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會忠 沈 萍
流言:天空出現了形似放射狀條紋圖案的云朵,有網友說這是“地震云”,預示著將要發生地震。地震云的說法在網上流傳甚廣,到底存不存在地震云?
真相:從氣象觀測的專業角度分析,可將網上給出的各種地震云歸類為以下幾種典型的云狀,即透光高積云、絮狀高積云、卷積云以及殘留的飛機尾跡。所謂的地震云與地震沒有任何關系。
網上關于地震云生成機理的描述,例如地熱轉變為云、地磁場變化生成及粒子發光等說法,從天氣動力學、云霧物理學、演體力學、熱力學等科學角度分析,均不能成立。地球物理學家也從未觀測到地震云出現時磁、熱、光的變化,因此,關于地震云產生機理的分析不符合科學原理。
天空中的云彩千變萬化,展現了大自然的神奇,氣象部門在長期氣象觀測中記載了很多美麗而奇特的云狀。每一種云的形成、變化和某種天氣的演變大多有穩定的對應關系,但是沒有充分的事實證明地震與天氣之間有內在關聯性,也沒有證據證明可以通過衛星云圖預測地震。
氣象學博士李汀認為,“地震云是個偽科學概念”。所有被指為地震云的云,在云的分類中都有對應的種屬,多集中于高積云或層積云,它們易形成波狀、絮狀、放射狀等“看起來怪異”的樣子。
所謂“地震云專家”,他們采用地震云預報的地震,發震區域往往是幾百到幾千公里,貌似“準確”。這其實是個誤區。全球平均每年發生地震500 多萬次,平均每天都要發生上萬次地震。而大于5 級的破壞性地震全球每年發生上千次,差不多平均每天都要發生兩三次。也就是說,任何人隨口說句“今天全球會發生5 級以上地震”都不會出錯,更何況“地震云專家”還把預測發生地震的時間放寬到一個月以內,因此很容易做到“次次命中”。
辟謠專家:陳會忠地球物理信息科學傳播團隊首席科學傳播專家、研究員
復核專家:沈 萍地球物理信息科學傳播團隊研究員
出品方:科學辟謠平臺(微信公眾號:Science_Fac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