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強 裴素儉 祝鐵鋼 王 悅 林紅軍
(衡水學院生命科學學院 河北 衡水 053000)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雞蛋、雞肉、豬肉、牛肉、魚、蝦、牛奶等食品的需求不斷增加。此類食品需求量增加,帶動了蛋雞飼料、肉雞飼料、豬飼料、奶牛飼料、肉牛飼料、水產飼料等各種飼料行業的發展。據統計,我國飼料產量從1980年的110萬噸增加到2020年的25276.1萬噸,平均每年增長629.15萬噸。自從2011年我國飼料產量超過美國,我國已經連續多年成為世界第一大飼料生產國,飼料產量約占全球總量的1/5。近幾年來,受到非洲豬瘟疫情、中美貿易戰、新冠疫情等各種不利因素的影響,我國飼料產業受到嚴重的影響。在此形勢下,飼料企業只有通過積極的轉型升級,才能迎來更好的生存和發展,從而促進社會的不斷進步。
2.1 國際貿易受阻,原料來源風險增大。我國是飼料生產大國,也是飼料原料需求大國。飼料的主要原料有玉米、魚粉、大豆、豆粕、乳清粉、油脂、肉骨粉、氨基酸、雜粕、谷物等十多個品種[1]。目前,許多原材料都需要從國外進口。例如,我國每年從巴西、美國、阿根廷等國家進口的大豆就超過了1億噸。2020年新冠疫情對各國經濟產生了嚴重的沖擊,造成了全球各個行業供應鏈的緊張。一些國家,包括大宗飼料原材料出口國,都紛紛下調甚至取消了對國外的出口。在我國產量不能滿足要求、國際飼料原料供應鏈受沖擊的情況下,飼料原料來源風險增大。
2.2 質量監控不到位。雖然我國制定了《飼料衛生標準》《飼料與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飼料藥物添加劑使用規范》等一系列的法律法規,許多飼料企業也按照要求制定了過程質量監控、產品質量控制體系,但是這也意味著飼料企業生產成本的增加,對于許多中小型飼料企業來說是一個難題。為了節約成本,許多中小型飼料企業存在著應付了事的情況,甚至有弄虛作假的現象,當地的監控部門處于“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狀態,從而導致質量監控不到位。
2.3 技術人員不穩定。飼料質量的檢測與新品種飼料的研發都需要技術人員的參與,但是許多飼料工廠建立在鄉鎮或者農村。這樣的布局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節約企業成本,但是對于技術人員的招聘產生了不利影響。許多企業雖然積極招聘技術人員,但是絕大部分應聘人員都會因為公司位置偏遠、工資待遇不高而拒絕?,F有的部分技術人員也因沒有晉升空間、沒有外出交流培訓的機會、企業負責人不重視等原因而離職,造成技術人員的不穩定。
2.4 產品結構單一,企業競爭力不強。近年來,我國飼料產業得到了快速發展,飼料企業的數量不斷增多。目前,國內的飼料企業主要以中小企業為主,中小企業雖然有人力成本、企業運行成本較低等優勢,但是卻面臨著一系列的問題,特別是資金方面的壓力。對于中小型飼料企業,一旦有富裕資金,就會將資金集中用于成熟產品的擴大生產,從而造成企業產品結構單一,競爭力不強。在飼料企業沒有得到充分發展之前,養殖業對飼料需求量比較大,即使飼料企業的產品相對單一,也會得到快速發展。但是一旦飼料行業達到飽和,飼料企業間的競爭就會不斷加劇,在此情況下,中小企業的競爭劣勢就會暴露。
3.1 提高飼料產品質量,縮小對外依存度。針對國際貿易受阻、原料來源風險增大的問題,我國應該積極引導農戶種植大豆等飼料原材料,減少對國外的高度依賴。一是可以通過向農戶推廣高產新品種、提供種植技術支持、為合作社提供資金等方式,提高我國大豆、玉米等飼料原材料的產量,從而減少對國外的依賴。二是高度重視飼料的運輸及加工,積極研發先進的飼料原材料加工和保存工藝,從而有助于飼料產業的長遠發展[2]。三是國家應該積極鼓勵飼料貿易公司與農作物生產地之間的交流,利用企業本身的各種資源和先進技術,建立新產品研發和農戶技術服務支持體系,從而促進高品質原材料的生產。四是積極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貿易合作,擴大飼料原材料的進口渠道,從而保證購進飼料原材料的安全。只有提高自身飼料產品質量,減少對外依存度,才能不斷優化飼料行業結構,起到轉型升級、促進社會發展的作用。
3.2 切實強化飼料產品質量的安全監管。政府部門應該積極督促,健全飼料質量安全監管相關制度,推行部門聯合“雙隨機、一公開”的監管制度,同時強化互聯網監管的應用,建立行政許可、行政處罰、監督抽查等信息公開機制,全面對接企業信用信息平臺,不斷提升安全監管能力和水平[3]。飼料是畜禽的“糧食”,飼料產品質量直接關系畜牧業健康發展和肉食品質量安全,因此,只有強化了飼料產品質量監管,才能更好地服務于畜牧業,才能保障肉食產品的質量安全。
3.3 建立健全企業員工晉升制度,提高技術人員的地位。飼料行業看上去似乎技術含量不高,但實際上是靠技術驅動的。無論是飼料配方、原料還是核心的添加劑,對技術的要求都非常高。而技術人員在飼料企業的產品質量控制和新產品的研發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因此,重視技術,重視技術人員,是企業領先行業快速發展的重要基石。當前,飼料企業需要擺脫家族式的管理模式,與現代企業管理方式接軌,組建高水平的專業研發隊伍,建立健全企業人員特別是技術人員的晉升制度,給予員工一定的獎勵,提高員工對企業的認同感。只有企業注重技術,注重技術人員,營造廣納人才、重用人才的企業氛圍,才能留住人才,才能讓企業得到不斷的發展[4]。
3.4 進行產品轉型升級。加快飼料標準化體系建設,促進落后產能停產和淘汰,引導建設高標準、高水平的飼料企業,從而建立一大批具有先進飼料生產理念、成熟生產技術的優秀的知名的企業,提升我國飼料行業的綜合競爭力和影響力,從而促進全國畜禽水產及養殖業的轉型發展,同時飼料企業也要跟上時代的步伐,充分利用好“互聯網+”,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現代技術,提升企業的生產效率,節約生產成本,提升飼料的后期服務質量。只有緊跟時代步伐,不斷提升企業的競爭力,減少對環境的污染,才能實現當今社會提倡的轉型升級的要求。
飼料行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產業之一,是現代畜牧業和水產養殖業發展的物質基礎,同時連接著種植業,是農業產業鏈的重要環節,直接關系著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飼料產業的不斷發展,能間接地促進種植業和畜牧業發展。同時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這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促進社會的穩定和發展。在新冠疫情肆虐、物流運輸相對不暢、國際貿易沖突不斷加劇的形勢下,只有積極加強飼料產業的轉型升級,才能達到保就業、促發展的目的,才能更好地促進社會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