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國杰
(朝陽縣烏蘭河碩鄉林業工作站,遼寧 朝陽 122632)
側柏是我國主要的造林樹種之一,對我國干旱及半干旱地區的生態環境保護有著重要作用。經過研究發現,容器培育出的側柏苗株成活率較高,并且育苗周期短,因此要大力推廣容器育苗技術在側柏造林中的應用,從而有效提升側柏種植的質量。
在采集側柏種子時,要優先選擇生長茂盛、無病害的樹種,盡量在樹種成熟的時候進行采集,采集完成后要將種子進行晾曬,目的是避免種子發霉,等到種子表皮曬到開裂后即可取出。另外,要想提升種子的發芽時間,就要在播種之前對種子進行適當的處理,例如用水浸泡、用溶液浸泡、催芽處理等。
選擇育苗地時要注意周邊的交通,盡量選擇交通便利的位置,地形較為平坦,靠近水源,尤其是不能遠離造林地,這樣培養出的苗木可以更好地適應造林地,從而有效提升成活率。同時要選擇合適的育苗容器,目前使用較為廣泛的育苗容器是無底的聚氯乙烯袋,規格通常為直徑7 cm左右,高為15 cm上下。另外,蜂窩狀塑膜容器育苗是近年來新興的一種育苗技術,這種技術具有操作便捷、育苗周期短的優勢,應用蜂窩狀塑膜容器育苗技術不僅可以提升幼苗的成活率,還可以提高苗木的質量。
通常情況下,配制營養土需要選取松林或其他林地表層25 cm后的土壤,將土壤敲碎、消毒之后,再適量添加一些草木灰和有機磷肥,經過混合以后調配成營養土,要注意的是營養土在配制完成后不能立即裝袋,需要在營養土堆積發酵后再進行裝袋,從而提升土壤的肥力,確保土壤養分可以滿足苗木的生長需求。
播種之前要進行容器灌溉,控制好水流的速度,保持土壤的濕潤,盡量減少土壤水分的蒸發,同時要注意苗床內不能積水。在灌溉1~2 d以后,可以進行播種工作,通常在4月下旬進行播種最佳,這時的氣候回溫,有利于提升種子的發芽率。
苗期管理可以大大提升苗木的存活率,因此要重視幼苗的管理工作。管理人員需要定期為幼苗進行澆水工作,提升土壤的水分含量,從而有效避免幼苗的死亡,還要為幼苗補充養分,做好追肥工作,確保土壤養分可以滿足幼苗的生長需求。
通常情況下,苗木在運輸過程中會導致營養土松散,進而影響了苗木造林后的成活率,因此要做好苗木的起苗工作,從而有效提升苗木造林的成活率。在起苗前,需要為苗木進行水分補充,緩解苗木造林后的缺水問題,同時能夠提升營養土的黏著度,有利于提高幼苗的成活率。在起苗時必須按照容器的順序來進行,嚴禁胡亂起苗,運輸過程中注意動作不要太重,以免傷害到苗木的根系。
容器育苗造林最好選擇在雨季,因為這時雨水多,水分蒸發的情況較少,可以維持苗木的水分供需。種植前要選擇土壤肥沃、深厚的沙壤土或壤土作為造林地,這樣可以保證土壤的透氣性,進而有利于提升苗木的存活率。另外,造林完成后還要做好林間管理,定期為樹木進行除草、澆水和施肥,尤其是春季要勤除草,同時還要定期修剪生長纖弱、損傷的枝條,從而為樹木提供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
側柏容器育苗技術不僅可以有效提升苗木的成活率,還能夠降低造林的難度,對提升造林質量有著重要作用。因此,要大力推廣側柏容器育苗技術,合理選擇造林技術,從而進一步推動造林綠化工作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