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美華
(永春縣政府機關事務中心,362600,福建泉州)
在我國社會經濟持續發展的大背景下,推動鄉村產業發展,不僅決定著廣大農民群眾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還將成為我國整體經濟轉型發展的關鍵所在。隨著我國鄉村振興戰略的不斷推進,鄉村產業的轉型發展牽動著萬千農民群眾的心。在傳統農村產業存在不足和機遇的情況下,新型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建設和發展備受矚目,成為當前乃至未來鄉村產業振興的重要內容。因此,有必要立足于實際,對新時期農民專業合作社在鄉村產業振興中的作用及具體應用策略進行探究。
農民專業合作社主要是指基于農村家庭承包經營體制,通過將種植、養殖和農產品加工、銷售,以及鄉村旅游服務等產業模式進行有機融合,結合現代技術的應用及信息化平臺的建設而形成的產業組織。在該組織中,各個成員同時享有相應的權利和責任,協調利用相應的資金、資源、經驗,并且實現風險分擔。我國關于農民專業合作社有一套相對成熟的法律體系,其中《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 為這一產業組織模式的構建和經營提供了可靠的法律支持。和股份制公司不同的是,農民專業合作社這一組織形式下,股金并不是核心,交易才是促成該模式有效運營的關鍵[1]。
鄉村產業振興背景下,農村企業的發展是執行鄉村振興戰略、促進農村產業改革、帶動農村經濟發展的關鍵,尤其是龍頭企業將成為關鍵時期鄉村發展的中流砥柱。而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有效組建和經營,將給農村企業的發展帶來如下幾方面的益處:其一,降低交易風險。相對于傳統和一家一戶簽署商品交易訂單的模式,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簽署合約,承擔的風險更低。同時,和這樣有組織、有制度的專業合作社進行合作,更有助于形成長期、穩定、可靠的合作關系。在該關系下,供貨的農民收入有保障,而企業面臨的違約風險更低,有助于企業的健康發展[2]。其二,有效降低交易成本。和農民專業合作社進行合作,可以實現農副產品的規模化交易,進而有助于降低企業的交易成本[3]。
促進農民收入增長,是鄉村產業振興的核心目標之一。在傳統的鄉村產業機制下,農民從事種植、養殖活動,或是開辦農家樂等,成本與風險都是由個體承擔,利潤薄、風險大。而在農民專業合作社環境下,農民受益前景更好,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其一,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成立和發展,有助于實現產業規模化和資源優化配置,進而降低經營成本,提高農民收益率。其二,農民專業合作社可以促進現代科技和相關資源的引進,提高種植業、養殖業乃至旅游服務業的技術水平,進一步降低成本。其三,規模化的產業機制,以及多方對接的市場環境,將有助于形成穩定的銷售網絡,促進農民收入的持續、穩定增長。其四,農民專業合作社既可以集中力量辦大事,也可以實現產業細化,促進鄉村產業贏利點的增加,在降低風險的基礎上促進農民增收。
在以個體為主的農村產業環境下,由于農民群體意識、理念、知識儲備等方面存在巨大差異,產業發展水平參差不齊。對基層政府而言,對這種混亂的個體發展模式,將很難開展產業整合及管理工作。無論是新技術的引進、產業的發展、政策的落實,還是日常執法司法工作的進行,都面臨巨大困難。而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建設,實際上就是將農民個體產業整合到一個系統化、規范化的體系之中。基于該體系,可以更輕松地實現產業整合、技術引進、產品質量把控和生產方式規范化,進而便于優化基層政府管理。在農民專業合作社背景下,政府可以更好地制定和落實鄉村產業振興發展戰略,并科學開展發展成果分析,促進戰略優化,更好地發揮基層政府的統籌、引導、管理及服務功能[4]。
從目前的鄉村產業發展趨勢來看,經濟作物種植、傳統農作物機械化作業、科學養殖,以及鄉村旅游、生態環保等產業的發展是大勢所趨。而這需要用到大量的資源、資金和現代技術,并且要結合現代科學發展理念和管理機制做好統籌規劃和執行管理。而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建設,有助于優化各類資源配置,并且在知識傳播、技術引進及專業培訓方面建設更好的平臺,進而幫助農村地區更好地結合當地環境特點,促進產業經濟轉型。而這對農村經濟的健康發展,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3.1.1 做好考察評估及分析工作 我國地域廣闊,不同地區農村環境、產業基礎、農民素質存在較大的差異。而鄉村產業振興事業的發展,關鍵在于貼合當地實際環境特點,發揮當地資源優勢,同時還要兼顧環境保護、文化保護等方面內容。為此,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建立和發展,需要對當地生態環境、社會環境、產業基礎、歷史文化等進行全面的考察、評估和分析,基于實際情況對合作社的架構、核心工作、發展目標進行明確。
3.1.2 做好資源整合 如前文所述,不同地區農村環境、條件及資源儲備不同,同時現有產業也存在較大差異。為此,在建立和經營農民專業合作社時,要積極做好各方面資源的整合。這些資源包括但不僅限于專業技術、產業經驗、自然資源等,并且要有摒棄不符合當地發展戰略的資源的魄力,避免產業體系過于臃腫。基于此,構建一套精準化、規范化的農村產業體系,為鄉村產業振興開拓道路。
3.1.3 優化人才培養機制 需要認識到的是,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建立和發展,乃至鄉村產業振興,都需要大量的專業人才支持,因此,要重視對掌握各類知識、技能且具有相應經驗的人才培養工作。一方面,要結合鄉村產業振興戰略規劃,做好相關技術人才、管理人才的引進工作,鼓勵大學生返鄉創業;另一方面,要加強對農民群體的專業培訓工作,在促進其對合作社形式產生正確認知的基礎上,幫助其不斷提升個人素質,為合作社的發展作出貢獻[5]。
永春縣位于福建省,該地區的農業種植有較為悠久的歷史,但是受到傳統理念和技術方面的限制,該地區農業種植特色優勢產業的發展仍處于摸索階段,尤其是無公害蔬菜的種植處于空白狀態。近年來,在鄉村產業振興戰略的帶動下,該縣多個鄉鎮聯合創辦了聚綠果蔬專業合作社,利用當地自然氣候條件,建設了高山及平原果蔬生產基地。在該過程中,通過積極建設大棚設施、采用無土栽培技術等,實現了反季節、長季節果蔬作物的栽培。同時,在積極引進人才的基礎上,通過對該地區優質自然環境和水源的利用,研發出了“奶油草莓立體有機栽培技術”,該技術獲得了國家發明專利。另外,通過農藝技術革新,開發了圣女果栽培基地,并配套種植多種經濟作物,形成了專業化、規模化及標準化的產業體系。在該產業體系的影響下,當地農民收入水平全面提升,2020 年人均年收入相比2017 年增長了3 000 余元,同時該地區自然生態環境也得到了優化,農民的生活水平全面提升。如今,該縣已經形成了一套融合荷蘭無籽西瓜、西洋南瓜、香菇、秀珍菇等多種經濟作物的無公害果蔬產業體系,而該專業合作社也成為當地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對全縣的鄉村產業振興戰略的發展作出了關鍵貢獻。
如今鄉村振興戰略不斷推進,鄉村產業振興發展面臨著諸多機遇和挑戰。在新時期,要重視農民專業合作社在促進農村企業發展、農民增收、產業轉型及優化基層政府管理方面的積極作用,充分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做好農民專業合作社的體系建設。再結合科學的人才培養和嚴謹的制度建設,進一步發揮農民專業合作社在鄉村產業振興中的作用,促進鄉村經濟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