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起,我國首部有關流域保護的專門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長江保護法》(下稱《長江保護法》)將正式施行。
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不僅是我們的文化搖籃,還以豐富的水資源哺育著沿岸人民。但很長一段時間以來,長江并沒有得到與之重要地位相匹配的保護。因此,盡管我國已經有為數不少的涉及長江保護的有關法律、法規及各種政策規定,但制定一部全面保護長江流域生態環境的法律,針對長江特定區域、特定問題采取特別制度措施,仍顯得尤為重要。
“制定《長江保護法》意義十分重大。”在2月23日舉行的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長江保護法新聞發布會上,全國人大環資委法案室一級巡視員王鳳春指出,《長江保護法》堅持統籌協調,在法律層面有效增強長江保護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根據黨中央有關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戰略部署,依法推動長江流域走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
《長江保護法》是我國首部有關流域保護的專門法律,不僅關系長江流域的生態環境保護,而且關系黨和國家工作大局,關系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
王鳳春介紹,《長江保護法》的實施是把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長江保護的重要指示要求和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轉化為國家意志和全社會的行為準則。
“《長江保護法》將針對長江面臨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貫徹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等理念要求,依法強化生態系統修復和環境治理,切實保障長江流域生態安全。”王鳳春說,同時針對長江保護中所面臨的部門分割、地區分割等體制和機制問題,堅持系統觀念,加強規劃、政策和重大事項的統籌協調,在法律層面有效增強長江保護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
王鳳春表示,根據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使長江經濟帶成為我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主戰場、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主動脈、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主力軍的指示要求,根據黨中央有關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戰略部署,《長江保護法》的實施是依法推動長江流域走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經濟法室副主任楊合慶介紹,《長江保護法》首先是一部生態環境的保護法,堅持生態優先、保護優先的原則。“《長江保護法》重在解決相關法律沒有涉及或者規定較為原則,但影響長江流域污染防治、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的重點領域、關鍵問題。”生態環境部法規與標準司司長別濤表示。
王鳳春介紹,《長江保護法》的立法理念、制度設計和立法工作經驗對其他流域立法包括黃河保護立法,具有重要借鑒意義。目前黃河保護立法已經納入全國人大常委會今年立法計劃,國務院有關部門正在抓緊起草工作。
《長江保護法》開辟了我國流域治理法律管制的新格局,為破解困擾長江已久的“九龍治水”窘境提供了法治解決方案。
“《長江保護法》為長江生態環境保護提供了新的法律武器,充分體現了更嚴、更高的保護要求,以及更重、更硬的處罰精神。”別濤說。
別濤介紹,《長江保護法》注重“三個突出”,即突出協調機制,明確國家建立長江流域的協調機制,負責統一指導、統籌協調;突出在相關部門、相關工作之間的共同構成,堅持網絡體系和信息的共享機制;突出在現有法律法規對部門和地方明確職責基礎之上,進一步明確各地方及各部門主要職責落實、分工負責。同時,從生態環境保護的角度,還明確了“四個禁止”:禁止在長江流域重點生態功能區布局對生態系統有嚴重影響的產業,禁止重污染企業和項目向長江上中游轉移,禁止在長江干支流干線一公里范圍內新建、擴建化工園區和化工項目,禁止在長江干線岸線3公里范圍內和重要支流岸線一公里范圍內新改擴建尾礦庫,防止風險。同時對于已經建成的與生態環保要求不符合的小水電項目,要求地方政府實行分類整改和逐步退出等。此外還提出了多方面的保障措施以及環保具體要求。
《長江保護法》涉及水污染防治、生態環境修復等方面的內容,因此如何加強它與環境保護法、水污染防治法等相關法律的銜接,十分值得關注。對此,別濤指出,《長江保護法》的施行,不會影響相關法律在長江流域的適用。
“《長江保護法》與水污染防治法、水法、航道法等相關法律相比,既有不同的側重領域,又存在較密切的銜接關系。”別濤指出,《長江保護法》與相關法律互為補充,互相支撐,是特別法、專門法與一般法的關系。
《長江保護法》旨在保護長江資源,但如果忽視發展,保護就會成為一句空話。
“《長江保護法》既是一部生態環境的保護法,也是一部綠色發展的促進法。”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綜合協調組組長王善成說。
談及如何協同推進長江的發展和保護工作,王善成指出,首先,要正確認識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的辯證統一關系。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實施5年來,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發生了轉折性變化,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這充分說明了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不僅不影響經濟發展,反而有力促進了高質量發展,這也進一步印證了長江經濟帶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的正確性。其次,要持續強化生態環境系統保護修復,夯實綠色發展基礎。通過實施《長江保護法》,統籌考慮生產、生活和資源環境狀況,從流域生態系統整體性出發,強化山水林田湖草等各種生態要素協同治理,推進長江生態環境系統保護修復,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促進長江經濟帶經濟社會綠色轉型發展。此外,還要加快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引導形成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協同推進的新模式。
“實施好《長江保護法》,就是要以法律手段堅決摒棄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經濟發展的做法,推進長江經濟帶保護好生態環境,實現綠色高質量發展。”王善成說。(據《法治日報》、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