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雨霄 ,馬慶 ,石琳
(1.北京科技大學資產管理處,北京 100083;2.北京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北京 100083)
化學試劑在化學類實驗中因其易燃、易腐蝕、易反應的特點,使化驗實驗室面臨越來越復雜的挑戰(zhàn)和風險。面對實驗過程中存在的各種風險隱患,特別是在不可預測的反應合成類實驗,實驗人員常常會遇到較大的不可預見性[1]。在實驗操作中不遵守安全制度,安全操作不規(guī)范,其后果可能導致人身傷害與財產損失,甚至嚴重危及生命。所以,風險識別是通過識別危險源的存在,以及確定危險源的特征來實現的。識別風險時,應確定范圍、識別方法和識別途徑。利用lec 法,明確實驗室風險源,確定風險等級,提出控制措施,防止和控制實驗室風險,以保證實驗室安全[2]。
高校里化學實驗室,是學生活動的密集場所,它既承擔著實驗、實習、教學、科研的重任,又具有較高的危險性[3]。實驗室大量使用危險化學品,增加了使用風險,因此要有效地評估和預防風險,必須充分了解實驗室的特性。化學實驗室主要有以下特點。
由于實驗室內化學試劑種類較多,所需各種儀器和溫度環(huán)境也不相同,因此復雜的實驗項目增加了風險的存在。
使用化學試劑危險性質不一,增加了實驗的風險性。一旦實驗產生的危險廢物處理不當,會造成環(huán)境污染,破壞生態(tài)平衡。
一些實驗室對溫度和壓力有特殊的要求,這就需要為實驗創(chuàng)造特殊的環(huán)境和條件。在如此條件下,實驗中產生了大量的有害物質。
高校實驗室需要承擔人數較多的師生進行實驗,而且不同的實驗會在同一個實驗室進行,實驗層次高低不同也會增加風險的存在[3]。
實驗室缺乏完善的安全制度體系,現有的安全規(guī)章制度未掛在實驗室的顯著位置,也存在不執(zhí)行的情況,導致實驗室的運行,往往與安全制度要求不符。
基于化學類實驗室特點,提出了改進lec 法化學類實驗室安全評估方法[4]。風險等級分析通常采用lec 法,它是一種半定量的安全評估方法,用來評估操作人員在具有潛在危險的環(huán)境作業(yè)時,存在的風險和危害是否符合規(guī)范標準[5]。根據長期積累的經驗,在專家意見和實際情況下對危險源進行分類評估。
在安全風險評估表中比較三個變量l、e、c,按照表1 中的方法進行分配。

表1 基于改進lec 法安全風險性評估
結合表1,計算風險值,公式為:

結合公式(1),計算風險值,判斷事故風險等級[6],如表2 所示。

表2 事故風險等級
由表2 可知:事故風險可劃分為5 個等級,分別是極高危險等級、高度危險等級、中等危險等級、一般危險等級、不危險等級[7,8]。依據這5 個等級,對化學類實驗室安全評估。
依據上述確定的事故風險5 個等級,將評估實驗室安全風險的來源劃分成三類,分別是:可能存在的危險或事故、危險環(huán)境下暴露的頻率、發(fā)生事故后可能產生的后果。在這三類風險來源支持下,對實際作業(yè)情況下的實驗項目風險等級進行評估[9]。
模擬實驗室為化學類教學實驗室,是主要開展原子吸收光譜法測定元素含量的分析化學實驗室,實驗主要使用原子吸收儀、乙炔、分析天平、分光光度計等實驗設備。
2.2.1 l 取值
實驗期間,需開原子吸收儀吸收原子,儀器運行所需的火焰一般是2600 K 空氣中的乙炔火焰[10]。乙炔氣瓶中,氣體受到壓力、溫度等外部因素的影響,一旦超過了氣瓶的爆炸極限(體積比)2.1%~80%,就會發(fā)生大爆炸。另外,乙炔氣瓶如果存放不當,發(fā)生腐蝕泄漏也會導致爆炸。所以除了日常維護時要注意儀器是否正常,還要注意零件的細節(jié),如燃燒器和易堵塞件[11],做到定期清洗,避免因縫口堵塞引起爆炸。
2.2.2 e 取值
設計一個年級的兩個班級大約60 人,參與分析天平實驗室、分光光度計實驗室及其他原子吸收實驗室項目,同一樓層分布著不同實驗室。設接觸危險環(huán)境的時間間隔為一周一次,所以e=B[12,13]。
2.2.3 c 取值
乙炔屬于易燃易爆危險化學品,一旦著火,燃燒溫度高,輻射熱大,有發(fā)生劇烈爆炸的危險,嚴重威脅人和建筑物安全,造成無法估量的后果,所以c=C[14]。
2.2.4 風險評估
通過上述的l、e、c 取值,可計算作業(yè)情況下確定實例實驗室風險評估結果,如下所示:

若公式(2)計算結果在50~300 之間,均屬危險級,應立即采取預防措施;若計算結果大于300,應立即停止實驗;若計算結果小于30,則可放心實驗。
結合實驗室的現狀和特點,要使實驗人員充分了解風險,從實驗室安全準入開始,在整個實驗過程中都要以規(guī)避風險為基礎[15]。根據實驗內容的變化,通過定期的開展實驗室安全風險分析,提高實驗人員的風險分析能力和安全管理水平,并通過有效的評估方法,著重對實驗室危險源進行風險管理,改善實驗室整體風險防范能力。
化學類實驗室要建立健全風險預警管理體系,既要保證實驗室危險源得到有效控制,又要保證實驗人員具備安全操作與應急處置能力。定期開展實驗室安全培訓與應急演練,特別是危險性大的危險源,使實驗人員有能力識別風險,發(fā)現隱患,并采取措施消除。有明確的實驗人員安全責任,清晰的危險源管理要求,從而全面提高整個檢測實驗室的風險管理能力[16]。
系統(tǒng)是指幾種有關事物或某種意識之間相互聯(lián)系而組成的整體,是機制的具體表現。高職高專實驗室的安全管理體系主要涉及以下三個方面:組織機構系統(tǒng)、監(jiān)督管理系統(tǒng)、運行保障系統(tǒng)[17]。三個方面是一個相互聯(lián)系的有機整體,不能忽略一個方面,也不能忽略另一個方面,必須齊抓共管,相互配合,共同推動,做好實驗室安全管理(見圖1)。

圖1
為了驗證本文方法在改進lec 法評估化學類實驗室安全風險的應用性能,進行了一次實驗分析。對2000~2018 年我國高校化學類實驗室發(fā)生的71 起事故進行統(tǒng)計和分析,內容包括:事故類型、情況、原因、后果等。表2 顯示了2000~2018 年高校化學類實驗室事故的統(tǒng)計結果。71 起事故共造成9 人死亡,78 人受傷,其中物質危險引發(fā)的37 起事故,占52.1%;工藝危險性引發(fā)26 起事故,占33.8%(有的事故是由物質、工藝、設備危險性中的兩種引起)。從事故原因分析,化驗室事故主要是由于其固有危險性所致,受試驗過程中所涉及的原料、半成品、產品的數量、性質、工藝條件的要求以及實驗設備的影響。

圖2 化工類實驗室事故統(tǒng)計分析
測試化學類實驗室安全風險的評估誤差,得到誤差松弛誤差散點圖如圖3 所示。

圖3 評估誤差松弛誤差散點圖
分析圖3 得知:用本文方法進行化學類實驗室安全風險評估的誤差較小,提高了風險評估的性能。
實驗室作為實驗研發(fā)的基地,教學科研、風險評估防范等都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隨著高校實驗儀器、化學試劑的不斷增多,應加強實驗室的安全管理,在實驗之前,應對實驗人員進行不安全行為識別的教育和培訓。對不安全狀態(tài)下的危險源應調整和維護以滿足使用要求。在實驗室教學中,既要保證實驗的順利進行,又要注意實驗的安全性,減少安全事故帶來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