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松娥
(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姚寨鎮人民政府,甘肅隴南746000)
農業發展不僅要提高農作物的產量,還要兼顧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施肥是提高農作物產量的重要途徑,對農作物健壯生長至關重要。盲目施肥不僅會造成浪費,還會造成一系列的生態污染問題。測土配方施肥技術通過對土壤自有肥力的檢測,結合不同農作物的特征及農業生產需求進行肥力把控,可提高肥料利用率,減少浪費,實現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和農業增收[1]。因次,要重視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及其推廣應用。
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是農業生產中比較成功的施肥方法,較傳統施肥更具優越性。傳統施肥具有盲目性,在沒有了解土壤肥力狀況的情況下直接施肥,雖然可以促進農作物的生長,但卻收效甚微,長期盲目施肥會導致土壤污染等問題,不利于農業生產的長期發展。測土配方施肥是以不同類型肥料在農田試驗中表現出的特性和農業生產需要為導向的施肥方法。測土配方施肥的應用并不是簡單的“對癥下藥”,選擇符合農業生產需要的肥料固然重要,但也不能忽視作物的生長習性。因此,在應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的過程中須綜合考慮土壤檢測、作物生長需求、施肥方案等。
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在遵循農作物自然生長規律的基礎上,按照農作物不同生長階段的需肥量進行施肥,不僅能有效促進農作物增產增收,而且依據營養平衡法則進行施肥能夠有效避免盲目施肥造成的生態破壞,具有顯著的增產增收效果。首先,通過對土壤營養成分進行化驗,根據土壤營養條件制定施肥方案,并進行階段性施肥,不僅能夠實現肥料的最大利用率,還能避免過度施肥造成的土壤污染。其次,通過對農作物不同生長階段需肥量的研究,利用肥料效應函數法與地力差減法對肥料進行科學合理的配置,能夠有效提高農產品質量。再次,測土配方施肥能夠給農作物提供全面的營養,從而提高農作物對病蟲害的抵抗力。最后,測土配方施肥對肥料進行科學合理配置的同時,運用養分豐缺指標法和田間試驗配方法能夠合理調配氮、磷、鉀比例,避免因某種元素短缺而造成營養不均的問題。
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的推廣應用需構建和完善技術服務體系,培育技術示范戶與技術骨干,培訓過程中要根據實際情況,組建為基層服務的團隊,進而提升技術服務質量,為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的應用與推廣提供強有力的支撐[2]。
農業部門在推廣測土配方施肥的過程中,要結合推廣情況加大區域測土配方施肥示范基地的建設力度,通過示范基地引領區域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的推廣應用。相關工作人員要積極配合示范基地建設,做好技術普及和宣傳工作,制定完善的推廣方案。示范基地建設過程中還應建立相應的對比田,更為直觀地展示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的作用和效果。工作人員要實時跟蹤、收集試驗田作物生長全過程的主要數據,通過分析數據不斷優化和完善測土配方施肥方案,確保在正式推廣過程中充分發揮該技術的優勢。
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的推廣,需創新技術培訓與宣傳方式,積極借助微博、微信公眾號、抖音、快手等網絡平臺強化農民對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的認知,并結合實際情況印制、發放宣傳手冊。與此同時,技術推廣部門可聘請相關專家或技術人員定期組織開展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講座及培訓,強化農民對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的認知。技術推廣部門在調查農民意向的基礎上,結合農民的實際需求開展技術培訓,實現農民對該技術的有效掌握,進而為農作物增產奠定良好基礎。
農村一線生產人員普遍素質不高,難以完全掌握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的實質內容,因此在技術推廣與應用過程中,農業生產部門要借助通俗易懂的宣傳方式介紹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的優越性,并提供多種形式的技術服務,如進入田間地頭對生產效率低的田塊進行土壤性狀評估,并制定合理的肥料配方,使農民切實體會到科學施肥的好處[3]。
農業技術推廣部門應積極尋求與農業高校及企業的合作,在合作過程中實現資源的互補共享,不僅能夠提高資源利用率,還可提升整體工作效率。農業高校擁有豐富的教育資源,與其合作便于使用先進的技術和理論成果;學校與實踐基地建立合作關系,可使學生擁有鍛煉平臺,有利于提升教學質量水平。要制定相關規范,建立以施肥技術為核心的指標體系,推動企業進行配方肥研制,充分發揮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的優勢。
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在農作物生產上依然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應積極進行測土配方施肥試驗,促進農業生產和環境保護的協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