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文玉,李海榮
(甘肅省瓜州縣種子管理站,甘肅瓜州736100)
向日葵屬菊科作物,具有耐鹽堿力強、耐旱、耐瘠薄等特點。隨著瓜州縣種植業結構的不斷調整,向日葵種植面積逐年擴大,已成為瓜州縣農民增收致富的主要經濟作物之一。為滿足廣大農民對食用型向日葵新品種的需求,瓜州縣種子管理站經過連續幾年的試驗、示范,初步總結出了一套適宜瓜州縣種植食用型向日葵的栽培技術規程,以提高食用型向日葵的產量和品質,增加農戶收益。
向日葵由于自身特征特性,對土壤的要求不嚴格,但向日葵是異花授粉作物,為了保證高產、穩產,最好選擇不是重茬的地塊集中連片種植。前一年秋冬季灌足底墑水,春季地表解凍后及時整地,整地質量達到“松、平、細、碎”。施足基肥,一般施顆粒磷肥750 kg/hm2、磷酸二胺225~300 kg/hm2、磷酸鉀120~150 kg/hm2、硼肥3 kg/hm2作基肥,有條件的可以用農藥對土壤進行殺蟲滅菌處理。適時鋪膜,在瓜州縣4月上旬鋪膜,要求膜平、膜邊壓實,以防風吹揭膜。
根據瓜州縣3個不同生態區域、不同土壤類型和不同栽培條件等特點,在向日葵種植品種的選擇上,一定要嚴把質量關,選擇中早熟矮稈、抗逆性、早產性、商品性好、優質高產的品種,嚴禁選購未經瓜州縣試驗、示范和沒有通過農業主管部門登記的品種,以免造成減產減收。
當5 cm地溫穩定在10℃時播種,東片根據情況一般可在4月20日左右播種,西片在4月25日左右播種為宜。
人工點播,每穴1粒,播深3 cm,然后覆土。
近年來種植采用145 cm膜,一膜種3行,行距60 cm,株距35~40 cm,播量49 500~52 500株/hm2,保苗42 000~45 000株/hm2為宜。
及時間苗、補苗、定苗是保證苗全、苗壯的重要環節。1對真葉時開始間苗,2對真葉時定苗,病蟲害較嚴重或鹽堿地塊,定苗可在3對真葉時進行,定苗遵循“不留雙苗、拔除弱苗、病苗,留長的整齊一致的壯苗”的原則,一般保苗42 000~45 000株/hm2即可。一般情況下不建議補種,如果缺苗嚴重時,應及時補種,可采用溫水浸種催芽補種,補種時建議挖穴、補水、點種、覆土、輕鎮壓一次完成。
向日葵一般情況下苗期不澆水,實行蹲苗,促使根系下扎,植株粗壯,控制株高,防止后期倒伏。頭水控制在現蕾以后6月中旬左右,開花期澆二水,盛花期或灌漿期澆三水,后期可根據地力情況決定是否澆水,澆三、四水時應選擇在無風天進行,注意淺澆水及時排除田間積水防止后期倒伏,向日葵一般全生育期澆3~4次水。向日葵是需鉀肥較多的作物,鉀肥不足會造成植株生長不良,抗逆性差,產量品質明顯下降。因此,在現蕾開花期要重施鉀肥,一般在現蕾期澆頭水時一次追施尿素150 kg/hm2、鉀肥75 kg/hm2,開花結束后根據情況可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
向日葵屬于異花授粉作物,開花期采取必要的輔助授粉措施是高產的保證。
6.1.1 引蜂傳粉 1箱蜂群能承擔0.33~0.4 hm2地的傳粉任務,在開花季節把蜂箱均勻分布在向日葵田附近100 m左右,蜜蜂越多授粉效果越好,注意在蜜蜂傳粉期間不要使用化學農藥。
6.1.2 人工輔助授粉 一般在田間開花達到75%以上、單盤開花2~3 d后早上9—11時可進行一次授粉,以后每隔3天進行1次,共授粉2~3次,即可達到預期的效果。其方法:用直徑8~10 cm圓形硬紙板上面鋪一層棉花后,再包上一層干凈的紗布或柔軟的棉布,用線系好就成一個“粉撲子”,用時一手握住花盤背面脖頸處,另一手用粉撲子在花盤上面輕按幾下,用同樣的方法采幾株花的混合花粉,就可逐株在花盤上輕抹授粉了,或帶毛手套輕抹花盤授粉(效果沒有前面的方法好)。
下部葉片前期主要為根系提供養分,后期作用不大,因此后期如果打掉下部老葉,可以增加通風透光,對防病增產非常有利,可將下部老葉、黃葉、病蟲害葉及無功能葉及時打掉。
瓜州縣向日葵主要受霜霉病、蚜蟲、向日葵冥影響較大。霜霉病可用25%甲霜靈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霧防治。蚜蟲可用50%辟蚜霧可濕性粉劑2 000~3 000倍液,或25%蚜虱絕乳油2 000~3 000倍液噴霧防治,每隔5~6天噴1次,連續噴2~3次。向日葵冥可用敵殺死乳油、速滅殺丁乳油等噴霧防治,一般在開花前后噴藥防治,噴施部位以花盤為主。
當向日葵舌狀花脫落、果皮變硬、花盤黃褐色、花盤背面呈淺黃色、葉片發黃下垂時,向日葵即達到生理成熟,此時應進行收獲,一般在8月上旬至8月中旬收獲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