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小鵬 山西六建集團有限公司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交通運輸事業也在逐步成熟,其中市政道路占據較大的比重,其是城市區域內運行以及向外部連通的必要渠道。在車流量日益增加、質量要求隨之提高的背景下,亟須在現有施工模式的基礎上實現突破。為保證市政道路工程的品質,有必要加大市政道路施工管理力度,提高工程質量。鑒于此,下文則以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為背景,著重圍繞施工管理和質量控制兩個方面的工作要點展開分析,提出一些主要的問題以及應對策略。
在業內人士持續探索之下,我國市政道路工程建設水平已經有了顯著的提升。但仍需意識到,工程施工中依然有可能存在各式各樣的問題,成為阻礙工程發展的“絆腳石”。主要問題有以下幾點。
施工單位未做好監管工作,所采取的監管力度不足,導致部分環節的施工缺乏規范性;監理單位未全面加強對員工的管控。部分監理人員在開展工作時未秉承客觀、公正的態度,遇到小規模的工程時,其積極性更是明顯下降,難以形成約束作用。
材料是構建工程結構實體的關鍵要素,機械設備的應用則有助于提高施工效率,由于缺乏管理,部分質量不達標的材料或是性能欠佳的機械設備被投入使用,實際建成質量難以滿足要求,甚至在施工中潛在諸多安全隱患。而部分施工單位采用的施工技術較為落后,難以適應全新的發展需求。施工人員的綜合素質良莠不齊,部分員工的工作態度以及工作方法存在偏差,其也會成為工程項目的阻礙因素。
此外,在行業競爭日益激烈的環境中,企業更加側重于對利潤的追求,部分企業會以不規范的手段謀求更多的利潤,例如材料以次充好、降低工程質量標準,最終產生“豆腐渣”工程,無論是耐久性還是穩定性等方面均難以滿足要求。
市政道路的建設環境較為復雜,現有基礎房屋建筑、交通基礎設施等均會對其造成影響,工程施工可能會在外部因素的影響下而一度暫停,難以在指定工期內順利達成既定目標。并且,施工前期的準備時間相對有限,加之環境具有變動性,在實際施工中可能存在某些條件的變化,其均會加大工程施工難度。
市政道路的關鍵功能在于滿足區域性交通出行要求,施工場所可能發生在大街小巷,現場作業空間有限,周邊的干擾因素較多。施工前期的準備工作中可能會涉及既有房屋改遷的情況,此時拆遷工作量較大,而現場空間較為狹窄,易對周邊的環境與交通條件帶來影響。在此狀況下,周邊居民的日常生活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干擾;從項目自身的角度來看,會明顯加大進度管理及質量管理的難度。
在城市發展進程中,相繼建設各類管線,例如燃氣管線、電力通信管線等,其類型多、分布范圍廣,部分市政道路將穿越該類管線。若未做好前期的調查工作而盲目施工,將加大地下管線被挖斷的概率,在修復、防護等方面均要投入更多的資源,反而不利于工程項目的順利開展。
為給市政道路施工提供正確的引導,有必要制定一套具有可行性的道路施工質量管理體系。部分建設單位缺乏管理經驗或是成立時間較短,未形成完善的管理體系,難以充分發揮出該管理體系應有的作用。此類問題需得到有關人員的充分關注,結合實際條件,對管理體系做持續性的優化,有效解決質量問題。
質量是工程的首要追求目標,對于道路工程而言亦是如此,因此加強質量管理勢在必行。但在部分情況下,施工單位采取的質量管理方法不合理,參與管理工作的人員缺乏足夠的經驗以及職業素養,可能會出現操作失誤,加之管理體系不完善,易誘發質量乃至安全層面的問題。并且,置身于社會經濟良好發展的背景下,不達標的市政道路工程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人們的生產與生活狀態。
盡管市政道路工程環境逐步向好,但現場管理混亂的情況仍存在,具體體現在建筑材料隨意堆放、建筑垃圾未得到及時的清理、施工機械設備未按照要求設置到位等方面。此類狀況會以直接或間接的途徑作用于市政道路工程,有可能出現質量下降、效率偏低等問題。
管理人員是市政道路工程中不可或缺的“質量把控者”,若自身工作態度和方法存在偏差,則容易影響施工質量。因此,監督管理人員必須正視問題,積極改進,持續提高技術水準,有效發揮出監督管理的作用。但從現階段的市政道路工程實際情況來看,部分管理者缺乏足夠的管理經驗,或是自身的管理經驗過于陳舊,難以有效發揮出管理作用,實際工作成效與設計要求尚有差距。
現場安全管理是市政道路工程管理中的基礎內容,只有在創設安全的施工環境后,各項工作才能夠有效開展,從而取得良好的效果。但現今安全狀況問題仍普遍存在,易由于安全管理不到位、安全管理力度不足等原因而出現安全事故,不僅會威脅到現場施工人員的安全,還會作用至周邊的居民。因此,必須抽調專員,組建高素質的施工隊伍,貫徹安全第一的基本原則,以正確的工作態度為驅動,以科學的工作方法為支撐,有效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設計是工程開展全流程中的基礎工作,在形成科學可行的設計方案后,能夠給后續施工夯實基礎,使施工人員等相關參與人員按照既定的規劃開展各項工作。當然,不合理的設計反而會對工程造成負面影響,若設計時數據考慮不全面、隱含漏洞較大,均容易埋下質量隱患和安全隱患。
按照市政道路工程的發展流程,施工方需要將設計圖紙作為依據,結合規劃路線范圍內的具體情況,編制科學可行的施工組織設計方案,挑選出具有可行性的施工工藝,報監理單位審批,通過后再踐行至實際中。此外,施工過程中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包含周邊建筑物的拆遷、管線干擾等,為適應最新的施工環境,施工單位需要及時對工作計劃做出調整,即達到動態化施工的目標。
駐地監理的工作水平會直接對工程的開展狀況帶來影響。而對于施工技術人員,其需要準確掌握工程情況,明確具體的設計意圖,以合理的方法采取過程控制措施,及時發現其中的問題,分析并有效處理。在該工作方式下,消除道路工程施工中的各類干擾因素,使道路工程建設工作有條不紊地開展。
市政道路工程的質量要求較高,施工技術的應用水平、施工機械的性能等均會對最終的工程質量帶來影響,甚至會關聯于工程的經濟效益以及社會效益。因此,諸如施工技術、機械設備均要成為重要的管理對象,應當在施工前便要形成合理的規劃,采取有效的管控措施,夯實基礎條件;而隨著工程的發展,則根據實際情況適時調整,充分發揮出各項要素對工程的推動作用。
(1)施工方案。市政道路施工的限制因素較多,必須提前形成科學的施工方案,用于引導施工,為工程的質量、效率提供保障。為提高施工方案的可行性,需分級審批,逐步完善各事項,直至其能夠滿足要求為止。實際施工中,工程人員密切關注具體環境,采取監控措施,準確辨識施工中暴露出的新問題,按照規范進行反饋,得到行之有效的處理方法,確保施工全程均處于可控的狀態。
(2)施工工藝。以填筑施工為例,有必要提前組織試驗,確定具體的技術參數,例如填筑的厚度、速度、填方量等,再按照各項參數施工,未經許可不得隨意更改已經設定好的施工參數。填方施工前還需清表,清理待作業區域的雜物,遇軟土等承載力不足的情況時,采取清淤換填措施;經過機械整平后,利用壓路機予以碾壓,提高密實度;有效控制填筑長度,合理協調填筑與碾壓工序,當日填筑部分必須在當日完成碾壓;分層施工,保證各層的填筑質量和碾壓質量,只有在本層質量達標后方可進入后一層施工。
按照國家檢驗標準選擇機械設備和材料,進場時加強檢驗,保證機械設備的性能具有可靠性,材料的質量具有合理性。在選擇機械設備時,注重功能實用性,不采用華而不實或是與實際施工條件不適配的機械設備,否則易造成資源浪費。在選擇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材料時,做好審批檢驗,除了材料進場時的質量管控外,入場后的存放管理、使用前的檢查以及定期清點等均是關鍵的管理內容,在采取此類措施后,及時發現問題并正確處理。監理應嚴把材料質量關,以抽檢、復檢等方法檢驗材料的質量,判斷其實際特性。
立足于市政道路工程的實際條件,建立施工現場管理標準,作為日常管理工作的準則;挑選合適的施工技術,由專員施工,發揮出材料、機械設備等基礎物資的應用優勢,打造高品質工程,而在現場環境發生改變后,已選定的施工技術可能面臨不適用的問題,此時應對施工技術做合理的調整;加大現場監督管理力度,及時發現不滿足工程要求的部分,根據實際情況采取改進措施。
貫徹安全第一的工程理念,遵循規范化施工的基本原則;建立并運行安全責任制,以逐層推進的方式將責任分配給各級別的施工管理人員;強化員工的安全意識,將安全管理視為整個管理工作中的重點內容之一;持續完善監督體系,將其細化至市政道路工程的各個施工環節;隨時做現場檢查,若發現問題,則客觀對待,將其處理好。
綜上所述,為提高市政道路工程的現場管理水平以及質量控制水平,則必須制定管理系統,引導各項工作的開展,同時應在施工方案的制定、原材料及機械設備質量把控等方面共同發力。在不懈的努力之下,切實提高現場管理水平,保證市政道路工程的施工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