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蓮,劉 淼
(濰坊科技學院,山東 濰坊 262700)
農村養老問題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必須要解決的問題,此問題的解決對于緩解城鄉發展不平衡等有顯著的價值。關注農村養老問題的基本情況,了解亟需解決的工作內容,這于養老工作推進有積極的意義。就現階段的分析來看,農村養老問題的實際效果和養老模式的具體選用有突出的關系,必須要對各種養老模式進行分析,同時權衡各種模式的利弊,并在實踐中積極的選用更具針對性的養老模式,這樣,養老工作推進的現實意義會更加突出。
壽光是中國“冬暖式蔬菜大棚”的發源地,2013年“聯合國人居獎”中國唯一獲獎單位,是當前我國最大的大棚蔬菜生產與交易基地。改革開放40年來,壽光經濟快速成長,社會全面進步,城鄉面貌顯著變化,尤其是在農業現代化和蔬菜種植方面已經達到國內領先、世界知名水平。自20世紀80年代起,農民在自己的土地上建起蔬菜大棚,收入自由分配,從而保障了農民生產生活,降低了社會失業率。2018年春節,一檔《耕耘者·壽光菜農》自媒體節目讓菜農們更真實的展現在了我們的眼前,短短的13分鐘,濃縮了菜農的生活,講述了喜怒哀樂。最早的蔬菜大棚種植者到現在已度過了30幾個春秋,百米的大棚見證了這一批菜農的成長和汗水,經過無數春秋洗禮的他們,現在的生活現狀是怎樣的呢?眾所周知,大棚種植業既需要技術也需要體力,蔬菜銷售季節經常需要凌晨作業,摘菜、裝箱、運輸這每一個環節都需要有良好的體力支撐,60歲以上的老年菜農,他們還能否輕松完成這些任務,如果離開了大棚種植,他們的養老問題該如何保障,帶著這些問題,筆者對壽光市北關村、東關村、南馬范村、斟灌村、北齊疃村、常流村等6個村展開了走訪調查,以期為老年農民的養老模式分析提供借鑒。
孝心村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指示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推進鄉村文化文明振興的部署,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從而在全村形成人人孝老愛親、家家和諧、人人文明的良好風尚。目前壽光市的大部分村莊都在踐行孝心村模式,以北關村為主要代表。北關村位于壽光城北,跨渤海路兩側、據文圣街南北,置村于隋朝、昌盛于近代,鄰里關系和諧、民眾幸福安康。全村現有650余戶,2 300余人。為深入貫徹落實習總書記十九大報告提出的孝老愛親新要求,有效推進孝心村建設,提出思想大發動、開設大講堂、孝道大宣傳、大辦餃子宴、生日大團圓、孝行大普查、五好大推薦等政策方案。
失地農民是指在城鎮化過程中,村集體以及個人土地被征收,個人耕地面積小于200 m2的農民,也就是人們經常說的“城中村”。城中村的特點是村內耕地保有量很低,村民不再以耕種土地為主要生活來源。本次調查中的東關村、南馬范村以及北齊疃村就屬于“城中村”,那么他們的養老模式是怎樣的呢?
東關村是最早一批“城中村”,村子的土地被建設成了工廠、學校和住宅小區,他們依靠租金可以有一筆不菲的收入,2020年剛剛過去的中秋節,每位村民收到了5 000元的紅利,60歲以上的老年人還收到了茶葉和月餅等中秋福利。據了解,今年中秋東關村共為村民發放紅利1 359萬余元,均以轉賬的形式發放到每人的紅利卡中,為老年人發放福利12萬余元,此外還給全體村民進行醫療保險補助、用水補助,60歲以上老年人每月再發放190元生活補助。
除了孝心村、失地村模式之外,還有一部分就是仍然在種植蔬菜大棚的種植村模式,對村子的具體情況進行調查發現村中的老人占總人數的30%~40%,他們是農村蔬菜大棚種植的主力軍。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是因為村子里的青壯年大都搬去了城市,在城里上班生活。簡言之就是調查的區域內,大部分的農業生產活動均是由老年菜農進行的,而借助地理優勢,老人們多在自己的土地上種植季節性的蔬菜供應城市的需求,每年的收入還算不錯。
隨著城中村和棚戶區改造的進程,他們中的很多人已經住上了樓房,但有很多原本在村落周圍的土地被開發商征收,他們不得不到離家較遠的地方去承包大棚。如果種植大棚離家很遠,為了方便干活,他們很多人就把大棚的棚屋整修一番直接在棚屋里居住,他們中的很多人對于大棚的感情會超越新蓋樓房的感情。
他們雖然是已經年過60的老人,問到他們為什么還繼續種植大棚的時候,他們似乎覺得這是一個很不可思議的問題,因為他們有足夠的體力去種植大棚,而且他們絕不愿意麻煩子女,讓子女來養老。如果以后體力無法支撐大棚的勞作,他們都會去選擇環衛工人或者保安這樣輕快的活計,一個月一千多元的收入雖然不如種植大棚,但這些經濟收入足夠一位甚至兩位老年人的開支。去蔬菜大棚種植者的家里參觀之后,你會發現他們的家庭里都很簡樸,即使是城中村改造建立了外形漂亮的兩層樓房,他們的屋內擺設也很簡單,常年的電費花不到100元錢。他們會以自己的子女在外面上班為榮,認為農民從事蔬菜種植就是為了子女能夠讀書并且將來找一個好工作。雖然他們知道蔬菜種植是一項不錯的活計,但是他們絕不愿意自己的子女再繼續從事這樣的工作,在他們看來,在外面既體面又輕松,不用每天起早貪黑的勞作,而且還有周末可以休息。
他們認為將來蔬菜大棚的發展走向就是實現自動化、高科技也會改變目前蔬菜大棚的生產模式,一個種植者能分管很多大棚,其他的只需要招聘能干零活的工人即可,類似“農場主”的模式。所以他們從不擔心自己的蔬菜大棚不繼承給子女之后會產生的問題。如果把大棚承包出去,按照市場價,他們每年約能產生一萬左右元的租金收益,這些都能令他們安心養老。
基于山東省壽光菜農的具體調研可知,老年農民的養老模式主要有三種,以下是對三種模式的具體分析。
就壽光菜農調研的具體情況來看,老年農民養老的主要模式為家庭養老,從調查的數據顯示來看,家庭養老占比在85%以上。從概念分析來看,所謂的家庭養老是一種環環相扣的反饋模式。在經濟供養上,家庭養老是代際之間的經濟轉移,以家庭為載體,自然實現保障功能,自然完成保障過程。無論是孝心村模式還是失地村模式亦或是種植村模式,家庭養老都為養老的主要方式。孝心村模式的建設為廣大村民以孝養老提供了良好的示范的作用。失地村和種植村模式都是家庭養老模式的典型代表。
從具體的調研來看,家庭養老存在著三方面的突出優勢:(1)家庭養老促進代際交流,給予老年人精神歸屬感。在這種養老模式下,老人與子女共同生活,互動性比較強,加之兒童的陪伴,老人們的整體精神狀態比較好,所以孤獨、寂寞等情緒在老人生活中比較少見。(2)家庭養老模式對于降低社會成本有顯著的作用。家庭養老的主要負擔是子女,所以即使社會養老的基本保障出現了問題,養老依然可以維系,這對于老年人晚年生活保障有積極的作用。(3)家庭養老符合我國傳統道德觀念,有利于推動社會養老尊老的風氣。
基于調研做分析可知,雖然家庭養老的優勢突出,但是其也存在著比較明顯的弊端,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1)子女數量少,養老壓力大。從現階段的分析來看,在計劃生育的大背景下,農村家庭普遍是兩個孩子,而在孩子結婚后,其所承擔的不僅是自己家庭的日常生活開支,還有兩個家庭的養老開支,這對于農村生活的年輕人來講壓力相對較大。(2)農村醫療條件整體落后,而家庭養老存在著諸多傳統的觀念,這些觀念和基礎設置等的共同影響導致家庭養老的實際效果發揮不夠理想,所以養老水平難以有效的提升。
從調研的結果來看,互助養老在農村養老中也普遍存在,其是家庭養老的一種重要補充,強調普通居民間相互的幫扶與慰藉。從現實分析來看,現階段我國的城鄉經濟發展是非常不平衡的,而且隨著農村種植成本的顯著提升和種植效益的下降,越來越多的農村居民放棄農業生產走入城市成為了農民工。在這樣的情況下,負責農村生產的多為中老年。老年家庭成員較少,生活等會有一定的困難,為了更好的生活,同村老人們互幫互助,共同解決生活上的難題,這樣就形成了一種全新的養老模式,即互助養老。從實踐研究來看,在留守老人比較多的地區,這種養老模式的應用有著突出的現實價值。
就互助養老的具體實施來看,其存在明顯的優點,也有突出的缺陷。從優點分析來看,此種方式滿足老年朋友的精神需求。從現實研究來看,老年人最怕的是孤獨,互助養老實現了老人們的相互幫助,所以在生活中,無論是說話還是活動,老人們都有了陪伴,這對于老人的精神訴求滿足有突出的意義。從缺點上來看,因為互助養老的主體都是老人,所以在相互幫襯的過程中總有力不從心的地方,所以養老的實際效果會大打折扣。
所謂的集體養老,具體指的是在養老的過程中將超過一定年齡的老人進行集中的安置,然后由集體進行老人生活等費用的承擔。從目前的實踐調查來看,這種養老方式的顯著優勢是減輕了家庭養老的負擔,而且更利于養老資源的集中配置。需要強調的一點是此種養老方式會增加村集體的經濟壓力,所以在村集體壓力比較大的情況下,此種養老方式難以推行。就壽光菜農調研來看,在部分村正在推進集體養老,具體的措施是70歲以上老人在村集體食堂就餐,每天的伙食費用只需要1元錢。簡言之就是壽光部分村子的70歲老人可以1塊錢吃飽飯。
孝心村模式也為集體養老提供了良好的思路,可以解決一部分養老問題。
基于具體的調研來看,不管是家庭養老模式、互助養老模式還是集體養老模式在壽光老菜農養老中都有比較好的發揮。可以說,這三種模式在具體的養老實踐中進行應用均有不錯的價值,不過因為基礎配套設施以及醫療服務等的欠缺,具體養老模式的利用價值受到了影響。基于此,必須要采取如下措施積極的推進養老模式的現實利用。(1)明確養老模式的優勢和缺點,做好養老模式的全面分析,掌握模式利用需要強調的配套設施以及相關資源。(2)積極的進行基礎養老服務體系的建設,主要是做好養老機構的建設和醫療服務體系的完善,這樣可以使農村養老服務體系的完善性表現更加的突出。(3)不斷的進行養老模式的分析與總結,積極的強調模式的利用優勢,同時將模式的缺陷等做規避和控制,這樣,養老模式的現實利用價值會更加的突出。總之,基于山東壽光菜農調研進行農村老年農民養老的基本分析,明確問題并討論解決問題的措施有突出的現實價值。
綜上所述,農村養老是目前農村問題解決實踐中必須要關注的內容,所以就農村養老問題的具體解決做分析和討論有突出的現實意義。文章基于山東壽光菜農的調研做農村老年農民的基本養老分析,并就養老模式利用等做多方面探討,這能夠為現階段的工作實踐提供幫助和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