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海英
(甘肅省臨澤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甘肅 臨澤 734200)
發展休閑觀光農業,帶動地方旅游、文化發展,促進現代農業發展及一、二、三產業融合,成為近年來鄉村振興的一項重要舉措。臨澤縣利用設施農業推廣應用物聯網自動化控制、水肥一體化、穴盤集約化育苗、無土栽培、病蟲害綜合防治、有機肥替代化肥等實用技術,積累了一些經驗,現將連體觀光大棚內果蔬生長綜合調控技術方面的一些做法和經驗總結如下。
觀光大棚內的果蔬栽培全部應用無土栽培種植,采用水培、花盆、基質袋(槽)等栽培方式。
大棚內采取立體栽培模式可以有效利用土地,調節蔬菜的收獲時間,保證蔬菜持續供應,同時也具有很強的觀賞性。
1.1.1 高株與矮株搭配 選擇高株品種與矮株品種交錯種植,既可以透光又便于通風,比如黃瓜種植區選擇高秧大葉片的夏美滋黃瓜,旁邊配種一行矮秧小葉片的金童、玉女黃瓜。
1.1.2 喜光與喜蔭搭配 由于吊秧密植,株高蔬菜接受陽光多,株矮蔬菜接受陽光少,在番茄種植區邊行種植芹菜,可以兼顧喜光與喜蔭作物的習性,互不影響。
1.1.3 喜溫與喜涼搭配 在茄子種植區搭配種植小油菜,使喜歡高溫的果菜與喜歡低溫的葉菜間開種植。
在大棚內每隔16 米架設1 組水培PVC 管道,管道直徑9 cm,5 層,雙排,每根管道上面每隔30 厘米開1 個直徑5 cm 的小孔,將基質穴盤培育的幼苗洗去根部的基質,用海綿包裹幼苗根莖連接處,露出心葉,放入帶濾網孔的栽培盒里,務必將幼苗的根從孔眼里拉出來,插入管道上開的小孔內,外沿卡在管道孔上固定。保持水管內的水位在1/2 位置,每隔1小時循環1 次。水培管道也可以沿隔斷墻呈梯形架設,既美觀又不占地方。
在狹窄的走廊、過道區、隔斷墻上面的空閑處、大棚頂部棚架等處用多種顏色的花盆擺放各種造型,內裝基質,搭配種植具有觀賞性的新品種果蔬,品種標識牌采用卡通圖案樣式,配以溫馨柔美的語句,使游客在觀光采摘過程中既了解果蔬的品種特性,又體驗愉悅美感。
1.4.1 基質袋 選用長1.2 m、高度0.2 m 的白色基質袋,內裝配制好的基質,根據果蔬密度按1.2 m、1.5 m、2.0 m 等不同的行距南北方向單排擺放,每個基質袋上面均勻開3 個定植孔,間距0.3 m,下面開5~6 個漏水孔,沿基質袋上邊緣一側穿滴灌帶,實施水肥一體化澆水施肥。使用基質袋栽培可以增溫、保水、保肥,降低大棚內的濕度,白色的基質袋整齊劃一擺放,上面栽植綠色植物,也是觀光大棚內的一道風景。
1.4.2 基質槽 焊制高1.8 m 的4 層“A”字形鐵架,上面架設材質為薄彩鋼板的梯形槽,槽子上寬20 cm、高20 cm,每隔3 米為1 組,南北方向擺放。使用立體基質槽可以有效利用大棚空間,擴大種植面。
以中國農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選育的品種為主,搭配山東壽光和天水神州綠鵬的一些品種。觀光大棚內的蔬菜品種要突出新、奇、特,注重觀賞性,長生產周期和短生產周期搭配,高桿和矮桿搭配,各種顏色互相搭配。
番茄品種選擇無限生長型的串串品種,如紅貝貝、黑珍珠、太空黃鉆、北京櫻桃番茄(圓形)、美櫻2號(卵圓形)等;辣椒品種選擇中椒08-08、中椒106、中椒206、中椒甜錐1 號、七彩椒、麥杰諾黃色甜椒、瑪麗莎黑色甜椒、拜安卡白色甜椒、白米辣2 號、紫玉甜椒、黃元帥甜椒、太空紅甜椒等;茄子品種選擇長雜8 號、9318 長茄、紫龍、太空小彩茄等。
水培蔬菜品種選擇紫生菜、紅皺生菜、大速生生菜、大葉空心菜、大葉木耳菜、紫油麥菜、紅葉甜菜、苦苣等;花盆和基質槽栽培選擇羅馬生菜、意大利生菜、速生綠秀苗用白菜、速生綠寶1 號(苗用白菜)、番杏(綠葉菠菜)、青苤3 號、紫苤藍、文圖拉西芹、法拉利西芹、紅芹菜、津耘白芹、津耘黃芹、摩西香芹、水晶冰菜等。
瓜類品種選擇中農29 號、中農19 號、北京白玉蘭、金童、玉女黃瓜,綠龍苦瓜、一串鈴4 號冬瓜、金祥1 號南瓜、中栗3 號南瓜、佳園天絡絲絲瓜等;巨型南瓜、迷你南瓜、飛碟瓜、拇指西瓜、翠玉節瓜、太空葫蘆、蘋果葫蘆、宮廷葫蘆等。
選擇翠豇、豐豇一號、量天尺、超長四季豆等品種,搭架種植。
茄果類和葉菜類用72 穴的育苗盤,瓜類用48穴的育苗盤,在苗床集中育苗。
選擇山東購買的育苗基質,在將育苗基質拌濕的過程中均勻噴灑百菌清殺菌劑,然后用塑料薄膜將基質堆覆蓋嚴實,悶2~3 d 后裝入穴盤,將穴盤基質壓實形成自然小凹槽后點播種子,上面再覆蓋一層珍珠巖和蛭石,刮平壓實,在育苗盤邊上粘貼品種名稱標記,并插上小標示牌,置于育苗床上。及時對育苗棚噴水,保持濕潤,一般夏季每天噴水2~3次,冬季每隔2~3 天噴1 次水。加強溫度管理,白天進行適溫管理,夜間降低溫度,保持較大的晝夜溫差,以控制徒長。注意開窗放風,苗床上插掛黃藍板、殺蟲燈,主要采取生物方法防治病蟲害。
待穴盤幼苗長到4 葉1 心時移栽到花盆或者基質袋(槽)內,移栽時用手輕捏穴盤底部,讓幼苗隨基質一起提出,移入花盆內或者基質袋(槽)開孔穴內。定植后滴灌澆透基質,以底部流出水為澆透。
架設物聯網系統,與互聯網進行連接,實現頂窗、側窗、風機、遮陽網、施肥系統自動聯網機柜控制和手機App 強制控制,通過物聯網設置蔬菜生長最適宜的溫度、濕度、土溫、土濕、光照度、二氧化氮濃度等參數,對蔬菜生長環境進行調節,滿足其生長所需要的養分和條件,促進其正常生長。番茄定植后密閉保溫,緩苗后白天保持25~28℃,超過28℃時放頂風,午后降到20℃左右閉風。黃瓜緩苗后白天保持25~30℃,夜間保持在10~15℃。辣椒控制最適溫度17~30℃,結果期白天最適溫度25~28℃,夜間保持在10~15℃。
堅持“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按作物生長各階段對養分的需求和土壤養分的供給狀況,配兌而成的肥液與灌溉水融為一體,通過灌溉系統給作物施肥澆水,作物在吸收水分的同時吸收養分,適時、定量、均勻、準確地輸送到蔬菜根部。實行分區管理,安裝鋪設滴灌袋或者滴灌管,每一種作物的滴灌帶總口要安裝小閥門,便于分作物澆水,達到精準水肥一體的目的。番茄定植后栽培基質經常保持60%~70%的濕度,基質10 cm 相對含水量在60%時進行灌溉,晴天2~4 d 澆1 次水,陰雨天3~7 d 澆1 次水,氣溫升高時加大滴灌量,每次灌水量控制在150~180 m3/hm2(黃瓜每次灌水量120~150 m3/hm2,辣椒每次灌水量90~120 m3/hm2)。定植后20 d 左右,每次將75 kg/hm2優質N、P、K 水溶性大量元素復合肥溶解在施肥桶內,隨水肥一體施肥罐管道施入,待第四層果坐住后,按每次112.5~150 kg/hm2高鉀型水溶性復合肥(黃瓜90~120 m3/hm2,辣椒75~120 m3/hm2)施入。生長期間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鎂肥等葉面肥料。
番茄在植株長到0.6 m 時用吊蔓繩、專用吊蔓架進行吊蔓,采用單桿整枝方法,當花序下第一側枝達到5~10 cm 時,除主干外,將各葉腋側枝全部摘除。第一穗果實達到綠熟期后,下面葉片可全部摘除,串串番茄一般留8~9 個果,其余疏掉。黃瓜長到7~8 片真葉后吊蔓。采用單蔓盤蔓整枝法,把主蔓上的側蔓全部摘除,當主蔓生長越過鐵絲影響人為管理操作時,每次摘除植株下部老葉4~5 片,把吊繩下端解開,每次拉主蔓下落約50 cm,將下落的主蔓回盤到花盆面,再重新綁好吊繩,引吊蔓的同時摘除所有卷須、黃葉和病葉。辣椒在結果前及時抹去門椒以下各葉腋間的腋芽,進入結果期后要及時摘除老葉、病葉,疏除無效分蘗,剪除重疊枝、擁擠枝,采用4 桿整枝,門椒坐住后要吊蔓。
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堅持以“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的無害化治理原則,對于蟲害,利用昆蟲性引誘劑架設殺蟲燈、誘捕器誘殺雌蟲,或利用昆蟲的趨光性,懸掛粘蟲黃板、藍板等誘殺害蟲;對于病害,以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在病害未發生期,調節好蔬菜的通風情況、基質濕度及空氣濕度等。
4.4.1 主要病蟲害 主要害蟲有薊馬、蚜蟲、溫室白粉虱、美洲斑潛蠅等;主要病害有早疫病、晚疫病、葉霉病、白粉病、莖基腐病、黃化曲葉病毒病、灰霉病、細菌性潰瘍病等。
4.4.2 防治方法 選用抗病品種,采用黃板誘殺蚜蟲、白粉虱,藍板誘殺薊馬,黃(藍)板規格為40 cm×25 cm,棚內懸掛450~600 塊/hm2?;瘜W防治時優先使用(超)低容量噴霧法、常溫煙霧法、煙熏法施藥。黃化曲葉病毒病選用10%的吡蟲啉2 000~3 000 倍液、25%噻蟲嗪2 500~5 000 倍液防治,發病初期用鹽酸嗎琳肌·銅500 倍液、2%寧南霉素水劑200 倍液、20%病毒A 可濕性粉劑500 倍液等藥劑防治。早疫病、葉霉病選用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400~600 倍液、32.5%苯甲嘧菌脂懸浮劑1 500 倍液防治。晚疫病發病初期用72%的克露600~750 倍液防治,發病后期選用銀發利900~1 125 ml/hm2、德勁1 000~2 000 倍液等農藥交替噴霧防治,并用藥劑涂抹莖桿發病部位。莖基腐病在定植時用2.5%咯菌清2 000 倍液淋根或蘸根,發病初期用普力克+福美雙+惡霉靈等藥劑防治,每隔5~7 天灌根1 次,共灌2~3 次。白粉病用12.5%腈菌唑乳油2 000 倍液、32.5%苯甲嘧菌脂懸浮劑1 500 倍液、40%的杜邦福星乳油8 000 倍液等藥劑防治。灰霉病用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劑1 000~1 250 倍液、2.1%丁子、香芹酚600 倍液等藥劑噴霧防治。細菌性潰瘍病用20%噻枯唑可濕性粉劑600 倍液、72%農用硫酸鏈霉素1 000~1 200 倍液、3%中生菌素1 000~1 200 倍液、20%的噻菌銅600 倍液等噴霧防治。白粉虱、蚜蟲用10%的吡蟲啉2 000~3 000 倍液、25%噻蟲嗪水分散粒劑8 000~10 000 倍液等藥劑噴霧防治,也可用異丙威等煙霧劑蒸。斑潛蠅用1.8%阿維菌素乳油2000~3000 倍液噴霧防治。薊馬用乙基多殺菌素1000~1500 倍液噴霧防治。噴藥周期均為每隔7~10 天噴藥1 次,每種藥劑噴藥次數2~3 次(參考張掖市戈壁生態農業技術規范)。
觀光大棚蔬菜采收前要利用宣傳網頁、微信公眾號、QQ 群、發放圖文并茂的彩色傳單等形式做好產品推介宣傳,重點推介無土栽培蔬菜不同于一般土壤種植的優勢,吸引游客在果實成熟期集中采摘,便于管理;瓜菜品種要琳瑯滿目,色彩絢麗,突出新奇特,引導游客自行采摘,一般采摘價格比市場價格略高一些,讓游客體驗采摘樂趣,采取現金、微信、支付寶等多種支付方式,方便游客隨時采摘支付,同時免費提供采摘剪刀和包裝用具。番茄果實要等到完全著色、甜度適口,果皮變軟后再采摘,便于游客現場采摘品嘗。黃瓜根瓜盡量早采收,以防墜秧,根瓜以后一般瓜長到18~22 cm 時即可采收,采收時必須細致小心,避免出現機械傷,同時要保留0.5 cm長的瓜柄。辣椒門椒適當早摘,以防墜秧,門椒以后的果實長到最大限度,果肉充分增厚,呈現出該品種固有特征時再采摘,采收時要注意防止折斷枝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