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強
有太多太多的曼聯名宿活躍在各種媒體平臺上,其中說話口氣最大的必然是埃弗拉。例如他最近推廣自傳,回憶起大衛·莫耶斯執教曼聯期間,當成績下滑、更衣室氛圍糟糕時,埃弗拉說自己專門去弗格森家,希望老爵爺能給球隊帶來一些改變。
“老板,你可得幫幫大衛!”埃弗拉說他曾經如是請求。弗格森一口回絕:“我已經給了他人生中最大的職業機會,我得保持距離,讓他去干自己的事。”
埃弗拉這段講述應該屬實,就像他曾經透露過法國國家隊隊友亨利一看扎卡代表阿森納上場,就要換臺一樣。然而,這段講述中隱藏的劇情相當可怕——弗格森已經退休,可是當球隊發生問題時,埃弗拉這樣隊長之一的老球員,還是去向弗格森尋找解決方案,而且稱謂上,現在的主教練只是“大衛”,弗格森仍然是“老板(boss)”。
時隔多年,埃弗拉如是回憶,仍然沒覺得自己背著現任主教練,去找前任主教練求助,這種行為本身是有問題的。弗格森的回絕中,能看出老爵爺對莫耶斯的態度——這份教職是他的饋贈,莫耶斯自己憑本事,到底能不能匹配這份工作?故事發展的結果是莫耶斯沒能配得起這份工作。不光他,之后范加爾、穆里尼奧乃至現在的索爾斯克亞恐怕都配不上。范加爾時代與弗格森的區隔是比較清晰的,他從來都認為自己自成一派,未必比不上弗格森。穆里尼奧機心十足,公開場合都會稱爵爺為“老板”。
到了索爾斯克亞,則完全是高舉傳統大旗,言必稱老爵爺。這倒也符合他最初臨危受命、以臨時主帥接掌球隊的初因。之后哪怕被扶正、哪怕和俱樂部續約,索爾斯克亞的言辭以及他管理球隊的行動都走在“正宗”、“復弗”的名門正派道路上。許多球隊管理細節,他都恢復了弗格森當初的要求,例如球隊聚會的智力答題競賽、賽前保持統一的俱樂部正式著裝、如何應對媒體和公眾的統一辭令等等。他的首席助手麥克·費倫也是弗格森執敦的最后一位助教。
索爾斯克亞甚至不愿意使用弗格森在卡林頓基地的停車位。他說:“那仍然是老板的地方。”高舉傳統大旗,索爾斯克亞并沒有錯。然而一味強調道統,卻沒能建立起自己的風格,只有傳統,沒有創新,只有繼承,沒有發揚,球隊建設和俱樂部發展陷入新的危機陷阱,索爾斯克亞顯得無比虛弱。
更何況弗格森仍然是俱樂部董事,“老板”批評不讓C羅首發的私聊、“老板”在球隊慘敗給利物浦比賽中的搖頭、賽后兩天來基地參加活動等等,這個身影每次出現,已經不是給索爾斯克亞最需要的危境支持,反倒可能被意會為釜底抽薪的放棄,即便“老板”根本沒有一絲這種放棄或不支持的行為和念頭。
每一位長期執教某支球隊的名帥退役后所在球隊都會經歷長時間的起伏折墮,類似故事在曼聯巴斯比爵士之后、在利物浦香克利之后,以及正在發生的阿森納溫格之后,都可以找到例證。若論對俱樂部深度影響力,弗格森首屈一指。
和溫格引退之后不再回阿聯酋航空球場的溫格相比,弗格森一直沒有離開曼聯,即便他非常尊重后任,不再進更衣室,可他仍然是俱樂部大使和董事,更重要的是他代表著曼聯的歷史高度。退休更將弗格森推上了曼聯神壇,這種文化氛圍的積淀,形成了“弗格森等于偉大和正確”的曼聯成功公式。
或許還是唯一的成功公式。
現實絕沒有這么簡單。哪怕弗格森此時仍在執教,他都絕不會認同有那么直接明了的“弗格森公式”。因為環境在變,競技體育和足球在變,十年前的足球,傳控滲透的巴薩之道如日中天,前場持續高壓逼搶還未見端倪。十年來,穆里尼奧的實用主義、范加爾的教條規定,雖然沒能成功,但都是必須進行的突破嘗試。
索爾斯克亞的傳統回歸不是進步,反而是倒退,因為競技體育的成功有各種途徑,卻沒有唯一的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