電性能的礦產結構,同時對礦產結構的具體分布及其空間形態加以確定。
在實際開展金屬礦產地質勘查工作的過程中,地球物理勘探技術不僅能夠獲得豐富且準確的數據,而且還能根據所獲得的數據研判其具體性質,進而實際勘查的過程中實現很多復雜問題的解決。地球物理勘查技術作為一門以物理性質為原理,有效解決礦產資源勘查等諸多問題的理論性學科,其實質就是地球物理這一大范圍內一個相對較小的分支[2]。
化學勘測技術源于我國著名科學家依據相關化學理論知識提出“穿透地球”的化學概念。在我國地質事業和學家的大力支持下,化學勘測技術的研究和運用已經取得了重要的突破性進展。化學勘查技術的真正原理為:地下礦體和原生礦體在經過風化之后產生相應的解體,這部分解體中所存在的異常物質廣泛的分布于地表,與地表物質結合形成的一種化學異常現象。
通過對這些物體進行仔細的分析和研究,以確定此部分物體所形成的具體時間以及其他成因,可以將這種化學異常分為同生和后生兩大類型。同生化學異常和原本介質是同一時期下共同產生的一種化學現象,比如金屬礦石和地表巖層在同一時期經過風化分解之后,金屬礦石是殘存于地表巖層覆蓋中的異常物質[3]。后生化學異常屬于原本介質生成之后,經過風化分解后和長時間的融合而產生的物質,比如裸露于地表表層的金屬活體,在經過長時間的風化和水淹侵蝕多種因素的共同影響下,在其被掩埋后與覆蓋有機物所產生的一種化學異常。根據異常數據分析,圈出異常靶區,確定礦化帶,尋找礦體。
氣溶膠勘查技術屬于地氣勘察技術中的一種類型,其應用原理為:通過對某在勘察區域氣體環境中固體粒子的集合或液態粒子的集合狀態進行細致的觀察和準確的測量,進而得出該待勘查區域中金屬礦產地實際含量。氣溶膠理論和技術主要應用于深部隱伏礦的找礦工作。勘查人員在實際工作的過程中可以利用此項技術開展金屬礦產地質勘查工作實。首先,工作人員需要對勘查地區氣體環境中所含的各種粒子信息進行有效的收集和分析,并選取200克干燥土壤作為勘查工作中的檢測樣品;然后利用石英濾膜對其實施稱重處理;之后再將樣品土壤進行仔細的研磨、過濾并對其加以搖晃,這樣可以令樣品土壤中的細小顆粒保持懸浮狀態;最后再利用等離子題譜體法對土壤中的懸浮樣品進行精確測量[4],尋找出元素異常靶區。
金屬地質資源勘察中相關技術的創新和改革是非常重要的,這對促進該行業的進步和發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積極意義。
因此對于金屬礦產地質勘察技術進行改革和創新是非常重要的。通常情況下,可以通過組建科學團隊、完善基礎設施以及配備先進勘察設備等方式來完成,比如可以將微型仿生機器人技術運用到地質勘察工作中,以此來實現對相關勘察技術的改革和創新。那之外還需要對地質勘查制度進行盡快的完善。很多金屬礦產地質勘查工作之所以能夠順利的開展并取得成功,這主要要歸功于完善的金屬礦產地質勘查工程制度,對于具有較高價值的貴金屬地質資源到勘察而言,需盡快完善相應的地質勘查制度,這樣才能夠為金屬礦產地質勘查工作人員提供長期前穩定的保證,促進地質勘察工作的穩定推進。
綜上所述,金屬礦產資源作為我國現階段社會經濟發展進程中極其重要的一項資源,對于促進社會的發展具有深刻的影響,同時也可推動工業化進程。金屬礦產地質勘查開發效果的高低,能夠影響著礦產資源供需平衡,所以國家及相關部門需要根據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實際需求,制定一套科學且合理的金屬礦產資源勘查和開發戰略規劃,這樣才能更加有效的促進我國金屬礦產資源的勘查與開發效率,促使金屬礦產資源更好的利用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