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剛
(甘肅省臨澤縣板橋水利管理所,甘肅 臨澤 734200)
首先,給生產生活提供必要的支撐條件。水資源始終是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資源,可為人們的生產生活創造必要的支撐條件。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環保意識逐步提升,越來越重視環境保護。只有保護好水資源,人們的日常生產生活才能順利進行,才能實現長遠發展。其次,促進河道生態平衡,創建適宜生存的生活環境。就水環境來說,河道始終是其重要載體,且河流也是日常生活用水的來源之一,保護河道水環境不僅可有效保護河流生態,促進生物多樣性,還能改善當地氣候環境,創建更加適宜的生存環境,從而改善人們的生活質量[1]。
新時代背景下,要改變傳統治理觀念,并結合實際情況,科學保護河道水環境,維護河道生態平衡。
河道治理過程中,為了獲得理想的治理效果,有效保護水生態環境,要積極應用生態護坡。相對于傳統模式下的河道護坡硬化處理方案,生態護坡技術更加先進,環保效果更好。在具體應用生態護坡技術的過程中,要結合河道工程的實際情況采取科學有效且具針對性的施工方案,彌補傳統河道護坡處理技術的缺點。生態護坡還可控制水土流失。當前階段,大多數河道治理工程都會應用生態護坡,大量種植綠色植物,為周邊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為了有效提升生態護坡技術的實際應用效果,要盡量強化河岸結構的穩定性。河道治理工程必須要因地制宜,綜合考慮整體空間結構布局,選擇適當的綠色植物品種,并優化空間搭配[2,3]。
全面加強污染控制,防止河道水環境受到破壞,確保河道水環境清潔,是河道治理及水環境保護的關鍵。在未來的發展進程中,河道治理工作應更加關注城市地區的污水排放及治理,對河道污水可能的來源進行全面調查分析,組織實施污水的動態監控,促使污水被妥善處理,逐步解決河道的污染問題。
城市地區生活污水的來源廣泛,須進行全面監控和管理,同時要不斷加強宣傳教育,普及城市生活污水的合理利用方式,禁止將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河道中。城鎮化的發展勢必會產生一些工業生產廢水,須全面加強控污截污力度,采取生態效益相對理想、經濟成本不高的處理方式,全面處理工業廢水污染[4,5]。
河道治理及水環境保護要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科學種植水生植物,通過生物途徑解決水環境污染問題。種植水生植物是一種生物治理方式,水生植物在生長過程中不僅可吸收河道中的有機物,防止河道水環境出現富營養化問題,還可調節水質,給河道中的水生生物帶創造良好的生存環境。如在河道的淺水區域種植蘆葦或菖蒲等植物,創建生態河道景觀長廊,可在調節河道水質的同時美化河道水環境,提升綜合治理效果。
水利工程(水庫工程、水閘工程、水壩等)建設可能會改變河道基本結構及河道水環境,使河道的水流速度發生改變。不管是新建水文水利工程的規劃設計及施工,還是已經建成的水利工程的運維管理,都需要全面且深入的分析河道結構及發展趨勢,避免不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設對河道生態環境造成破壞。
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均無法和水資源相互剝離,河道作為水資源的重要載體,必須對其進行治理。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類所面臨的生態環境問題越來越嚴峻,對水環境的保護也更加迫切,因此要全面加強河道治理力度,采取科學措施保護河道水環境,為社會經濟發展奠定良好的生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