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炯練 鶴山市建設工程質量檢測中心
工程檢測主要依托對建筑工程施工建設全過程中所有與建筑物相關的地基、建筑材料、施工工藝、建筑結構進行測試,判斷相應施工參數與質量是否達標,以此達到保障已建、在建、將建的建筑工程質量以及安全的效果。因此,需要重點落實。
近幾年,人們對建筑工程的結構性能提出了更多要求,而出于對切實滿足這些多樣性需求的考量,在實際的建筑結構設計工作中,所考量的內容也呈現出不斷增加的趨勢,促使建筑結構設計的復雜程度大幅提高。
在這樣的條件下,建筑工程的實際施工技術難度、標準要求等也有所提高,為了確保建筑結構設計具有可操作性,在此環節中引入工程檢測是必然選擇。通過建筑工程檢測工作的落實,能夠依托結構荷載情況、受力情況以及回彈量檢測等結果,確定出在建筑結構設計方面存在的缺陷與不足,并提出針對性更強的完善意見,避免建筑結構設計不合理、無法施工等問題的發生。
建筑工程施工現場環境的復雜性相對較高,且施工還受到現場區域地質結構、自然條件、人為施工操作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所以普遍會發生施工變更問題,對工程順利施工造成一定阻礙。依托工程檢測工作的落實,就能夠降低工程施工變更的發生次數,以此達到維護建筑工程施工進度以及質量的效果。
通過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引入工程檢測,能夠迅速明確工程施工中存在的不足之處或是不合理問題,保證所有問題及時解決,盡可能從源頭上消除后續施工環節中工程施工變更的現象出現。同時,在工程檢測工作的支持下,可以對所有施工方案展開可行性分析評價,且結果的客觀程度更高,因此,能夠達到維護建筑工程施工順利、安全、高質量展開的效果。
施工材料質量與建筑工程整體施工質量之間存在著極為緊密的聯系性,在實際的建筑項目施工過程中,如果難以保證施工材料的質量,則難以確保建筑工作最終的質量達到預設水平。因此,落實施工材料質量管理是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重要內容。
在工程檢測中,也包含著對施工材料的質量進行檢查與控制的任務,如確定施工材料的規格、數量、性能、強度等,并將相應數據與設計參數相對比,一旦發現兩數據之間存在差異則立即組織施工材料的退換或是重新配置,直至檢測通過后才可以投入實際的建筑工程施工環節。
同時,在工程施工中,還要落實對施工材料的抽檢,避免因施工材料性能下降而導致工程質量問題的發生。綜合來看,在維護入場施工材料的質量方面,工程檢測發揮出重要作用。
目前,建筑工程施工規模呈現出大幅提高的趨勢,施工復雜水平提升且工期也有所延長。實踐中,為了確保建筑工程施工如期保質完成,就必須要維持所有施工工序的環環相扣、有序展開。
通過引入工程檢測工作就能夠達到上述效果,依托對所有設計建筑工程整體質量的施工工序展開監督管理,第一時間發現存在問題并敦促迅速整改,可以將所有施工問題處理對施工進度、施工質量所造成的負面影響降至最低水平,體現出對建筑工程施工順序、進度以及質量的維護,降低施工單位為趕進度而導致的建筑工程施工質量下降的問題發生概率。
綜合來看,在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展開工程測量工作具有極高的現實價值,在工程施工進度、安全以及質量維護方面發揮出重要作用,是保證建筑工程施工如期保質完工的必要措施。
結合前文的分析能夠了解到,原材料檢測在建筑工程檢測中占據著重要地位,必須要依托對原材料檢測力度的加大,體現出對建筑工程施工質量的更好維護。針對所有的施工現場進場的建設工程材料,應按規范要求進場取樣送檢,確保建筑工程質量安全。
近幾年來,“瘦身鋼筋”(冷拉過大的熱軋鋼筋)混入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問題受到重點關注,雖然部分“瘦身鋼筋”在強度與硬度方面能夠達到使用標準,但是其“公稱直徑”和“重量偏差”普遍難以達標,且延伸性能會受損,所以會導致建筑工程存在更大的安全隱患[1]。
基于此,在實際的工程檢測工作中,特別是在對施工原材料展開檢測時,需要重點落實對鋼筋材料的質檢。此時,應當在鋼筋檢測中著重展開對鋼筋尺寸、特別是帶肋鋼筋的內徑檢測。帶肋鋼筋由于橫截面并不是規則的圓形,測量內徑具有較大的離散型,故而單位長度質量(重量偏差)是一個具備良好操作性的檢測指標,實現從檢測技術上可以直觀的揪出“瘦身鋼筋”,體現出對施工原材料質量的更好維護。
在完成原材料檢測后,還要對檢測過程、所得到的檢測數據進行匯總記錄,生成材料質檢檔案,確保后續建筑工程施工驗收中能夠獲取更為全面、真實的施工數據。
混凝土樁基在建筑工程中承擔著保持建筑物穩定性的效果,其質量直接關系著建筑工程整體的施工質量以及使用安全性,因此需要著重落實工程檢測。在此過程中,要重點完成以下幾項檢測內容。
第一,靜載荷試驗。這種試驗檢測方法主要在原位條件下展開,依托對荷載的逐級施加落實對建筑物實際荷載的模擬,并在此基礎上實時觀察樁基變形情況,以此達到確定混凝土樁基承載力現實水平的效果。實踐中,需要引入慢速維持荷載法,避免對樁基造成損壞的同時獲取準確的檢測數據。在此過程中,要應用壓重平臺裝置作為反力裝置,并將壓重量控制在不低于1.2倍預定最大試驗荷載的水平;在檢測前,一次性施加壓重,并均勻穩固放于平臺上。應用油壓千斤頂作為試驗加載裝置,并將最大加荷值控制在不低于2倍設計要求壓力值的水平;分10次落實加載,設定1/10最大加荷值為每級加載荷載;在卸載時同樣使用分級卸載的方式,每次卸載量穩定在2倍分級加載荷載量即可[2]。
第二,低應變動檢測法。應用低應變動檢測法中的反射波法展開對樁身完整性以及樁身混凝土質量的檢驗。該方法的主要原理為,將一瞬時沖擊力施加于樁頂后,彈性波會向下傳播(方向為沿樁身方向向下),此時,一旦彈性波在傳播過程中遭遇缺陷或是樁底部界面,就會形成反射波,并沿著來時的方向返回樁頂位置;依托在樁頂區域設置的傳感器,可以迅速完成所有反射波信號的獲取,并生成反射信號時程曲線;參考這一曲線圖,即可依托對反射波相位特征的分析實現對樁身完整程度的檢測。
第三,測試分析及成果。結合靜載荷試驗以及低應變動檢測中獲取到的結果信息,落實對混凝土樁基的綜合性分析,并確定出每組試點復合地基承載力特征值。通常情況下,在任意試點的極差穩定在不高于30%平均值的水平下時,則相應平均值可以作為復合地基承載力特征值進行后續的判斷與分析。
混凝土是建筑工程施工中使用量最高的材料,所構成的結構強度也關系著建筑工程的整體強度,因此,需要針對混凝土落實工程檢測。此時,除了要對混凝土原材料的性能與質量展開檢測之外,還要著重引入對混凝土結構抗壓性能(強度)的檢測[3]。在當前的工作實踐中,常用的檢測方法如下所示。
第一,回彈法。依托回彈儀對混凝土表面的硬度展開檢測,在獲取相應混凝土結構表面硬度數據的基礎上,結合碳化深度數據的采集以及數學關系推定分析,即可獲取該混凝土結構的抗壓強度數值,對比設計標準,能夠迅速判斷該混凝土結構強度、抗壓性能是否達標。該方法需要用于應用普通成型工藝、符合國家標準規定的模板且自然養護齡期穩定在14~1000d范圍內的混凝土結構[4],如果相應混凝土結構表面或是內部存在明顯缺陷,則基于該方法所得到的抗壓性能數據準確性偏低。
第二,超聲-回彈法。該方法有效彌補了回彈法的不足,實踐中,針對同一混凝土結構同時展開回彈法檢測以及超聲波法檢測,并以此計算出該混凝土結構的抗壓強度。與回彈法檢測相同的是,這種檢測方法需要用于應用普通成型工藝的混凝土結構抗壓性能檢測中。如果發現待檢測混凝土表面存在剝落、疏松缺陷,則該方法并不適用[5]。
第三,鉆芯法。實踐中,要在待檢測混凝土結構上提取芯樣,結合實驗室壓力機對芯樣的抗壓強度進行檢測,由此判斷整個混凝土結構的抗壓性能。在鉆取芯樣的過程中,要避免在集中受力位置、鋼筋密集位置提取芯樣,防止損害混凝土結構的力學性能[6]。
綜上所述,在工程測量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占據重要地位,其在工程施工進度、安全以及質量維護方面發揮出重要作用,是保證建筑工程施工如期保質完工的必要手段。
通過施工原材料的檢測、混凝土樁基的檢測、混凝土抗壓性能的檢測這些關鍵項目檢測工作的優化落實,提升了建筑工程整體施工的質量以及效率,提高了建筑工程質量管控工作的整體展開水平,促進了工程管理工作的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