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華
群文閱讀是將一組有邏輯關系的文章整合在一起,學生圍繞同一議題展開有目的的自主閱讀。教師引導學生群文閱讀,有利于學生深入理解作品,提高閱讀能力,提升閱讀品位。初中學生有了一定的閱讀基礎,需要進一步提升閱讀速度和理解能力。教師可以幫助學生通過增加閱讀量,拓寬閱讀視野,提升語文素養。我以統編語文教材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自讀課文汪曾祺的《昆明的雨》為例,談談群文閱讀教學的內容建構、方法策略,讓學生更深刻地體會汪曾祺散文的獨特韻味。
群文閱讀教學的基本出發點在于內容的構建。教師要從學情出發,選擇合適的篇數和篇目。根據課堂時間和初中學生閱讀水平,教材“閱讀提示”給出了三篇的建議。初中階段的學生更注重精美語言的感受、美好情感的體悟,傾向于與生活產生緊密聯系的內容,更易于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我認為以一篇為引領,補充二到三篇為宜。從作品的風格出發,我選取了《昆明的雨》《我的家鄉》《夏天的昆蟲》《冬天》為一組群文閱讀教學內容。
《昆明的雨》是汪曾祺的散文代表作之一,文質兼美,擷取生活中的瑣細事物,娓娓道來,如話家常。文章語言平凡,蘊含著真摯而美好的情感——對昆明生活的喜愛和想念。我以《昆明的雨》作為范本,補充《我的家鄉》《夏天的昆蟲》《冬天》。這幾篇文章語言風格相近,關注生活事物,蘊含著作者的濃濃情感,很適合作為群文閱讀的內容。而教材中推薦的《翠湖心影》篇幅略長,內容更偏向于描寫人物活動;《故鄉的食物》由幾個小篇章組成,由多個情境組成,描寫手法不多,學生自主賞析時不易抓到具體的內容。對學生而言,這兩篇文章稍有難度,所以我建議學生可以把后兩篇作為課后補充閱讀篇目。
群文閱讀教學策略是從學生對課文的閱讀體驗和感悟出發,幫助學生解讀文章,掌握閱讀方法,將閱讀方法運用到課外閱讀中,“以一篇帶動多篇”,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幫助學生構建起適合自己的閱讀策略和閱讀體系。
在汪曾祺散文群文閱讀教學中,《昆明的雨》一文包含了景物的美、滋味的美、人情的美、氛圍的美。我建議學生選出自己喜歡的段落,做圈點批注,通過朗讀加以品味,體悟作者的思想情趣,學會賞析。以同樣的方法,我引導學生閱讀其他三篇散文,通過不同的篇目的閱讀,讓學生感受作者以平易近人的手法所描寫出的趣味橫生的生活。比如在《冬天》這篇文章中,我引導學生對冬天的色彩、菜的滋味、冬天的暖意等描寫進行圈點批注,從作者對事物的描寫語言中體悟情感。在《我的家鄉》一文中,我引導學生賞析作者對湖、魚鷹、炊煙的描寫,匯總作者的奇妙用詞、巧妙的修辭手法和對感官體驗的表述,感受作者所描繪的“景物美、滋味美、氛圍美”。在《夏天的昆蟲》一文中,學生學會賞析作者對昆蟲的精到描寫,感受各種昆蟲在作者筆下栩栩如生,由此激發閱讀趣味。通過汪曾祺散文的群文閱讀教學,學生感受作者如話家常的語言風格,從作者質樸的文字中學習巧妙的描寫方法,體悟作者對生活和身邊事物的喜愛之情,理解作者熱愛生活、淡泊從容的人生態度。在這樣的教學策略指導下,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增進閱讀興趣,在潛移默化中掌握閱讀方法,提高鑒賞能力。
群文閱讀教學有助于培養學生對信息的篩選、比較能力。群文閱讀要求學生提高閱讀速度,在短時間內進行比較和篩選關鍵信息。例如,在汪曾祺散文群文閱讀教學中,我訓練學生快速找出“這四篇文章分別寫了哪些生活的瑣細事物和人”。學生能迅速找出《昆明的雨》中對仙人掌、菌子、楊梅、緬桂花、苗族女孩子、房東和她的養女的描寫,這些正是昆明獨有的事物,也是作者情感寄托所在。在閱讀其他三篇文章時亦是如此。
群文閱讀教學有助于建立課內課外相連接的知識體系。群文閱讀可以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讓學生深入理解風格相近的作品,或同一作家的作品,提升知識遷移能力,提高鑒賞能力。
在《昆明的雨》群文閱讀教學中,我圍繞“平凡語言,情味人生”這一特點,選取汪曾祺的作品,幾篇文章都是文質兼美的現代散文,是寓情于景的典型作品。其他的作家作品,如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朱自清、沈從文等,也可以作為這一主題的群文閱讀的內容。學生帶著已有的閱讀經驗,探尋課外閱讀作品,一定會有更深的體悟。此外,學生也能在不同議題的群文閱讀中學習到豐富多樣的寫作方法,為提升寫作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
群文閱讀的教學成效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語文閱讀能力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的。教師應積極思考有效的群文閱讀教學策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幫助學生養成終身閱讀的習慣,這是群文閱讀的最終要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