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頂山學院 鄭來 宋紅豫
中原特色小鎮項目是文化創意產業與本地中原文化的融合與升華,一方面,中原特色小鎮項目能促進河南鄉村傳統產業轉型發展,煥發出新的活力,與現代文化共同發展,開發新形式新創意,延長產業鏈,探索出現代化發展新形式,從而能夠達到保護和宣傳傳統文化的效果,為文化傳承做出貢獻。另一方面,中原特色小鎮項目能讓中原傳統文化再一次滲入到人們的精神生活中,帶來精神的愉悅和感動,感受到文化魅力,在潛移默化中對個人的精神進行提升,對個人氣質、人格和思想都有很重要的啟蒙作用,同時還可以帶動文化旅游,增加區域經濟效益。
2016 年7 月21 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財政部聯合發出了《關于開展特色小鎮培育工作的通知》,到2020 年爭取培育1000 個特色小鎮。當下,小鎮建設如火如荼,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目前,各級財政資金、政策措施開始向“特色小鎮”傾斜,一大批建設規劃也開始出臺,各種特色小鎮林立,不少城市都致力于特色小鎮的開發。但在大力發展建設特色小鎮的同時,必須要避免一些誤區,避免盲目建設、跟風建設。特色小鎮要有真正的河南文化特色,有生命力,有長久的吸引力。本文以中原特色小鎮的建設為例,探究如何把中原文化的寶藏作為特色小鎮建設中的助力要素,如何開發保護河南鄉村的特色民俗文化資源,如何用具有中原本土文化特質的鄉土文化來建設美麗鄉村,助力鄉村振興。
在多元文化交流頻繁的寬松文化環境當中,中原特色文化作為絲綢之路文化遺產具有重要的文化戰略地位,也具有世界性,是我們今天發展中原文化產業的寶藏。將這些特色文化融入中原特色小鎮的建設中,形成區域色彩鮮明的中原特色文化產業,有著鮮明的現實意義。
我們通過采用SWOT 分析法,來分析河南特色小鎮建設的優勢、劣勢、機會以及潛在的威脅,為特色小鎮的建設提供重要的參考價值。SWOT 分析法屬于定性分析方法的一種,為項目的可行性研究提供重要依據。
一方面,河南省地處中原腹地、中華文明的腹地,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豐富的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使得中原文化在民間擁有廣大的群眾基礎,其中不乏古絲綢之路歷史遺跡鏈上的重要文化遺產。農耕文化、佛教文化、工藝文化、汝瓷鈞瓷、魔術表演、戲劇戲曲等眾多文化元素多元并存。中原多元文化交流往往碰撞出創意的火花,有利于打造文化薈萃的舞臺,推動文化傳承發展,激發“文化+旅游”的效益疊加,拉動經濟增長。這些都是中原特色小鎮建設發展建設的寶貴文化支持和資源。另一方面,近年中原特色文化小鎮的發展受到一定程度的重視,也打造了一些有一定影響力的特色小鎮,如伊川“青銅小鎮”等,但是當前河南產業發展階段仍以傳統產業為主,新興產業起步較晚,旅游資源開發不夠充分,成熟運作的文化項目案例較少,成熟可靠的運作經驗也較少。河南文化產業面臨著文化凝聚力薄弱、文化傳播力較低、文化創新力滯后等問題,從而難以充分發揮中原文化的歷史優勢。同時,河南省居民文化消費能力總體偏低,觀念相對滯后,受區域文化發展水平的限制,人們的文化消費占家庭日常支出比重較低,文化消費還有待進一步提高。
河南特色文化內容形式多樣,具體包括政治文化、飲食文化、姓氏文化、居住文化、戲劇、宗教文化、民俗和語言文化。將這些特色文化融入河南特色小鎮的建設中,形成區域色彩鮮明的特色文化產業,有著鮮明的現實意義。
針對這一目標,河南特色小鎮的發展建設可以從功能集聚區和互動聯系區的打造、科技引領現代服務中心的打造、文化提升發展區的打造、生態引導旅游觀光區的打造等方面著手。
功能復合主要是指在特色小鎮建設中,要先適應具體地域的發展規劃,充分做到多功能發展規劃,結合前期調研,進行功能定位和制定發展目標,打造功能集聚區和互動聯系區,增強特色小鎮所在地的活力。科技引領是指在建設特色小鎮時,要充分發揮河南省相關小鎮的優勢文化資源和省內專業院校資源,在提供現代化服務的同時,將科技作為地區特色,以科技引領高素質人才和高端科技企業的進入。文化提升是指在特色小鎮的建設中,一方面,注重中原傳統文化的傳承與提煉提升;另一方面,在延續傳統文化的同時,注入現代文化新元素,結合傳統文化、科技文化和都市文化,塑造全新的人文特色區域。生態引導指的是在特色小鎮的建設中,要充分保護小鎮現有優良生態景觀資源和醇厚的人文資源,通過優美的生態環境和怡人的人文環境,吸引追求環境品質的企業和個人,打造高品質的特色小鎮環境。因此,特色小鎮建設中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在特色小鎮建設中將中原文化與多元文化元素相融合,充分借力政府支持,走“以企業為主體,政府監督和社會廣泛參與”的發展路線,采用保護和開發有機結合的方式進行有序地、充分開發地區文旅資源,解決旅游資源開發不充分的問題。
利用先手優勢,及時掌握發展先機,占領消費者市場,精準定位消費者群體,制定出符合消費者需求的文化旅游產品。充分利用第三產業發展拉動就業,優化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有效提升地區經濟GDP 水平,增加居民收入,從而有助于引導居民進行文化消費,提升文化消費水平。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當前河南省鄉村的發展提供了嶄新的機會和便捷的通道,悠久的鄉村民俗文化也為河南省鄉村發展和特色產業建設指出了一些有益的參考路徑。但河南省鄉村的特色小鎮建設,仍缺乏科學有序的挖掘利用,還存在區域特色意識薄弱、文化認同感不強、民俗認同中的互動機制欠缺、本土傳統重建不足等問題。因此,做好全面的戰略規劃,時刻關注市場信息并及時作出應對策略,不斷創新尋求創意,才能有望在市場中站穩腳跟。
目前,河南省正面臨著產業升級的困境。一方面,逐漸淘汰一些高耗能、高污染產業;另一方面,文化創意產業日漸興盛,特色小鎮日益增多,諸多政策紅利為河南省的供給側改革帶來了新的發展契機。各種利好政策相繼出臺,同時各種特色小鎮也層出不窮。因此,筆者認為,中原特色小鎮的建設可以依據以下原則。
充分解讀各級政府關于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及相關政策,并以市場作為河南省特色小鎮規劃及后續發展的主導因素,以滿足市場需求為園區規劃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立足現實,適度超前地制定切實可行的規劃方案。按照規劃目標,全面推進,科學發展,對于某些重點項目進行統籌規劃,分步、分階段落實。
中原特色小鎮可以考慮以“文化藝術”為核心主線,以文化科技和文化時尚為主題定位,以低碳、環保、輕資產而命名,以文化旅游業、節慶會展業、對外文化貿易業為主業。主要項目包括影視節廣場、傳媒高端論壇會址、風情街等,為影視首映式、影視節、高端論壇、對外貿易等提供全方位立體式服務。
規劃時,要結合區域整體布局的要求,同時要結合地形設置、開發地塊的情況,確定區域標識或功能核心,全方位服務消費者。注重板塊復合和多脈交融。規劃時要注重地塊開發的靈活性。一方面,各功能分區條塊分割,呈現高度聚集的模式,有利于入駐企業迅速形成聚合氛圍。另一方面,注重功能的協調與配比,突出體現空間和功能多樣性特征。同時,規劃時,還要考慮以開放空間為主體,形成內部主要的休閑、生態和公共活動功能,以此發散出多條開放空間脈絡,提升內部公共空間的可達性和地塊的景觀均好性。以市場為主體,著力美化自然環境及完善生活配套設施,實現了生產、生活、生態的融合。
中原特色小鎮的建設,以區域文化為魂,以旅游為載體,以文脈傳承為擔當,力爭做到有效推動河南省產業結構供給側改革和文化與旅游的深度融合。在“一帶一路”戰略利好之下,著力將中原特色文化小鎮打造成為中原地區全域旅游示范區,從而有效推動河南省產業結構供給側改革,為河南省文化產業發展增質添效,讓中原特色小鎮成為河南省的又一張靚麗的文化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