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祥慶
(臨沂市農業農村局,山東 臨沂 276400)
關鍵字:植物保護技術;措施;生態農業發展
生態化是生態型社會背景下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要想打造生態農業生產模式,充分利用植物保護技術非常關鍵。不僅能夠大大減少農藥、化肥的使用量,還可以很好的控制病蟲害,提高農產品生產的安全性,減少其對周圍環境的影響,推動生態農業穩定發展。
綠色農業是新時代背景下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想要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下贏得生存,除了要發展農業經濟,并且還需要做好生態環境的保護,轉變陳舊的農業種植模式。綜合我國當前的發展現狀,充分利用當代先進技術,以實現規模化種植、機械化生產。通過植物保護技術能夠很好地促進農業持續發展。結合各種農作物間的差異性科學進行植物保護,在節省人力、物力、財力消耗的基礎上,避免出現資源浪費。對于農業種植當中存在的病蟲害問題,應該合理利用植物保護技術,最大限度地控制病蟲害的影響,加快植物健康成長。在以往的農業種植期間,通常是選擇噴灑農藥的方式,防止農藥在使用以后,影響農作物產量,同時農作物的質量還得以保證。采取植物保護技術的農產品,其更加具有綠色環保,極大地增強了農作物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
首先是色誘技術。在種植農業期間,通常會用到黃板,其作用是為了控制田間的趨黃性害蟲,屬于一種普遍應用的田間病蟲害處理措施。但值得關注的是,黃板只是對一些茶蚜與粉虱等對黃色較為敏感的害蟲有效。在田間設置黃板,應當合理安排其設置高度,并且還需將黃板放于東西方向,必須在黃板處于較為理想的位置時其才能起到較為理想的防治效果。其次是性誘技術。這一技術即在田間種植期間使用性誘劑。對于這一藥劑的使用應當合理安排時間,一般是選擇害蟲性成熟的時間使用,大多是選擇雌激素釋放時使用,以刺激害蟲因受到性激素的影響而處于混亂的狀態,從而降低幼蟲出生的概率。這一技術操作簡單,并且防控效果較好,在使用期間還不會對其周圍環境帶來負面影響。最后一種是光誘技術。這也是一種較為常見的病蟲害防治技術。其主要是利用頻振式殺蟲劑,通過色、光以及波等方式將害蟲聚集到某一特定區域,然后再對其進行集中消滅。這屬于一種物理防治措施,在使用期間不需要任何藥物便能夠對害蟲進行集中消滅殺死,同時還不會影響周邊環境,而且也不會對其他動物與人類帶來傷害。
這一技術就是將在農作物生長的外圍環繞一圈防蟲網,以便將害蟲隔絕在種植區以外的場所,有效控制種植區內害蟲的數量,這也是一種較為有效的病蟲害防治措施。防蟲網阻隔技術的使用,能夠很好地控制害蟲的數量,保證農作物種植的合格率,并且還可以調控種植區域內的溫濕度,以便有效控制炭疽病以及軟腐病的發生概率,這是一種符合我國農業生態理念的技術措施。一般而言,選用的防蟲網是22目的尺寸,但是其對某些特殊害蟲還需另外采取措施,比如煙粉虱則需要選用30目尺寸的防蟲網。
在過去農業生產期間,將會使用大量的農藥與化肥,以便有效把控農作物產量及治療,但這也在很大程度上刺激量病蟲害的發展,使得病蟲害問題日益嚴重,進而影響農產品的安全性。就當前農業生產現狀來說,應該對農業病蟲害給予高度關注,科學采取有效措施,減少化學藥物的使用,降低污染。
為進一步提高我國農作物的產量,目前很多農民繼續選擇化肥、農藥來控制病蟲害。隨著市場當中化肥、農藥類型的增多,刺激害蟲產生抗體,發生變異,進而威脅農作物生長。引發病蟲害的主要原因是因為人們不夠重視對其的防治,環保意識淡薄。因此農戶及相關管理部門應該提高宣傳力度,加強教育,以便有效增強農戶的環保意識,形成生態種植的理念。為提高農作物產量,應當首要確保農作物的安全性。研發人員還需要加大研發力度,盡快研發出抗病蟲能力強、高質、高產的農產品,以為我國農業經濟發展提供后備力量。
在自然災害背景下,結合植物病蟲害的具體狀況,做好預防工作非常關鍵,通過預防可以很好地控制病蟲害發生概率。目前,通過采取有效的檢測技術來控制病蟲害,可以很好地抑制病蟲害入侵。伴隨著科技水平的提高,農業新型生產技術得以廣泛應用。為實現農業生產的穩定發展,需精準把握農田生態系統的精確性,通過因地制宜的措施,構建完善的農業病蟲害防御體系。利用各種方法及手段,合理把控農田生態系統,進而有效促進農業生產的持續發展。相關工作人員通過不斷提高農業生態系統水平,來構建高效的信息管理體系,進而確保預測的準確性。
在農業生產期間,需不斷增強對生態農業的重視程度,合理利用各種先進技術,積極推動農作物健康發展。積極培養優良品種,同時實施植物保護技術,能夠有效增強農作物生產的安全性。降低農藥與化肥的使用劑量,有效控制對環境的污染,進入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穩定發展。在農業生產期間合理利用合資現金技術手段,對植物進行有效保護,并且還需要不斷增強對相關工作人員的技能培養,構建高效的農業生態系統,對生態環境的保護起到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