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渭平
(臨潭縣林業技術綜合服務站,747500,甘肅甘南)
銀杏樹,又名白果樹,主要是因為銀杏樹的果實呈銀白色。植株壽命很長,葉片的形狀像鵝掌。近些年來,人們進一步加強對銀杏樹的研究,發現銀杏樹整體經濟價值極高,全身都是寶,具有很高的市場發展潛力[1-2]。大力推廣銀杏樹種植,可以改善和綠化環境,提高城市的觀賞性和價值。在醫藥行業,銀杏可以作為藥材來應用和研究:銀杏種子營養豐富[3],含有大量的有機物質和很多有益的礦物質元素;葉片可以作為相關物質提取的主要原料,比如黃酮和銀杏內脂等,這些提取物質對于治療冠心病和心腦血管疾病,具有很大的研究和應用價值,并且通過加工和處理,制成銀杏葉茶,具有良好的保健功能[4]。銀杏在化妝品研發領域和飲料領域也有很大的應用價值。
銀杏樹屬于落葉喬木科,分為雌樹和雄樹兩種。雄銀杏樹具有極強的生命發育態勢,萌芽期很早,生長速度很快,樹木莖體發育筆直,枝條均勻生長,具有很多結構和層次,總體形狀類似塔狀;而雌銀杏樹整體粗壯而短,基礎部分樹枝眾多。銀杏樹的結果期很長,一般的樹種結果期在20 年,當生長到30 年左右,進入最佳的結果時期。銀杏樹本身就有頑強的生命力,可以快速適應生態環境,和環境進行對抗。對氣候條件和土壤條件的適應能力較強,在抗風能力和抗旱能力上都表現出了極強的對抗能力。銀杏樹對溫度、水分的要求都不高,在一般的生長條件下,可以正常生長和發育。但是在生長過程中,銀杏樹對光照的要求相對較高。
在銀杏樹的栽培種植過程中,選擇合理的苗圃土地是確保幼苗健康成長的關鍵因素。加強科學選地,并進行規范的土地治理,為銀杏樹的生長發育提供良好的環境條件。在苗圃的位置選擇上,要確保交通便利,水源充足,排水系統完善,地勢較為平坦,土層深厚,土壤肥沃,具有很好的肥力供給能力,土壤酸堿度也要符合銀杏樹的生長要求。在種植區域的周邊地區,確保生態環境良好,沒有大面積發生過嚴重病蟲害的歷史。合理選地后,還需要對土地進行綜合治理,最合適的治理時間為每年的秋季,進行苗圃土地的翻耕,并在第二年的春季進行滅蟲藥的噴灑,防止病蟲害的發生。進行土地整理和做畦處理,在水源充足的條件下可以提高畦高,保持在10 cm 左右,水源供應條件較差的地區做低畦處理。苗床的建設需要遵循東西朝向原則,并且合理控制苗間距,采用條狀播種方法,開溝種植。
銀杏種子儲存方法雖有不同,但最終種子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缺少水分的情況;所以在種子處理過程中,進行種子浸泡是重要的工作環節。需要把銀杏樹種子放在25~30 ℃左右的恒溫水中浸泡2~6 d,同時需要每天換水,確保水分的足量吸收,避免種子失去生命活力。當種子在浸泡過程中出現裂口現象時,即可以挑選種子進行播種。播種時需要在播種坑內墊上5 cm 厚的濕潤沙土,將種子均勻地放在濕沙上面,最后用濕沙和木屑混合物覆蓋種子,混合物沙土和木屑比例為1:4,最后用地膜覆蓋處理,通常20 d 左右,銀杏種子就能出土發芽。
在每年的春季三四月之間進行播種,播種方式是挖溝,將種子平放溝內,并進行土壤覆蓋,厚度在3 cm左右,并壓實處理,確保銀杏種植后的出苗率。可以用地膜覆蓋,搭建弓棚,溫度控制在30 ℃左右。在銀杏苗出土期間,控制溫度在25 ℃以下,當溫度超標時需要進行通風處理。
莖腐病是銀杏樹苗期的主要疾病,防治莖腐病是銀杏樹苗期管理的重要工作。間作技術可以有效防止莖腐病的發生,利用玉米間作種植。發病時,需要采用多菌靈進行藥物防治。銀杏樹幼苗根莖十分幼嫩,還要防止螻蛄等害蟲對銀杏樹造成損害。在銀杏樹的生長發育期,需要保證肥力的供應,施用尿素等肥料來加快銀杏樹的生長。在雨季來臨前,需要對排水系統進行提前修繕,防止雨水沉積導致樹苗根部腐爛。當出現干旱情況時,需要及時澆水。當銀杏樹苗生長到一定的規模和高度時,結合具體的樹苗用途進行栽植,栽植需要確保根部帶土,以提升樹苗成活率,同時對樹苗進行固定處理,防止風力影響銀杏樹苗的存活。
常見的銀杏病害主要有葉枯病,可以利用生石灰和換客土技術進行病害的防治,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當病害發生在低洼地區時,需要做好降水漬工作,在土壤中混入沙土。在城市兩旁種植的銀杏樹,容易發生枯葉的病害,可以適當增加有機肥,提升樹苗抵御病害的能力,有很好的病害防治效果。常見的銀杏樹蟲害是黃薊馬,主要的危害是對銀杏樹的葉片進行吞食,吸收葉片內的汁液和營養,最后導致銀杏葉片發黃,嚴重的會出現葉片發白和枯萎,導致出現葉片過早掉落的現象,對銀杏樹的生長發育帶來極為不利的影響。對黃薊馬蟲害的防治,可用低毒的農藥進行噴灑,可以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通過以上關于銀杏栽培技術的分析和對病蟲害防治技術的介紹,以期對銀杏樹的種植和推廣提供參考,增加銀杏樹的種植面積和相關產品的產量,滿足市場的需求。科學的種植技術和病蟲害防治方法,可以提升銀杏樹的產品質量,發揮更大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