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武昌(中海油田服務股份有限公司油田化學事業部,河北 三河 065201)
緬甸海域M區塊淺層氣活躍,埋藏溫度低,分布廣泛,作業者在此區塊進行的多口井勘探,都出現了環空帶壓等復雜情況,給后續的生產帶來了極大的隱患。本文通過分析淺層氣井固井技術難點,對固井水泥漿性能要求進行了探討,提出了優化固井隔離液,提升水泥漿頂替效率,確保了淺層氣井固井質量。解決了困擾該區塊的固井技術難題,獲得了作業者的高度認可。
(1)淺層氣埋深淺,地層承壓低,發生漏失風險大,只能使用低密度水泥漿體系,水灰比高,漿體穩定性差,由于溫度低,水泥漿強度發展慢,候凝過渡時間長,導致水泥漿的防竄性能差[1-2]。(2)地層承壓能力差,導致頂替排量受限,環空不能形成紊流和有效層流,頂替效率低下,導致環空的泥漿驅替不干凈,氣體運移存在通道,出現井口帶壓現象。一旦出現井口帶壓復雜情況,后續無有效的處理手段。(3)裸眼段短,水泥漿候凝期間發生失重,無法有效壓穩淺層氣。同時無有效的井口裝置,無法實施壓力補償,環空發生氣竄,難以控制,存在發生井噴的風險。
12-1/4″OH井段使用的是SBM泥漿,鉆井液的密度為1.26 g/cm3,為了有效的驅替泥漿,隔離液需要具備良好的隔離作用和潤濕翻轉性能[3]。隔離液配方為淡水F/W+消泡劑PC-X60L+隔離液主劑PC-S32S+表面活性劑PC-SU31L+重晶石。
2.1.1 沖洗效果評價實驗
沖洗效率評價方法的具體做法如下[4]:(1)將干凈的旋轉黏度計轉子的質量,記為W0(g)。(2)將轉子連接到旋轉黏度計上,將鉆井液倒入流變杯中,緩慢調節直至淹沒轉子約5 cm,浸入時間約10 min。(3)擰下轉子,黏附的鉆井液不再自由落下并稱重,記為W1(g),應使黏附在轉子上的鉆井液的量在1~2 g之間。(4)將黏附有油基鉆井液的轉子連接到黏度計上,把事先養護到測試溫度的隔離液倒入帶有加熱功能的流變杯中,流變杯完全淹沒轉子上沾有油基鉆井液的部分,并高出約2 mm。(5)轉子開始旋轉前,確保隔離液達到測試溫度。在室溫下測定時,轉子速度設定為100 r/min,高于室溫時,轉子速度設定為60 r/min。沖洗時間設定為10 min。(6)將流變杯緩慢下降,完全露出沖洗后的轉子,并靜置2 min,讓多余的液體自由落下,取下轉子后,用干凈的紙巾擦去轉子底部多余的流體,并稱重,記為W2(g)。沖洗效率η=(W1-W2)/(W1-W0)。
通過計算,沖洗效率達96%,說明沖洗液對SBM泥漿沖洗效果良好。
2.1.2 潤濕反轉實驗
對于油基泥漿環境固井,要利用前置液實現潤濕反轉,把親油基變成親水基,這樣才能保證固井封固質量。實驗顯示,隔離液加量至46%,可實現潤濕反轉。
2.1.3 相容性評價實驗
按照體積比0/100、5/95、25/75、50/50、75/25、95/5、100/0對隔離液和SBM泥漿做流變相容性實驗,未出現明顯的增稠現象,隔離液與SBM泥漿相容性良好。
2.1.4 對水泥漿稠化和強度發展的影響實驗
通過把隔離液和水泥漿分別按照100/0、95/5、90/10、85/15的比例混合,進行稠化時間和抗壓強度的變化對比,以判斷隔離液對水泥漿的影響,相關的實驗數據如表1所示。

表1 隔離液對水泥漿稠化及強度影響情況
實驗數據顯示,隔離液對水泥漿的稠化時間有輕微的延長作用,隨著隔離液加量的增加,并不會導致水泥漿發生閃凝現象,對施工不會產生不利的影響。同時,隔離液對水泥石的最終強度也會產生影響,隨著加量的增加,水泥漿24 h抗壓強度會出現微弱的降低,加量為15%的隔離液,24 h抗壓強度降低18%,仍大于13.79 MPa(2 000 psi),完全滿足油氣層的封固要求。
由于作業者要求固井使用LAS液體添加系統,所有的固井添加劑必須為流動性良好的液體,在構建水泥漿體系時,必須考慮到這點要求,同時要求添加劑性能穩定。采用常用的液硅作為防氣竄劑,同時通過使用主研發的懸浮劑PC-J62L,能夠很好的解決低密度水泥漿體系的沉降穩定性,實現了水泥漿的相對密度可在1.40~1.74 sg之間的浮動。基本配方如下:海水+消泡劑PC-X60L+分散劑PC-F46L+海水型降失水劑PC-G712L+防氣竄劑PC-GS12L+懸浮劑PC-J62L+緩凝劑PC-H21L,通過相關評價,水泥漿實現了零自由水、低失水、強度發展快、防竄性能良好等性能,完全能滿足淺層氣封固的要求。
2.3.1 井眼準備
(1)保持井徑規則,控制好井身剖面軌跡,不應有急劇彎曲的井段,避免形成健槽,導致套管下入和井眼清潔困難[5]。(2)調整好油基泥漿性能,盡可能降低泥漿密度和黏度。動切力介于7~12 Pa,朔性黏度為0.04 Pa·s內,動朔比為1~2。(3)下套管前進行通井,在安全的前提下,大排量循環,破壞巖屑床,清潔井眼。
2.3.2 流變性匹配設計
要求SBM油基泥漿、隔離液、首漿、尾漿滿足流變學設計要求,至少有10%的梯度差,以最大限度的提高頂替效率。
2.3.3 扶正器設計
設計使用樹脂扶正器,重點確保顯示層的居中度不低于85%,全井段不低于75%。
沖洗液出管鞋時,盡量使用紊流頂替,充分的沖刷井壁。隨著高密度的固井流體出管鞋,適時降低頂替排量,利用塞流頂替,確保固井無漏失。固井施工程序如表2所示。固井期間的ECD模擬如圖1所示。

圖1 固井期間的ECD模擬

表2 固井施工程序
固井結束后,候凝24 h后,進行固井質量電測。根據測井結果對固井質量進行了評價,淺層氣井段固井質量封固優良,后續也未出現環空帶壓現象。
綜上所述:(1)使用隔離和潤濕反正效果良好的雙作業隔離液,采用零自由水、低失水、強度發展快的防氣竄型水泥漿,有利于淺層氣的封固。(2)對于壓力窗口窄的淺層固井,由于頂替排量受限,設計合理的液體流變性匹配,同時保證關鍵段的套管居中度不低于75%,能極大的提高頂替效率。(3)淺層氣固井需遵循“壓力三平衡”原則,即保持固井作業前、固井作業期間、固井候凝期間的地層壓力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