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健康 張 輝
(衡水學院生命科學學院 河北 衡水 053000)
新時期,各行各業高速發展,新業態新技術層出不窮,催生了對專業應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產教融合模式是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養的重要方式,也是有效路徑,對于實現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目標,契合市場主體對人才的需求等具有積極意義。在產教融合的背景下,院校通過與政府、企業以及行業協會等主體溝通合作,搭建形成協同創新平臺,有利于提高人才培養的成效,實現人才培養的目標,促進院校發展,又能源源不斷地為企業提供更符合其需求的優質專業人才,亦能夠形成推動行業整體發展進步的強大動力。
現階段,應用型本科院校與其他主體在合作搭建協同創新平臺的過程中遇到了一些難題,影響了人才培養工作的開展,也不利于形成各方共贏的局面。基于此,結合實踐中應用型本科院校產教融合模式下構建協同創新平臺的問題,探索可行的解決策略,以期提升人才培養的質量和效率。
產教融合是產業與教學結合起來,通過產業為教學提供實踐基地,通過教學為產業提供理論支撐,兩者共同作用,培養兼具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的優秀人才,從而將學校辦成集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科技服務等為一體的產業型實體經濟。在這一模式之下,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方向的本科院校,致力于搭建協同創新平臺,有著積極意義。
1.1 可以實現資源的整合與優化。構建協同創新平臺過程中,包括政府、高校、企業及行業協會等在內的多元主體均參與其中,且發揮出自身的優勢,提供各種一手資料和優質資源。通過平臺,實現了創新資源的共享及流通,利于資源的整合與優化,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出創新資源的價值。
1.2 利于科研創新及成果轉化。依托協同創新平臺,高校及企業不僅可以展開合作研究和開發,進行技術創新,從而形成有價值的科研成果,而且還可以構建完善的成果轉化機制,使企業從中受益,也能推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形成促進我國經濟進步源源不斷的動力和支撐。
1.3 實現人才培養與學術交流。協同創新平臺的構建,是對產教融合模式的深化,也是校企合作的有效方式。通過這一平臺,高校提供優秀的科研人才,企業提供社會實踐的工作崗位,學生也能獲得理論方面的熏陶以及實踐操作的機會。長遠來看,這也是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有效渠道。此外,協同創新平臺匯集優秀的師資,有理論方面頗有建樹的專家教授,也有實踐經驗極為豐富的企業人才,在這一過程中,不同主體可以深入地溝通交流,實現思想上的碰撞,也利于取長補短,提高參與人員的能力素質,發揮學術交流的積極效果。
盡管產教融合模式下,高校協同創新平臺的構建有優勢有意義,但也不可避免地面臨阻力和難題,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 理念思想轉變難。在產教融合模式下,應用型本科院校要構建協同創新平臺,并且引導這一平臺發揮出積極作用,需要建立在科學先進的思想基礎上。如今,在人才培養理念以及協同創新平臺的構建方面,各方主體都有一些錯誤的認知。高校有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現實需求,因此大多積極地展開創新活動,也會主動與企業進行合作,安排學生進行社會實踐。但高校大多更為關注重視學生理論知識的學習,對于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缺乏關注和重視。企業參與協同創新平臺構建,主要是想要獲得先進的技術,而對人才培養方面則關注度不夠,為高校學生提供的實踐機會也有限。政府及行業協會等主體,多認為協同創新平臺的構建與自身關系不大,參與積極性也不夠高。
2.2 利益訴求難協調。協同平臺構建過程中,高校與企業作為不同的利益主體,在訴求上存在差異。高校有技術研發和專業知識的優勢,而企業則有規范的流程管理,有良好的市場前景。但雙方均想要占領信息的高地,想要以此來獲得更多的收益。高校想要通過協同創新平臺的構建,實現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目標,企業則更多的希望獲得高校的先進技術、優秀人才,但在協調創新平臺的運行過程中,雙方均可能會因無法獲得最佳的收益而有所不滿,甚至可能因此而產生矛盾,影響了協同創新平臺的構建與運行。
2.3 政策支持保障弱。產教融合模式下,應用型本科院校與企業積極參與構建協同創新平臺,需要政府的引導和保障。實踐中,政府在這一方面的工作仍不夠深入,在各方主體融合的環境保障、資金保障、法律法規保障、政策保障等方面所采取的措施比較少,因此也影響了校企合作的積極性,也不利于協同創新平臺的構建以及產教融合模式的穩定運行。
2.4 監督評價不完善。產教融合模式下,要想實現協同創新平臺高效有序的運行,確保各主體均能發揮出積極的作用,建立相應的監督評價體系十分關鍵,形成對高校、企業、學生等的客觀評價?,F階段,在協同創新平臺建設的過程中,恰恰缺失了這樣的監督評價機制,由此也無法對各主體進行有效評價,又進一步影響了產教融合的實現,不利于應用型人才的培養。
3.1 轉變觀念,各方主體形成科學的人才培養理念。在人才培養理念上,應該引導各方主體轉變觀念。應用型本科院校本就是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標和方向的高校,在人才培養的理念上,尤其應該體現出對產教融合、協同創新等模式的關注和重視。企業及行業協會,基于自身發展及行業進步的需要,也應該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參與到人才培養的工作中,從而與院校形成合作共贏、協同創新的人才培養模式,實現各方共贏。
3.2 各方參與,搭建形成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平臺。政府、高校、企業以及行業協會等主體,都應該參與到協同創新平臺的建設工作中,積極搭建各方共贏的平臺,確保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可以長遠高效地運行下去,從而實現高校“應用型”“專業性”的人才培養目標。
3.2.1 形成正式合作機制。協同創新機制下,“知識產權”是紐帶,是高校與企業合作的基礎,“技術創新”是核心,是各方利益協調的本質,而正式的合作機制,則是將各方匯聚在一起,整合資源,互通有無,從而實現協同創新與人才培養目標。高校及行業企業負責人,可以成立協同創新領導小組,商討與協調創新平臺相關的各項事宜,積極深入的溝通,共同決策,形成合作共贏的工作模式。
3.2.2 搭建優質合作平臺。產教融合模式下,應用型本科院校已經認識到了協同創新平臺搭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實踐中,各方主體的合作存在內容層次不清、合作力度廣度不夠、合作積極性不高等現實問題,因此也無法搭建形成優質的合作平臺。要解決這一問題,需要建立由政府、高校、企業、行業協會等共同參與組建的合作委員會,在此基礎上建立優質完善的合作平臺。
3.2.3 協同實施開展工作。在協作創新平臺運行過程中,各主體均應積極參與其中,協同實施、共同開展工作。以學院和企業帶頭人、科研骨干為核心,主要負責科技研究、課題申報、人才培養方案設置和課程建設等方面的工作。企業則應該成為平臺建設的應用主體及受益主體,為協同創新平臺構建提供資金等方面的支持,并且可以優先享有科技創新的成果,實現技術成果的順利轉化,也利于各方主體共贏。
3.3 政府主導,建立健全政府政策支持保障體系。在產教融合模式下,要搭建各方主體共同參與的協同創新平臺,要發揮出合作的優勢,助力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這就需要政府的積極引導,以及強有力的政策支持和保障。在協同創新平臺的構建過程中,學校、企業是最常被提及的,反而政府及行業協會所受到的關注度不高。事實上,政府的主導,以及在政策等方面所提供的支持和保障是不可或缺的。如果沒有政府職能的履行,各方的合作也可能猶如散沙,凝聚力不夠,平臺也很難成功搭建起來。
政府要發揮自身的主導和推動作用,為各主體共同參與協同創新平臺的搭建“穿針引線”。可以積極地為院校及企業之間開辟溝通交流的通道,為兩者的合作指引方向,起到高屋建瓴的積極作用。政府的推動,可以打消各方合作的顧慮,也能推動各方開展技術創新的實踐活動。同時,政府也要鼓勵創新,為協同創新平臺的搭建以及協同實施工作的開展提供政策等方面的支持。政策的支持猶如強心劑,使高校及企業對于協同創新平臺的搭建、產教融合、人才培養等活動充滿了信心,也有了期待。通過政府政策的引導,以及各方面保障,亦能夠克服各方合作中的阻力,突破瓶頸,推動協同創新平臺的順利構建,促進平臺在技術創新及應用型人才培養等方面作用的發揮。
3.4 強化監督,建立完善的評價監督機制。要實現產教融合模式下應用型本科院校協同創新平臺的積極構建與規范運行,也需要強化外部監督,建立完善的評價和監督機制。構建全面的評價體系,對各主體在協同創新平臺運行過程中的表現進行監督,對各方合作的成果進行監督。通過監督,督促學生抓住機會,提升科研創新的能力及實踐應用的水平,引導高校與企業各司其職,有條不紊地開展合作,在科技創新方面發揮出積極作用,促進知識成果的順利轉化,助力企業行業的健康發展。
產教融合模式之下,要將協同創新平臺納入到產教融合范圍之中,準確界定協同創新平臺在產教結合中所扮演的角色,以便進一步優化完善協同創新平臺,以此來提升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建設水平,促進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提升人才的綜合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