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迪 張敏寧





當今,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旅游也更加向往,尤其是鄉村旅游更是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歡迎。近些年來縣域發展鄉村旅游和全域旅游成為了“熱門項目”,鄉村旅游的發展不僅可以為城鄉形象做宣傳,更重要的是能夠帶動當地鄉村的經濟發展。但在發展鄉村旅游的同時會或多或少地面臨不同的問題。比如由于盲目開發建設給當地鄉村環境帶來破壞,從而違背了初衷。因此,合理規劃安排,打造可持續性的鄉村旅游尤為重要。
鄉村旅游之所以受到人們的歡迎,主要是因為每個鄉村都有其特點和風格,人文景觀更是大不相同。人們在看到當地風光的同時更能得到心理上的平靜和釋放。因此,對于德慶縣來說,應該結合當地的風貌特色,合理安排,設計出最貼近自然,且符合人心的鄉村旅游環境。
建設鄉村旅游的意義
建設鄉村旅游的主要意義集中體現在理論和實踐。就理論上而言,隨著美麗鄉村建設在全國的開展,有關農旅帶動鄉村發展的理論也隨之被人們所關注。如今,鄉村旅游行業已不再只限于農家樂形式,而是擴展成休閑娛樂等系列。系列的創新,形式的不同,都使得人們對鄉村旅游充滿著好奇,增加了人們對鄉村旅游行業的認知及認可。同樣政府相關政策的扶持和群眾的關注也使得這一行業能夠快速發展。鄉村旅游行業的推動,不僅表示著當地旅游行業的實際情況,更表明了經濟建設的提高。
實踐理論方面,鄉村行業的優秀發展不僅能夠提高鄉村的知名度,更體現了一個地區的風貌。在當今大城市快速的節奏中,鄉村的生活反而成為了城市群眾用于休息和放松的最佳選擇,從而遠離城市的喧囂,讓身心都得到最好的釋放。這也是鄉村旅游之所以受到大眾喜愛的關鍵因素。由于鄉村旅游的發展,主要是對當地環境特色及村民生活所需為背景展開的,對當地也存在許多積極的意義。但最關鍵的一點還是當地村民因為這項政策大大增加了收入,提高了生活水平,使得鄉村旅游行業得到可持續發展。
對村莊規劃的研究
村莊主要的產業活動是農業及畜牧業,也是當今社會發展中的原始狀態,村莊不僅是農民生活的地方,也是自然景觀的最真實地(見圖1)。一方面村莊是很多家庭居住的場所,另一方面,村莊也是能夠體現村民集體利益和團體意識的場所。所以在對村莊實行鄉村旅游規劃時,也應該要將村莊空間和自然景觀進行合理的分配設計,布局也要遵從村莊實際環境條件,同時也要衡量當地村民生活習慣及經濟的發展情況,保持鄉村獨有的特色及文化習俗等。
從理論上來說,村莊規劃與鄉村旅游存在著明顯的差異,但是兩者之間還存在著聯系,因此我們要找到鄉村旅游和村莊規劃的直接聯系,加以分析,從而推動鄉村旅游行業的發展。村莊規劃通常是從村莊現狀出發,例如對客源進行分析,對旅游項目進行總結,并開發出具有特色的旅游產品,這都是是村莊規劃的核心要素。與此同時,圍繞旅游景點來整理村莊環境,讓村莊規劃在滿足村民平時所需的基礎上,更要保證的是旅客的需求。必須做到有特色的景點可供游客觀賞,同時也要利用各種自然資源,充分體現鄉村風貌。村莊規劃還著重體現在滿足村民及游客的配套需求,建筑群應該成為整個村莊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將村民所需及游客所看相結合,使得村莊與旅游行業共同發展進步,這都離不開正確的村莊規劃。因此村莊規劃的主要意義就是能夠實現鄉村旅游行業發展的可持續性。
鄉村旅游發展的挑戰和制約
德慶縣屬丘陵低山及河流沖積地貌,東、西、北三面環山,南臨西江,內地丘陵與河谷交錯。德慶縣是一座具有2100多年歷史的嶺南古郡,文化底蘊深厚,素有“一代名郡、文化之鄉”的美譽。因此,德慶縣是具有濃厚歷史文化和自然人文景觀豐富的縣城。但在目前看來,這些優秀的資源都沒有得到充分的利用,沒能形成鄉村旅游的特色宣傳景點。名勝古跡并沒有得到很好的開發建設,沒能抓住其優勢,使得無法形成鮮明的特色(見圖2)。貢柑是德慶縣特色農產品之一,種植歷史悠久,但同樣也沒能將當地特產打造成鄉村美食(見圖3)。這說明在自然資源的利用上還存在一定問題。
平常的旅游規劃表現陳舊觀念,各鄉鎮景點規劃編制都是之前保留下的,沒有凸顯全域旅游的新思想理念,尤其是對土地規劃及建筑結構管理落后,不具備新型規劃,從而無法明確當地特色,缺乏人文思想和當地文化精髓,這不符合鄉村旅游發展需要,不能推動鄉村旅游的健康發展。全域旅游在自然資源方面也受到很大的制約,所實行的規劃也很難統一。比如,近年來鄉村旅游發展迅速,但總體實力仍不強,相關配套基礎設施落后的大體情況也并未發生完全的改變。有些景區景點也缺少較高水準的發展規劃。由于村莊許多基礎條件沒能進一步完善,因此道路交通、排水系統、衛生設施、索道等配套的基礎設施相對薄弱,餐廳休閑及購物場所的檔次不高。
鄉村旅游建設的順利進行離不開政策的支持,但由于鄉村旅游是一個新興產業,有關的政策措施相對較少,沒辦法保證鄉村旅游的健康發展。例如,相關產業政策、體制和管理方面有缺失。政府在此方面的主導性不高,組織力低,缺少對有效政策的實施和保護,使得體制機制都有亟待解決的問題。最關鍵的一點是專業人才的缺失,政府需要及時地培養專業人員,由于大多數管理人員對當地人文知識歷史文化,村民生活及當地民俗了解甚少,使得鄉村旅游業臨時觀念較重,無法樹立起良好的形象,造成旅游產業的發展受到阻滯。綜上所述,可看出相關政策的完善在鄉村旅游發展中是必不可少的。
鄉村旅游規劃的建議措施
農旅一體化主要是從當地經濟發展,如何與文化歷史融合,與配套設施融合,與社會保障融合等為體系的一項政策。簡單來說,農旅一體化主要是一種農旅合一的模式,通過農旅融合,將當地村莊特有的農業生產資源與旅游業相結合來發展,建立起“旅游+農業”的園區,是村莊農業與當地鄉村旅游有機結合開展第三產業的新措施,從而開創了鄉村旅游行業可持續發展的新途徑。相關研究學者從中總結出了幾大“農旅融合”的模式。例如“體驗鄉村生活+采摘種植”模式,主要可以通過建設蔬菜大棚、水果大棚,讓游客們在體驗當地生活風味的同時,切身感受種植采摘帶來的樂趣及不易,同時還能讓游客產生節約糧食的觀念。再者“觀光旅游+農業特色”項目,這個項目主要指的是游客們在觀賞到當地自然風光的同時可以了解當地農業特色(見圖4)。德慶縣的貢柑是當地特色,游客們在品嘗貢柑的同時,還能夠參與有關貢柑的其他食品加工,通過自己的雙手制造出當地特色食物并帶回去,讓游客體會到親手制作的快樂。“休閑旅游+田園風光”模式,也是值得推行的。游客們之所以喜歡和選擇鄉村旅游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能夠在鄉村生活中體會到城市中難以體會到的平靜和放松。因此,在當地開展休閑旅游模式是非常重要的,當地政府可以大力發展環境整治及綠植栽培,全力打造綠色休閑旅游,讓游客們在感受安靜祥和的同時也能夠觀賞到當地田園景觀。吸引游客并得到游客的認可,這才是發展鄉村旅游最關鍵的因素。
由于全國鄉村旅游產業的推行,越來越多的地區開展鄉村旅游建設,使得旅游產業競爭壓力增大。要想自己能夠在眾多鄉村旅游行業中顯現出來,必須要具備特色及特點,因此需要不斷地追求創新發展,這是保障鄉村旅游行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點。在新技術方面,應該要加大創新力度,例如可以利用新型的科學技術來建設蔬菜大棚。比如山東壽光的蔬菜大棚就是可以借鑒的。建設有特色的蔬菜大棚通過無土培養技術或反季節培養技術等,將這些新技術運用到農業管理上,大力開展新科技的現代化農業技術,同時也增加了農業現代化發展的宣傳力度。在休閑娛樂上,也應該追求創新。例如,創辦當地特色民宿。游客來旅游觀光的同時,在住宿方面也是必不可少的。要想游客們能夠留下好的印象對民宿打造也應該格外用心,民宿雖是近幾年來才流行的住宿場所,但我們不可否認它的發展迅速和展現當地農村生活的力度。因此,結合當地特色文化或環境,打造各式各樣的民宿也是提高當地鄉村旅游建設創新的一種體現。以上僅僅是追求創新的極少部分,要想發展特色鄉村旅游行業,開展創新是必不可少的。這就要求政府在開展創新的同時也要積極引進人才,從而為當地旅游產業的創新發展打好基礎。
德慶縣文化遺產較為豐富。宋、唐、漢、秦乃至新石器時代的出土文物,收藏于省、市、縣文博部門的有3040件。宋、明以來文學著述達61編128卷。而粵劇、曲藝、民歌及舞獅、舞龍、舞鳳雞、舞白鶴、舞蝴蝶等藝術活動,至今在民間流傳。地區環境優美,文化歷史底蘊深厚都是德慶縣的傳統文化的體現,因此當地鄉村旅游的發展要處理好文化歷史傳承與城鄉一體化發展的關系,在基礎上協調好聯系,形成具備超強文化底蘊的旅游產業。這就要進行科學規劃,明確好未來發展的方向,堅持原則,規范有序建設,抓住重點將配套基礎優化,加強保障工作,推動鄉村旅游產業的發展。
旅游產品是旅游產業開發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對旅游產品的開發,各村莊應該積極聯手,對具有當地特色文化的農產品進行開發,并擴大其知名度。當然,旅游產品不僅是指食物產品也可以是一些工藝品。鄉村旅游產品的開發,也可以結合當地歷史文化作為元素來進行設計,制作出民間的工藝品及藝術品,也可以是有關當地文化的書畫或服飾。旅游產品的開發,對當地旅游產業的收益具有重要的影響,因此當地應以旅游產品為切入點,實現文化價值與商品價值的轉換,并對當地產品進行宣傳,增加知名度,讓游客們不僅可以看到體會到,更可以帶回家留作紀念。
鄉村旅游及全域旅游這一新型概念都為該產業提供了很好的指導,這就要求當地政府在不斷推動開展建設的同時也要加強實際考察和實踐經驗。堅持政府主導,企業主體,積極培育新型鄉村旅游產業,加強相關政策的完善,大力引進相關專業人才,為實現當地鄉村旅游可持續健康發展做出努力。
基金項目:2019年廣東理工學院“創新強校工程”科研項目“德慶縣全域旅游發展的實證研究”(2019GKJSK010);2019年度廣東理工學院“創新強校工程”科研項目粵港澳區域品牌創新團隊(2019GKJT002);2018年度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學科共建項目(GD18XGL27)。
作者單位:廣東理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