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書瑞 山西汾西工程建設有限責任公司建安公司
為使建筑主體的結構更為堅固和穩定,要求對其質量加以管控,如此要求施工人員能夠準確地應用現有的先進技術,通過對筏板基礎施工的細致分析從而理順其具體的作業活動,由此達到科學合理運用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的目標。但在實際施工中很容易因操作和技術運用上的失誤而帶來裂縫的缺陷,因此要保證所引入的技術能夠消除此通病,從而提升筏板基礎的質量。
結合大量工程實例和資料加以分析后發現,在對基礎筏板結構構建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裂縫的問題,造成這一問題的原因可能是施工工藝的不匹配、混凝土材料的質量不合規或者荷載超標等,要針對具體的情況加以剖析[1]。實際養護中可看到有些大體積混凝土結構中會存有空隙或者毛細孔,其大小不一,隨著時間的不斷累加,其結構所承受的應力將逐漸增大,造成不同區域收縮程度上的差異,會繼續作用于毛細孔中,使得其直徑擴展,進而出現大范圍的裂縫。
在實際部署施工活動的環節,因監理人員沒能注意到振搗、澆筑等作業項目的展開情況,不了解其質量,因此可能會出現空隙較多的問題。并且有些施工單位對混凝土質量、配合比的管控十分松懈,砂礫、骨料和水泥尚未按照一定的水灰比混合即投入到使用中,無法保證其基礎結構的穩固性,降低了混凝土的應用性,并在溫度的作用下,帶來裂縫的不良影響。
除上述因素外,在外載荷所引起的次內力的不斷作用下,會直接導致次應力或者應力裂縫的出現,無法維持穩定原有的混凝土機理,使得其內部狀態被打破,進而造成位移或者變形的情況[2]。
為解決裂縫的問題需要就在施工總所使用的技術進行研究,在明確技術的作用機理和具體的注意事項后才能以此為前提設置質量的管控方案,從而滿足質量提升的需求。
在此階段要注重對混凝土出機溫度和運輸泵送的管理。就出機溫度的管理和技術應用情況而言,首先要設立管控的目標,此作業的實施是為了降低絕對問題,使得混凝土內部的溫度降低,從而維持穩定的狀態。具體的辦法是:通過架設遮陽麻布和遮陽棚的方法,找準砂石儲料庫的適當位置,將以上的結構簡單的搭設,從而避免了陽光直接照射在混凝土材料之上,并適度采取噴水的作業活動,間隔一段時間后將骨料潤濕,其骨實要始終維持在潤濕的狀態下。
一般出廠的水泥材料均需要在冷卻7d后才能進入到施工場地[3]。就運輸泵送階段而言,相關單位要與混凝土生產供應商及時取得聯系,一般在3d前就需要完成通知工作,說明即將要進行底板混凝土澆筑作業,需要一定數量的泵車和運輸車輛,以此為后續的澆筑作業奠定良好的基礎。
實際運輸環節要就路線加以研討,選擇一條經濟便捷的運輸路線,并保證在運輸階段不會對場內的其余作業產生影響,避免出現堵塞的問題,維持場內車輛運輸的通暢,細致部署行車路線。由于操作混凝土泵車需要一定的技術支持,因此需要操作人員具備相對應的操作水準,在經過測試考核后才能上崗,并保證其具有獨立操控的能力,在設置混凝土泵的過程中要配合伸出支腿的作業,將安全銷插好,維持泵體的穩定,避免造成傾倒的問題。連接輸送管和混凝土泵,嚴格按照規定的標準進行施工,檢查其各個部分是否已經達到了規定的要求[4]。
啟動混凝土泵后,持續向其中加入水,使得混凝土維持在濕潤的狀態下,并保持輸送管內壁、活塞、料斗均有水的參與。完成以上作業后,檢查送水情況,查看輸送管和砼泵中是否存在異物,按照一定的配合比將混凝土泵送到已經進行潤滑操作的輸送管中,并保證所澆筑的料體能夠均勻分散到不同的位置上,避免出現集中同一處澆搗的現象。
進入到泵送階段,要按照速度逐漸增加的模式設置泵送的速度,觀察各系統的運行狀態和混凝土泵的壓力,在確保系統運轉良好的條件下才能完成泵送作業。無論是在何種結構開展混凝土作業都需要在施工結束后,清洗干凈機械設備,尤其是輸送管路和攪拌罐,做好維修和保養的工作,便于二次使用。
在施工部署階段要設置合理的澆筑區域,安排施工的機械設計和人員結構,并嚴格把控施工工藝。筏板基礎大體積混凝土施工要對施工的方案和計劃準確考量,確定施工的工序和重難點、技術應用位置等,從而保證施工作業符合科學展開的特征。劃分筏板大體積混凝土施工區域時要確定好分界澆筑的位置,在受力集中和基礎載荷較大的位置常用分界澆筑的辦法,通過對各區域的澆筑形式準確劃分才能夠契合設計圖紙中的內容,符合其結構特征,為后續設置筏板基礎提供支持。而相關人員需要就各個區域所適應的材料、澆筑辦法、機械設備的使用情況有深入的認識。
注重材料質量的管控,包括礦渣、減水劑、抗滲劑、水泥等多種材料均需要選擇符合建筑結構構建需要的參數和規格。一般使用硅酸鹽水泥作為基礎水泥的材料,加入摻合料,并結合實際施工需求選定粉煤灰和礦渣,從而制作成粉煤灰水泥或者礦渣水泥,以此來滿足水化熱降低的要求,降低混凝土的使用量,有助于提升粘聚性和可泵性。
經過調研,要對石子的選擇加以注意,選擇粒徑、級配和含泥量符合條件的石子,一般要求含泥量的最大限度是1%,砂料的選定多為含泥量不大于3%的材料,并首選粗砂,控制細度模數。混凝土的配合比是制約其所形成的結構的關鍵要素,需要就其材料特性展開研究,采取試驗的辦法,對其不同配合比條件下的混凝土質量進行評測,將60d的標準作為驗收混凝土的參照,而在實際施工中所使用的混凝土其水灰比要適度降低,延長其熱峰出現的時間,以此降低溫度的應力作用效能[5]。
實際施工階段要重視混凝土排水和振搗澆筑的作業項目。就排水處理而言,其要就底板實施降排水的辦法,需要在施工作業后查看其距離水面最高點的長度,一般要滿足大于300mm,此條件下才能提升防水的性能,并且在墩柱和電梯井中放置集水井,要保證墩柱和電梯井的深度足夠大,設置擋土墻,其距離為2m。為達到排水處理的效果要完善底板降排水作業的流程,首先要找好降水的位置,設計土方開挖的標高,在適當的位置安放降水井,依據之前形成的施工圖紙實現降水井開挖的目標,按照集水井的設置方向和開挖方向構建盲溝,只有當監理人員在對盲溝和集水井的質量加以檢驗后才能將濾網鋼筋籠放置于相應的位置上,使用碎石將盲溝填滿,并利用鐵絲網,將碎石表面覆蓋好,使用高標準的瀝青質提升整體結構的密封程度。
大體積混凝土振搗澆筑施工中要依據場地的實際情況來確定,按照分段分層、全面分層、斜面分層的不同形式來完成振搗方案的設定工作。全面分層的辦法適用于尺寸小的平面結構中,一旦澆筑的部分其面積超過厚度總長的三倍,則要運用斜面分層的辦法。
實際振搗作業中,具體的操作方式和流程如下:將振搗棒快速精準的插入到指定位置,緩緩拔出,其進入到混凝土結構中的深度最少為5cm,但不能超過10cm,需要在外表面水分已經蒸發完全的狀態下才能進入到混凝土澆筑的后續作業中,維持土層與混凝土層間的緊密聯系。
秉持著分層澆筑、坡度一致的理念,在各個區域設置完振搗棒后才可滿足密實性的要求,從而保證證坡尖、坡頂等位置的振漏問題予以改善。處理冷縫問題的關鍵是覆蓋工作,要求在觀察到初凝后,利用相應的起到維持濕度的材料將上層混凝土蓋好,并保證振搗的特點是快進慢抽、上下運動、振搗均勻,在不同的位置布設插點,將邊格式、行列式的移動方式運用其中,但對于一個完整的振搗活動來講,其使用的移動方式是唯一的。
振搗中隨時觀察混凝土的結構變化情況,查看是否存在著水分下沉、灰漿下降、氣泡的情況,若存在可停止作業,并配置科學的振搗棒位置[6]。利用三道振搗的方式,在泵管出料口、斜面布中部、泵管中部放置數量合適的振搗棒,從而控制振搗的時間,注意在坡腳處也要放置2 臺左右,用作振搗底層鋼筋網的工具。實施二次振搗作業時,要觀察是否存在沉縮裂縫的問題,若存在則要對二次振搗的工藝進行優化。在初凝前完成二次振搗的工作,使用緩凝劑,將間隙時間予以延長,控制過振,不得使振搗棒觸及模板。在進行筏板基礎大體積混凝土施工中要注意澆帶過程,保證在放置后繞帶的環節中,做好封閉工作,不得使污水雜物進入到后繞帶的結構中,通過設置防水層的辦法,在外墻處開展余水清除的作業,使得底板內的水分被徹底排除。清理混凝土表面,維持干凈平整的狀態,而后在接縫中使用水泥砂漿保證整體結構的穩固程度。
綜上所述,由于在筏板基礎大體積混凝土施工中易出現裂縫的問題,因此要求細致分析其中應用的技術,通過上文的闡釋可以發現,要做好施工前、施工部署和施工中的質量控制工作,并逐步提升技術的應用效能,如此要求施工人員提升個人技術操控水平,能夠對現有的新型技術有深入的了解,并具備責任和質量意識,注重自我檢查,在相應的施工活動完成后,檢查其質量,以此達到質量控制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