輻射危害是ICRP用于量化輻射照射對人體健康的有害影響的概念。目前的輻射危害計算方法已在2007年ICRP第103號出版物中給出定義。它是根據一個綜合參考人群的終生癌癥風險和遺傳效應確定的,并考慮到疾病的嚴重程度,包括致死率、生活質量和壽命損失年數。 在計算中使用了許多參數,這些參數的變化會對癌癥的危害產生影響,需要進行研究。文章進行了敏感性分析,檢驗12種不同參數或方法選擇對實體癌危害的影響,如終生危險計算方法、存活曲線、劑量和劑量率效能因子(DDREF)、照射時年齡、性別、參考人群、危險轉移模型、潛伏期、到達年齡、致死率、最低生活質量因子和相對無癌生命損失。通過依次改變每1個參數,對10個實體癌位點進行了系統的靈敏度計算。分析表明,對于根據DDREF、照射時年齡、性別和致死率估算的危害有很大影響。對于與基線率變化相關的風險轉移模型有顯著影響,對于風險計算方法、存活曲線、潛伏期、到達年齡、生活質量和相對壽命損失年數的影響是有限的。結論認為,這些結果對輻射防護標準是有影響的,有助于確定未來低劑量和低劑量率研究領域的優先度。目前的敏感性分析是ICRP審查輻射損害計算的基礎和評價改進輻射防護體系潛在演進的全球努力的組成部分。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1914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