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愛萍
(定西市安定區園林綠化站,甘肅定西743000)
紫丁香在我國北方地區庭院、居住區、道路兩側以及草坪內均有栽種,其枝葉繁茂、花型美麗且芳香怡人,能夠形成別致、清雅的景觀。依靠這道美麗的景觀,使紫丁香成為各大園林綠化中不可或缺的觀賞樹種之一。為確保紫丁香能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將其綠化價值充分發揮出來,應加強其育苗與栽培技術的研究,為紫丁香大量栽植應用提供理論支撐。
紫丁香屬于木樨科,株高能達到4 m,枝條粗壯沒有毛刺,葉片較為寬廣似卵形,通常其寬度大于長度,寬約5~10 cm,葉片多呈基心型或截形,圓錐花序長度能夠達到6~15 cm,花冠形似長漏斗狀,帶有深淺有差異的四裂片,紫色花冠,花香濃郁。花期5~6 個月,果實以蒴果為主,其上帶有瘤狀突起,當果實成熟時顯黑褐色[1]。
紫丁香是喜光樹種,略耐蔭,在陰地可以生長發育,但是會有花量稀少或者無花的表現,耐寒,抗旱,喜偏濕潤、土壤肥沃、排水暢通的土壤環境。
選擇地勢平坦、排水及灌溉設施完善的圃地,土層要盡量深厚、土壤肥沃、鹽含量<0.2%,地下水位≥1.5 m。于正式育苗前一年秋天整頓圃地,深翻20~30 cm,將農家肥施在翻地中,施肥量控制在2 500 kg/hm2左右,投用硫酸亞鐵9 kg/hm2對圃地土壤進行消毒處理,澆足澆透冬水。
在9 月上旬到下旬,紫丁香蒴果會從綠色轉變為黃褐色,在種子成熟后,盡早采摘。針對收集到的果穗,將其統一放在干燥的室內環境中晾干。要求果穗堆放層厚≤5 cm,每日翻動3 次,直至觀察到六成以上的蒴果開裂后,用木條對其進行拍打,以促進脫粒過程,自然風篩選凈種。
種子消毒可采用以下方法:把種子放進盛有清水的容器中,充分攪拌后,去除漂浮的瘦小癟種,反復進行3 次,然后將適量2.5%硫酸銅溶液倒進容器內,進行攪拌消毒,2 h 后撈出種子,用清水連續漂洗3 次后放于通風條件較好的陰涼處。
甘肅省定西市雨熱同季,降水量稀少且變率偏大,氣候干燥,年均氣溫5.7~7.7℃,無霜期122~160 d,年均降雨量350~600 mm。在繁育紫丁香階段處理種子時建議采用沙藏法,具體是在2 月上旬到中旬,按照1∶3 比例把種子和含水率為55%細沙攪拌均勻,使用木制箱統一盛裝,于0~7℃條件下持續沙藏2 個月,當預測有30%~40%種粒咧嘴露白時就可播種[2]。播種時間設定在3 月下旬到4 月上旬,并在春播前1 d 用50℃溫水浸泡種粒、攪拌,撈出后就可播種。
首先整地作床,高床尺寸為10cm×1.5cm×0.2cm(長×寬×高),床間距控制在35 cm 左右,清除雜物、摟平。結合定西市地勢、氣候特征,采用春季條播的播種方法,具體是在4 月中下旬,把持續浸泡1 d后的種粒撈出后進行播種,播種量為15~20 kg/hm2,覆土厚度以2 cm 為宜。
通常在播種后半個月左右便能出苗,當觀察到幼苗出齊后進行間苗、定苗,留苗量60~65 株/m2,苗量維持50 000 株/hm2左右。4 月上旬到5 月上旬對田間灌水1 次,此期間順沿播種帶撒1 次磷酸二銨,施用量控制在10~15 kg/hm2。整個年間共計灌水6~7 次,每次施肥以后均要進行覆土、灌水,6月下旬后加強灌水量的控制。自5 月中旬起開始進行中耕除草,整個年間規模化除草3~4 次,步入冬季以后整體清除掉田間殘留的雜草、殘枝敗葉等。
紫丁香栽植階段要求帶土坨進行,對其根系進行保護,留下25 cm 左右的短截。伴隨苗木培育時間的增長,可以采用“隔行去行,隔株去株”的方法,以二次移植等方式拓展株行距。全面追肥次數以2 次為宜,在4 月下旬到5 月上旬、6 月下旬到7 月上旬分別追施氮磷鉀復合肥15~20 kg/hm2、尿素 15~20 kg/hm2。
在起苗前7 d 根據土壤墑情決定是否灌足底水,確保起苗、苗木分級、假植等過程緊密相連,盡可能縮短起苗與栽植時間。
在紫丁香早春芽萌動之前就進行栽植,栽植全過程要帶有土坨,對局部枝條作適度修剪處理。通常栽植3~4 年后能生長出大苗,修剪地上枝干,通常在與水平地面相距30 cm 的位置截干,第二年便能夠開出花朵。將株距控制在2~3 m,也可以參照現實配置要求做出微調整。栽植階段通常選用2~3 年生苗,栽植穴內徑70~80 cm、深度50~60 cm[3]。各穴均要施加1 kg 腐熟的有機肥、100 g 骨粉,與種植土壤充分混合后作為基肥,于基肥上方再覆蓋一層土,然后放苗、回填土。
紫丁香生產階段對肥料的要求并不嚴格,嚴禁出現過度施肥的情況,借此方式規避徒長、控制開花量等。在花后每株施用磷、鉀肥≤75 g、氮肥25 g 左右。如果決定施用廄肥或者堆肥,一定要確保其徹底腐熟且與土壤均勻混合、攪拌均勻,每株紫丁香施用量以500 g 左右為宜。每年或者次年入冬之前施加1次腐熟的堆肥,以提高土壤內養分含量。苗木栽種后要灌足水,每隔10 天灌1 次,連續澆灌3~5 次。每次澆水后進行松土保墑,這是促進土壤溫度上升的可行措施之一,能為新根快速長出創造有利條件。以后每年春天、芽萌動以及開花前后均需要澆1 次透水。定西市4—6 月為紫丁香生長旺盛且開花階段,每月均要對種植地澆灌2~3 次透水,7 月以后步入雨季時,要做好田間排水防澇工作。
一般于春季發芽前修剪丁香花,通常是剪除密枝、畸形枝、干枯、病弱枝等,借此獲得長勢良好的分枝及促進其更新過程。花謝以后,如果不留種可以一并剪除殘花連帶花穗下方2 個芽,還要疏除局部內膛過密枝,一方面有益于通風及提高透光效果,另一方面也能使樹形更具美觀,對新枝萌發與花芽形成起到促進作用[4]。落葉以后剪掉病蟲枝、枯枝,對徒長、重疊、過密枝等適度進行短截處理,確保枝條勻稱分布、樹冠圓整,這是來年茁壯生長和盡早開花的重要基礎。
細菌或真菌性病害在紫丁香生長階段較為常見,病種以凋萎病、葉枯病等為主,可以在發病之前噴灑1~2 次波爾多液,把漂白粉撒在灌叢下方。蚜蟲、袋蛾、刺蛾是紫丁香的主要害蟲,可以采用25%亞胺硫磷乳劑進行防治。
紫丁香具有較高的觀賞與綠化價值,廣泛用于城市園林建設,不論是在紫丁香育苗還是栽培階段,均要嚴格按照技術規程操作,在其他指標沒有形成顯著差異的情景下,通過撒播能明顯提高播種面的生長量,苗木移栽以后加強田間管理與病蟲害防治,確保紫丁香健壯、茂盛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