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
山西路橋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山西臨汾 041000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有效推動了公路行業的不斷快速發展。因為透水瀝青路面具有多種優勢特點,現已被得到越來越為廣泛的運用。基于此,本文對公路工程透水瀝青路面施工控制進行了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義[1]。
此公路工程項目的全線長度是22.63km,起訖樁號是K137+225--K159+855,采用的是雙向四車道,設計的行車速度是60km/h。考慮到項目現場氣候溫度比較高,年降雨量相對偏多,通過綜合分析項目現場地質條件、氣候環境條件以及施工要求等,最后確定采用透水瀝青路面施工技術[2]。
1.1.1 瀝青
此項目選擇的是高黏度改性瀝青,其相關技術指標檢測結果詳見表1。

表1 高黏度改性瀝青相關技術指標檢測結果
1.1.2 集料
透水瀝青料和密級配AC、SMA混合料對比而言,采用的粗集料量比較多,所以粗集料相關技術指標必須完全符合規范要求,從而才能夠保證透水瀝青路面的“骨架--空隙”結構[1]。此項目中粗集料采用的是輝綠巖碎石,其相關技術指標檢測結果詳見表2。

表2 粗集料相關技術指標檢測結果
此項目中細集料選擇的是輝綠巖機制砂,其相關技術指標檢測結果詳見表3。

表3 細集料相關技術指標檢測結果
1.1.3 礦粉
此項目中選擇的是以堿性石灰巖為材料經過磨細處理之后而成的礦粉,同時必須保證礦粉干凈、干燥以及無任何的雜質,其相關技術指標檢測結果詳見表4。

表4 礦粉相關技術指標檢測結果
1.1.4 級配
通常透水瀝青混合料的目標空隙率大約是20%,此項目透水瀝青混合料PA-13目標空隙率確定的是20%。結合各級料篩分結果與實踐經驗,確定的級配詳見表5。

表5 級配質量通過率
1.1.5 瀝青用量
通過謝倫堡析漏試驗、肯塔堡飛散試驗等確定此項目中PA-13透水瀝青混合料的最優瀝青用量是5.2%。
1.2.1 下承層準備
認真修整下承層的平整度、橫坡度以及縱坡度,以確保符合項目施工要求。在實施透水瀝青路面鋪筑階段,必須嚴格根據設計規定基本要求鋪筑防水粘結層,以免路面雨水滲入到路面基層,嚴重破壞路面基層結構,以及實現上、下層之間的有效融合[3]。
1.2.2 混合料拌和
考慮到透水瀝青混合料選擇的是高黏度瀝青,空隙率比較大,溫度散失較快,所以拌和階段必須對拌和時間以及出廠溫度進行嚴格控制,其中出廠溫度應確保處于175℃至185℃,以免發生瀝青老化現象;而混合料拌和時間應比普通混合料適量延長5s至15s[2]。混合料拌和設備選擇的是間歇式拌合機,同時配置具備保溫功能的成品儲料倉,而儲料階段混合料溫度降低不可超過10℃,并采取有效措施嚴格控制瀝青滴漏問題。由于透水瀝青混合料中粗集料的占比相對偏大,且瀝青的含量比較高,很容易發生瀝青析漏、粗細集料離析以及溫度快速流失等問題,因此必須保證透水瀝青混合料隨拌隨用,絕不能進行長時間儲存。
1.2.3 混合料運輸
此項目透水瀝青混合料運輸選擇的是大噸位自卸式卡車,以確保施工階段供料的連續性。為了能夠避免發生混合料離析現象,卸料口的高度應適中,或是選擇滑槽方式進行卸料,并實施分堆卸載,從而在最大程度上控制粗細集料離析。考慮到透水瀝青混合料的黏度相對偏大,所以需要從運料車廂表面均勻地涂抹一層隔離劑,以免混合料與車廂表面黏結[3]。混合料出廠與攤鋪施工之前必須嚴格檢測其溫度,一般從運料車側面中部位置合理預留檢測孔,然后以插入式電偶溫度計實施檢測,插入深度至少為150mm。此外,透水瀝青混合料的空隙相對偏大,溫度流失比較快,所以運輸階段應以鋪設雙層篷布方式進行保溫,以確保混合料到場溫度≥170℃。在正式施工之前需要科學、合理地設計運輸路線,禁止運料車從防水粘結層路段急加減速、緊急性制動以及掉頭[4]。嚴格控制運料車黏輪現象,若是條件需要則可以從運料車輪胎上噴灑適量的隔離劑。
1.2.4 混合料攤鋪
若是項目施工現場環境溫度<10℃,或是出現了大風天氣,溫度降低比較快,則要停止混合料攤鋪施工。從本質上分析,溫度直接關系到透水瀝青混合料的施工效果,所以攤鋪施工前需要提前做好熨平板預熱,確保其溫度≥120℃,攤鋪施工溫度控制為165℃至175℃。綜合分析施工條件、要求以及工期等,合理選擇攤鋪機類型,行駛速度控制為1.5m/min至2.5m/min。攤鋪機橫向螺旋的前端需要設置防離析擋板,最大程度上控制混合料和防水粘結層之間的接觸,從而提升混合料攤鋪施工效果。此外,攤鋪施工選擇的是全寬度攤鋪方式,縱橫接縫位置無富余瀝青或是混合料,以免對攤鋪層內部排水造成不利影響。
1.2.5 混合料壓實
此項目中透水瀝青混合料碾壓施工主要分為初壓階段、復壓階段以及終壓階段,碾壓施工方向是由外側至內側、由低處至高處,同時碾壓輪跡和路面中線必須確保平行。混合料碾壓設備選擇的是鋼筒式壓路機(其重量是11t至13t),禁止采用膠輪式壓路機,主要是碾壓溫度比較高,膠輪式壓路機會形成胎印,而且后續難以有效消除[4]。考慮到混合料散熱溫度比較快,所以應實施高溫碾壓,同時確保均勻、連續性碾壓。若是混合料的溫度比較低,則禁止實施反復碾壓,以免對混合料嵌擠結構造成不利影響。考慮到振動碾壓會形成沖擊力,從而就會是粗集料轉變為細集料,原有空隙率減小,為了能夠確保空隙率達標,通過分析后確定采用靜壓施工方式[5]。
此項目試驗路段鋪筑完成之后,分別檢測了路面壓實度、透水性、抗滑性能等技術指標,相關檢測結果詳見表6。

表6 試鋪路段相關技術指標檢測結果
通過分析表6結果可知,試鋪路段的各項技術指標均符合規定要求,保證了公路工程施工質量。
文章結合公路工程項目實際情況,重點分析了透水瀝青路面施工技術,主要包含了配合比設計、混合料拌和、混合料攤鋪以及混合料碾壓等,同時進行了施工效果評價。結果表明,此透水瀝青路面相關技術指標符合規范要求,切實保證了公路工程施工質量,為類似項目施工提供了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