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蘭芳
(甘肅水務山丹供水有限責任公司,甘肅山丹734100)
為了堅守18 億畝耕地紅線,近年來我國大力開展農村土地整治項目,以增加農村耕地面積,同時有效提高耕地質量[1],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目前,雖然我國很多地區都興建了大量的農田水利工程,采取了節水灌溉方式,但仍有一些地方在土地整治項目中采用傳統的渠道輸水、大水漫灌方式,導致水資源利用率較低,影響到灌溉效率[2]。因此,在當前土地整治工作中必須加強節水灌溉工程的配套建設,實現高效節水灌溉,達到農業生產的可持續發展。
山丹縣是典型的灌溉農業區,光照資源豐富,土壤肥沃,適宜種植小麥、馬鈴薯、油料等多種農作物,灌溉方式主要以渠灌為主。近些年,山丹縣大力興修農田水利工程,強化基礎設施建設,已建成初具規模的蓄、引、提、配灌溉系統。截至2019 年末,山丹縣共建成中小型水庫13 座,總庫容4 588.5 萬m3;干支渠道109 條,總長度726.43 km;渠系建筑物2 557座,機井782 眼;小型塘壩12 座,總庫容43.67 萬m3;發展節水灌溉面積達2.48 萬hm2,其中高效節水灌溉面積1.67 萬hm2。隨著馬營河大型灌區、寺溝河中型灌區等骨干工程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項目的實施,山丹縣境內的農田水利工程基礎設施得到了一定改善,渠系水利用系數達到0.61,灌溉水利用系數達到0.5。但目前山丹縣灌區大部分斗農渠都是以土渠的方式運行,很多舊機井尚未進行配套更新。總體而言,山丹縣小型農田水利設施的配套率較低,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山丹縣農村經濟的發展。根據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全縣共有斗渠1 412 條,總長1 475.7 km,其中完成襯砌長度為294 km,土渠1 181.7 km,襯砌率為19.9%。農渠4 360 條,總長2 258.8 km,其中完成襯砌長度為281.7 km,土渠1 977.1 km,襯砌率12.5%。此外,山丹縣原先建成的小型水源塘壩大部分存在著嚴重的淤積現象,而且滲漏十分嚴重,已經無法發揮應有的效益。
根據農業農村部相關文件精神,為集中力量抓好高標準農田建設,山丹縣2019 年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任務安排2 866.67 hm2,其中位奇鎮柳蔭村和朱灣村共發展高效節水建設規模695.27 hm2,主要建設內容為配套管灌面積669.4 hm2。其中柳蔭村管灌面積415.73 hm2,鋪設管道總長35 580 m,其中鋪設DN500mm(0.63 Mpa)PVC-U 干管5 631 m,DN355 mm(0.63 Mpa)PVC-U 分干管10 097 m,DN315 mm(0.63 Mpa)PVC-U 分干管2 326 m,DN250 mm(0.6 3 Mpa)PVC-U 分干管15 673m,DN200 mm(0.63 Mpa)PVC-U 分干管1 388 m,DN160 mm(0.63 Mpa)PVC-U 井水引水管465 m。新建引水渠119 m,修建進水池8 座、消力池1 座、閥門井24 座、排水井30 座;朱灣村管灌面積253.67 hm2,鋪設管道總長25 612 m,其中鋪設DN500 mm(0.63 Mpa)PVC-U 干管7 116 m,DN400 mm(0.63 Mpa)PVC-U分干管274 m,DN250 mm(0.63 Mpa)PVC-U 分干管17 719 m,DN200 mm(0.63 Mpa)PVC-U 泉水引水管436 m,DN160 mm(0.63 Mpa)PVC-U 井水引水管67 m。新建引水渠99 m,修建進水池6 座、閥門井39 座、排水井46 座。
為了實現節水灌溉在農村土地整治項目中配套后的可持續發展,必須因地制宜,增強節水實效。一是發展高效節水灌溉工程,其必須與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水資源分布以及地理條件相結合,形成不同的節水灌溉模式,同時大力推廣科學的灌溉方式,充分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3]。二是把發展高效節水灌溉與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結合起來,大力發展以節水灌溉技術為支撐的現代化農村水利工程,并幫助農民調整種植結構,通過科學規劃、合理安排,實現區域化種植、規模化生產和集約化經營,從而利于統一節水灌溉[4]。例如,山丹縣為了抓好高標準農田建設,配套建設了完備、高效的節水灌溉模式,有效提升了水資源的利用率。這種以現代化方式發展節水灌溉工程的模式具有極大的價值。
必須加大宣傳,增強農民群眾農業生產的節水意識。可利用不同的形式大力宣傳山丹縣水資源緊缺的現狀,讓廣大農民群眾切實認識到高效節水灌溉技術對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意義,同時加強宣傳節水灌溉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此外,針對農民節水意識淡薄以及灌溉水浪費嚴重的現象,還要建立科學、合理的補償機制,實行有償用水,促進高效節水灌溉的普及推廣[5]。
進一步完善土地產權制度,保持現有土地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從而激發廣大農民群眾的熱情,提高其應用節水灌溉技術的積極性。為此,工作人員應制訂切實可行的灌溉發展計劃,科學應用管灌、滴灌等節水灌溉技術,進一步優化設計,降低成本[6]。
山丹縣是全國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也是甘肅省重要油料、瓜果、蔬菜生產基地,但在農業生產中灌溉水資源浪費現象較為嚴重,不利于該地區農業的長遠發展。為了抓好高標準農田建設,山丹縣在取水方法設計、管道輸水設計及渠道防滲設計等方面都進行了優化,有效強化了項目區的灌溉節水能力,從而促進了該地區農業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