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志
(三威實業(珠海)有限公司,廣東 珠海 519000)
成型塑件上的異形管如何在模具上順利脫模,是設計者需要考慮的問題。一般成型塑件的異形管都是用滑塊、斜頂結構、圓弧結構、液壓缸等抽芯,如遇到違背這些抽芯原理的異形管,設計者受設計思路的限制而束手無策,企業由于這些塑件脫模問題無法解決而損失訂單。
圖1所示為衛浴水龍頭中心出水部分,屬于內部功能件,該塑件的難點是圖1中A-A所示的內孔區域。此內孔的成型在模具上無法通過滑塊抽芯脫模,因為形狀是異形,也無法通過圓弧抽芯結構實現脫模。塑件的壁厚為2.46 mm,經分析,在不改變塑件外形和內孔尺寸的情況下,將塑件拆分成3個部件,如圖2所示,分為上蓋、主體、焊接體。圖2A-A所示是上蓋和主體通過凹凸止口位精確定位,塑件外形尺寸和內孔尺寸沒有更改,這種拆分使得此異形管能通過動、定模開模時順利脫模。

圖1 衛浴水龍頭中心出水部分

圖2 塑件拆分
上蓋和主體部位都采用點澆口注射成型,最后上蓋和主體合在一起,焊接體成型也采用點澆口進澆。將上蓋、主體、焊接體組裝為整體,得到最終的成品,如圖3所示。進澆點位置通過MoldFlow軟件進行分析驗證,不做詳述。

圖3 點澆口位置
在1副模具中成型3個不同的塑件,該模具結構不同于常規模具結構,3個部件在每一次開合模時需分別成型,因此動模型芯部分需要活動切換,實現不同的塑件成型。圖4所示為移動式型芯模具結構,主要零件及組件包含:流道切換機構、定模型芯、動模型芯、氣缸、氣缸連接塊、推出機構、防脫落機構、頂桿機構等。

圖4 模具結構
圖5所示為動模型芯不同的位置狀態,圖5(a)為動模型芯位置狀態1。aⅠ型腔成型主體,開模后留在動模型芯,為下一步成型焊接體做準備。 bⅡ型腔成型上蓋,開模時由于防脫落機構的作用,上蓋固定在定模型芯,為下一步成型焊接體做準備。cⅢ型腔作用是上蓋主體組合在一起后成型焊接體,焊接體即為成品,通過頂桿推動推出機構推出,d型腔不成型。
氣缸通過氣缸連接塊與動模型芯連接,由于氣缸的推動作用,動模型芯位置狀態1切換到位置狀態2,如圖5(b)所示。此時a型腔不成型,bⅠ型腔作用是上蓋主體組合在一起后成型焊接體,通過頂桿推動推出機構推出,cⅡ型腔成型上蓋。dⅢ型腔成型主體,開模后留在動模型芯上,為下一步成型焊接體做準備。

圖5 動模型芯位置狀態
動模型芯的位置狀態通過氣缸控制依次切換為狀態1、狀態2,如此循環。
防脫落機構如圖6所示,推桿、復位桿用蓋板和螺釘固定在推桿固定板上。彈簧作用于推桿固定板,當模具開模時,由于彈簧的作用,會推動推桿固定板進而推動推桿。開模后,由于上蓋設計了防脫落定位柱,上蓋會固定在定模型芯,為下一步動作做準備。復位桿的作用是合模時使防脫落結構回位到合模狀態。

圖6 防脫落機構
圖7所示為推出機構,推桿、復位桿、彈簧用蓋板和螺釘固定于推桿固定板上,通過頂桿推動推出機構,推動推桿將成型塑件推出動模型芯,完成塑件的脫模。彈簧和復位桿的作用是確保推出動作結束后,推出機構能回位到合模狀態。

圖7 推出機構
流道切換機構安裝在定模流道板上,用來控制不同的動模型芯位置狀態時的進澆,如圖8所示。氣缸通過氣缸固定板固定在定模流道板上,通過氣缸連接桿推動滑板往復運動,流道開關安裝于滑板上,跟隨滑板往復運動,使流道開關處于不同的位置。流道開關不同的位置可控制流道的連接和閉合,如圖9所示,多個流道開關組合運用可實現流道連通和閉合實現所需的功能。流道開關每一次的位置狀態分別對應每一次的模具合模成型狀態。

圖8 流道切換機構

圖9 流道閉合與連接狀態
通過流道切換機構和移動型芯的配合,成型的塑件如圖10所示,每次開合模動作依次循環。由于是在1副模具上成型,上蓋和主體能夠配合良好,最終焊接效果也較好,塑件生產效率較高,滿足客戶的要求。

圖10 成型塑件
該模具結構具有傳統結構不能實現的功能,讓塑件分解為3個部分成型,采用移動切換動模型芯及流道切換的配合,實現異形管的脫模。傳統方案需3副模具實現塑件的成型:第1副模具成型主體,第2副模具成型上蓋,將第1、2副模具成型的塑件組裝好放入第3副模具中成型焊接體,得到最終的成品?,F在用1副模具即可成型焊接體,降低了制造成本,提高了生產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