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 錯
(云南民族大學民族文化學院,云南 昆明 650500)






神山信仰是宗教文化和世俗文化交融的產物,由于歷史上社會精英和宗教大師們加入神山的開發和信仰隊伍中,從而催生了豐富眾多的卡瓦格博神山崇拜文獻,將這一文化世代相續、延綿不斷。因此,神山崇拜文獻是神山文化的核心內容。但在歷史洪流中,不少文獻已被淹沒不復存在。目前發掘的存世卡瓦格博神山崇拜文獻共有25份,20份已被整理后公開出版,另有5份已經發掘但未公開出版。對這些文獻進行整理分類,根據不同的分類標準,可以分成不同的類型。按內容和文獻功能來分類,可以分為煨桑祭祀類文獻、圣地禮贊類文獻、圣地志類文獻、圣山繞轉功德文類文獻四大類型。煨桑祭祀文獻是卡瓦格博神山崇拜文獻中一種最古老的文獻類型,其源于古老的煨桑儀式,是藏族古代世續苯教凈化儀式的重要內容之一,最早以口頭形式傳播。這種儀式與佛教發生聯系,并在內容上與佛教焚香祭祀結合,首創者是蓮花生大師。蓮花生大師之后,噶瑪巴·讓迥多吉的《圣地卡瓦格博煨桑文·祈降悉地雨》和《卡瓦格博煨桑文》是以特定的神山為對象而書寫的首部佛教化的煨桑祭祀類文本,這兩部文獻后來成為高僧大德們書寫其他具體的神山圣地煨桑文的范本,對煨桑文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其意義重大。圣地志、圣地禮贊、圣山繞轉功德文等是受到佛教影響以后的文獻,具有濃郁的佛教色彩。這幾類文獻是“希達”“域拉”或“拉日”成為“聶日”的一個顯著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