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張曉剛 陳仲偉 國家節能中心
節能作為“第一能源”,不僅可以有效減少資源消耗,還可降低污染物排放,有效推動碳達峰、碳中和。節能技術產品的宣傳推廣應用是推動用能單位能效提升、促進節能降碳、加快節能產業發展的重要途徑,對于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加快綠色發展、深化生態文明建設等具有重要意義。如何更快更好地推動節能技術產品的宣傳推廣,是當下做好節能降碳工作的一個重點。
目前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產和消費國,但是人均能源資源十分匱乏,能源利用效率較低,人均環境容量小,資源環境約束是制約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節能工作,“十一五”以來,通過淘汰落后產能、加快傳統產業升級改造和培育新動能,提高能源效率,加強重點行業能效管理,推動重點企業能源管理體系建設,通過各種途徑強化節能技術和節能產品的推廣應用,提高用能設備能效水平,極大地推動了節能降耗工作的深入開展,單位GDP能耗持續下降,2006~2019年累計降低42.5%,年均下降4.0%,節能降耗取得巨大成效。在工業領域,工藝技術裝備大型化趨勢明顯,主要工業產品中約有40%的產品質量接近或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行業先進節能技術開發和應用取得顯著突破,推動產品單位能耗持續下降。其中,火電機組平均供電煤耗已達307g/kWh,先進大型火電機組供電煤耗甚至降到270g/kWh以下,電解鋁綜合交流電耗、大型鋼鐵企業技術水平等,均已達到世界前列。
我國十分重視節能技術宣傳推廣,自“十一五”以來出臺了多項政策措施,通過行政、市場手段推動節能技術的研發推廣應用,取得了一定效果。一方面,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從多方面促進了節能技術產品的應用推廣,比如各部門的技術推廣目錄、節能產品惠民工程、節能產品政府采購、各種財政獎勵資金、稅收優惠、能耗限額標準、能效對標等措施。另一方面,在有關政策引導與推動下,企業主動性的節能減排活動顯著增多。越來越多的傳統高能耗、排污量大的工業企業已經在探索推動將生產經營活動與節能減排的要求相結合,一批行業領導企業更是將加強節能減排工作視為提升企業形象和綜合競爭力的重要途徑。
當前我國正處在由高速增長向高質量增長的轉變期,節能環保作為戰略新興產業之一,在政策、資本等的多方推動下,也步入發展快車道,成為促進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轉型調整的關鍵。目前我國節能環保產業初具市場規模,2018年突破8萬億元,2020年有望突破10萬億元。市場規模擴大的背后,是節能環保企業的飛速生長。
社會公眾、用能單位等對節能工作特別是節能技術宣傳推廣的重要性、方式手段等認識不足,導致一方面技術企業對宣傳推廣工作的重視程度不一,投入力度也不一致;另一方面用能單位獲取信息造成困難和偏差。同時,節能技術含量高,大眾對節能技術的認同也很難形成共識。
市場機制不夠健全,許多節能工作本身收益較小,分散到各個環節、相關方面就更少,加上存在不完全競爭、不正當競爭,技術企業宣傳推廣應用都比較被動。商業模式不具備,沒有形成持續有效的技術宣傳推廣和對接應用的機制。產業鏈供需兩端的信息不對稱問題較為明顯。
法律法規體系有待完善,《節約能源法》等法缺乏配套法規和判定標準。法規政策落實不到位,政策支持力度不足,體制機制還不完善。比如在招投標環節一般是低價中標,而節能技術企業在前期投入較大,價格不一定具備競爭優勢;激勵政策方面,獎勵或補貼資金的申請往往較為繁復,還有部分企業存在弄虛作假現象;技術目錄遴選機制范圍小、程度淺,缺乏后續有效手段。
節能項目在初期往往資金需求量較大,技術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投融資困難,技術開發、宣傳推廣成本高;用能單位僅僅針對節能技術改造的經濟成本高;能源價格的市場機制不成熟,這與節能效果密切相關,企業內生動力不足,節能效果有時不足以抵消節能投入。市場化程度低,許多宣傳推廣渠道都靠政府政策、資金支持推動。
部分節能技術企業對項目管理、商業運營方面投入不足、實力欠缺,企業技術、服務缺乏個性化;項目供需雙方在項目可行性、預期節能效果、評估方法等方面常常存在分歧等。節能技術相關中介機構數量少、規模小、人員素質參差不齊、服務能力不一,缺乏良好的節能中介服務環境。節能技術涉及領域廣,個性太較強、共性難找,很難形成統一有效的宣傳推廣模式,缺少統一可靠的平臺機制。
企業技術研發推廣成本高,存在金融風險;技術推廣應用比較被動,市場機制不健全,存在投資風險;技術領先企業研發高精尖技術,投入資金大、成本高、風險高;難度小的技術投入小風險小,但容易被仿制、盜版,知識產權保護風險又相對較高。對于用能單位或技術需求企業來說,市場上節能技術產品種類繁多、魚龍混雜,企業了解這些技術產品的渠道有限,存在“選擇難”的問題,節能技術被用戶認可需要花費較大精力。
健全配套法規、落實已有的法規制度和政策,進一步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尤其是針對關鍵環節和薄弱環節,制定市場規則,推動市場化運營。如健全節能標準和指標體系,為企業開展節能工作、進行考核激勵提供基礎;分行業分區域實施節能技術推廣引導,擴大遴選范圍、提高目錄的權威性,增加后續宣傳推廣力度;實施重點突破,圍繞低品位余熱利用、高效換熱、燃燒技術、變頻調速技術、節能型變壓器推廣和新型高效電機應用等量大面廣的通用技術,組織實施節能技術裝備應用示范工程,通過現場會、網絡媒體等多種形式向社會推廣,帶動節能共性關鍵先進技術推廣應用;持續推動節能產品認證,推動重點用能設備能效提升。
開展節能技術產品現場推廣活動,推進產學研合作和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建設,鼓勵節能行業龍頭骨干企業,聯合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科研單位、高等院校組建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整合各方優勢資源,集中力量開展產業關鍵共性技術和重要技術標準研發,提升產業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打造公益性、權威性的節能技術宣傳推廣基地/平臺,匯集先進適用的節能技術產品,為供需雙方提供展示對接、交流洽談的平臺。
企業更加密切聯系市場需求,實現精準研發、集中精力,形成品牌。在產品宣傳推廣方面也要針對不同行業、不同企業有所區別,實現個性化服務,提高技術匹配度。進一步注重用能單位節能改造和技術產品選用的技術經濟性。
發揮市場資源作用,充分利用各類宣傳媒體和渠道,有效舉辦各類短期、長期展會,線上線下結合,組織展示對接、宣傳推廣活動,采用豐富的手段圖文實物相結合,充分利用各類群體的特點和積極性,嘗試在行業、園區、高校專業、大中小學等不同群體中有針對性地進行宣傳推廣。
在當前國際國內經濟增長放緩,尤其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的情況下,需進一步加大對節能技術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的資金支持力度,結合各種金融產品,推動節能技術企業健康持續發展。
加強節能知識普及和宣傳,提高社會各方尤其是用能單位對節能工作的認識和重視。結合節能監察、節能診斷、節能評審、節能宣傳等工作,積極推進節能技術產品的推廣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