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 剛
(中鋼集團山東礦業有限公司,山東 臨沂 276000)
地下礦山機械化開采,可加快開采進程,降低資源損失,維護作業人員的生命安全。不過在地下礦山機械化開采中,由于大型機械設備的應用,難免會存在安全問題,如通風問題及尾氣污染、機械傷害等,這些與開采環境、開采設備及人員操作有直接關系。為此,就需加強開采過程中的安全管理,落實規范化操作,保證開采工作的有序開展。
礦產資源在目前我國社會發展中占據重要位置,是我國未來較長時間內重點扶持的項目之一。據現有資料統計可知,我國9成以上的能源及8成以上的工業原料的原材料均以礦產為主,可見在工業生產中的重要性。為此,應加大對礦產資源開發和利用的重視力度,采取科學有效措施,保障礦產開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1]。
傳統礦山開采多是以人工作業為主,人工成本較大,且容易因為地下作業環境復雜,增加傷亡率,阻礙礦產行業的發展。現隨著技術水平的提高,在礦山開采中,加大了機械化作業頻率,利用先進設備加快開采進程,從而維護人員生命安全,避免資源浪費,增大礦產開發和利用率。不過在地下礦山開采中,大型機械化作業存在的危險性也是不容忽視的,這就需要做好安全管理和防護工作,及時解決和處理存在的隱患問題,推動開采作業的順利進行。
在地下礦山開采中,隨著開采深度的逐漸增加、地下開采工作面的增加,導致可能受地下開采影響的圈定的巖移范圍越來越大,地表出現坍塌等危險事故的可能性越大。同時工作面地壓人身財產安全構成威脅。所以在開采中,要結合這一點做好安全管理規劃,選擇合理技術手段,營造安全作業環境[2]。在地下礦山開采中,存在有害氣體污染、放射污染、固體廢物污染及噪音污染等問題,所以在使用機械化作業時,需考慮這些污染問題帶來的影響,制定科學防控措施,以維護人們的生命安全,提高礦山開采效率。
(1)科學選擇采礦方法。地下礦山機械化開采中,頂板事故的發生與技術規程不合理有直接關系,所以在開采作業中,應做好現場勘查,科學選擇開采方法,維持開采安全性和經濟性。另外,為避免頂板事故的出現,開采方法確定后,要檢查回采作業面的工作內容及強度,降低回采難度,增大整體安全系數。從大新錳礦開采的實際情況來看,以往采用兩步回采分段空長嗣后充填法,然而因底盤漏斗難以維護,故而采用機械化水平充填法,這樣在確保充填質量,對控頂高度予以有效控制的情況下,頂板事故的發生幾率就會切實降低。
(2)加強掘進面的頂板管理。地下礦山開采中,如果遇到松軟掘進土層,需要架設永久支架,維持掘進面的穩固性,確保機械作業安全。一般情況下,永久支架與掘進面的距離控制在3米左右,如果涂層柔軟度較高,穩定性差,可適當縮短兩者間距,以維護機械作業安全。井巷的檢查工作也要做好,如果支架出現彎曲、歪斜、折斷,應立即予以修復,或是直接更換,這樣方可將頂板事故的發生幾率降至最低。從大新錳礦的情況來看,頂板巖石是較為穩固的,但在深部地壓逐漸加大之時,掘進面也要予以格外關注,井巷的檢查不能有絲毫放松。
(3)頂板鑒定和分級管理。目前我國對于地下礦山頂板鑒定與分級管理有明確要求,先將頂板劃分三個等級,一級頂板巖層的松軟度較高,壓碎程度、斷層尺寸及跨度都相對較大,滲水率較高;二級頂板雖然巖層的松軟度也較高,但相比于一級頂板,其斷層面積較小,頂板位置附著三角巖體結構;三級頂板巖層肌理等的發展呈不均勻狀態,斷層較為明顯,機械作業中容易出現坍塌問題,需科學設置支撐結構。地下礦山機械化開采中,要準確確定頂板級別,針對不同級別頂板特征采取科學管理方式。
(4)采空區處理。采空區處理的及時性,直接關系到開采作業的進行效率,一旦出現問題引發頂板事故,將會增加后續工作量。現階段采空區處理使用的方式有充填、封閉和崩落這三種。其中充填是目前最有效果的處理技術,但充填所需材料較多,會造成較大的成本浪費,要求施工企業根據自身條件科學選擇[3]。而崩落與充填正相反,資金成本低廉,但使用中容易破壞地表結構,增加事故發生率。封閉處理法的操作較為簡單,成本適中,但較為適用于小型地下礦山的開采,且在應用中要配合回采面的保護處理,以維護施工安全。以某地下礦山為例,其使用的是水平分層充填法,因為礦山并未留有礦柱,每階段的回采面積也超過了七萬,所以務必改進充填質量,接頂充填率需達到要求,確保并未接頂的空區不會連接成片。
地下礦山機械化開采作業中會應用到較多的大型機械化設備,一旦這些機械設備發生故障,勢必會阻礙開采工作的推進,增加開采危險性。因此,為保證地下礦山開采效率和安全,做好機械設備安全管理就變得尤為重要。另外,改進地下礦山開采機械設備運行效率,也可維持開采產量,使開采作業在固定時間內完成。鑒于提高開采設備的完備率與利用率對生產的意義重大,根據實際操作中監測的影響設備正常運轉因素和故障預測結果,工作人員需要從以下幾點來做好開采機械的管理工作:
(1)完善設備質量管理體系。機械設備質量管理體系的建立和完善,為機械設備質量管理提供了幫助,做好機械設備的實時管控,加強設備維修養護,可及時發現存在問題并加加以解決,維持設備的正常運轉,同時,質量管理體系可讓每一位管理者與職工都意識到“質量為本”的重要性,通過完善的機械質量管理體系,將設備損壞問題責任到人。質量管理體系的內容有:操作和質量跟蹤制度、定期保養跟蹤制度、故障處理跟蹤制度、部件報損和處理管理制度、大金額設備管理制度、意外損壞部件管理制度。
(2)構建專業管理團隊。機械設備安全管理落實需要專業團隊支撐,為此,應結合礦山開采具體要求及設備性能,建立一支專業性強、素質水平高的管理團隊,做好機械設備的細致檢查和管理,控制問題的產生。同時,在專業管理團隊構建中,要遵循以下幾項原則,優化團隊整體水平:一是科學劃分職能權限,做好機械設備的管理和維護;二是明確小組工作制,加大大型設備的檢查驗收力度,保障設備安全穩定運行。
(3)實現計算機信息化管理。人員需利用計算機和信息技術開展機械設備安全管理工作,對設備種類、數量、屬性、性能參數、配套設施予以詳細記錄,明確設備使用狀態、使用年限等內容,并根據這些信息推測可能出現的故障問題,進而加大預防和控制力度,減少損失和傷亡率。傳統設備管理中存在以下問題:備品及配件長期積壓,急需物品供應不足;查詢和調取難度大;生產計劃不全面,缺貨少貨現象嚴重;統計工作量大,人工作業難以達到規范要求。鑒于此,借助計算機信息化管理,可將相關數據資料以數字化的形式轉移到管理系統中,以系統的智能化處理,了解現存問題,做好后續補充和調整作業,從而規避材料損耗或供應不足現象。另外,當機械設備發生故障時,可以快速定位設備信息,提高無紙化信息處理的工作效率。
(4)加強安全控制管理效果。安全管理是一項長期性的工作,要求工作人員樹立正確的管理意識,積極參與各項專業培訓,了解安全隱患及危險因素,并參照自身工作經驗,給出相應的解決措施,降低地下礦山機械化開采的難度和危險系數。另外,在開展大型機械化開采作業前,應先做好現場勘測和評估,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規范管理行為。且落實獎懲制度,對存在的違法違規行為予以及時制止,全面推進開采工作的順利開展。
組織安全培訓活動,是采礦企業安全管理的關鍵環節。對于采礦企業來說,要想提高安全管理水平,首要前提是構建一整套完善且合理的安全培訓機制。從安全培訓形式到安全培訓教材,再到安全培訓時間等,都要形成一整套體系。另外,采礦企業還要根據崗位工作需要,開展有針對性、有目的性的安全培訓活動,增強各崗位員工的責任意識與安全防范意識,一次提高員工的工作水平,降低安全風險系數。
安全生產是采礦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目標的必要前提。對于采礦企業來說,要客觀認知安全與生產的關系,安全是生產的前提,生產則是安全的重要表現。如果無法保障安全,那么,企業的生產活動也無法持續穩定運轉,進而制約企業的穩定發展。
采礦企業的安全管理工作,不僅是簡單的安全事故處理,而是要將安全控制理念滲透到整個生產流程中,從根源上排除非安全性要素,降低發生安全事故的概率。且督促采礦人員端正工作態度,抓住消除非安全性要素的時機,采取一系列切實可行的處理措施。在生產活動過程中,定期組織檢查活動,及時發現和排除安全隱患,促使生產活動的有序運轉。
綜上,地下礦山大型機械化開采應當制定科學合理的安全管理方案,做好計算機信息化管理,且完善設備質量管理體系,科學選擇采礦方法,以此增大作業安全系數,防止坍塌等危險事故的發生,維護礦產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