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貓國家公園阿壩管理分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 馬巧玉

大熊貓國家公園茂縣導示標牌
阿壩州委、州政府深刻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樹牢“兩山”理論,堅持綠色發展,著力打造阿壩州“大九寨、大熊貓、大草原”品牌形象,突出“熊貓家園·凈土阿壩”定位,堅定不移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扎實推進大熊貓國家公園阿壩片區建設。
加快構建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和以大熊貓為核心的生物多樣性保護新格局,切實加強大熊貓國家公園建設。
理順管理體制,健全管理機構。2020 年4月22日,經批準,設立大熊貓國家公園阿壩管理分局。按規定,設立分局黨組和黨支部,組建分局領導班子,配備中層干部,轉隸工作人員23人。設立汶川、茂縣、松潘、九寨溝4個管理總站,下設20個保護站。
劃定公園范圍,明確管控邊界。將4 縣共14個保護地劃入了大熊貓國家公園,總面積59.64萬公頃,占全州棲息地面積93.6%。實行分區管控,其中:核心保護區面積48.76萬公頃,一般控制區面積10.88萬公頃。
強化保護修復,提高棲息地質量。常態化開展野生動植物及棲息地保護工作,并及時開展防火、反盜獵、反采筍等專項行動。提高科技支撐,安裝紅外相機等在公園內,多次多地拍攝到大熊貓等活動影像資料。投資1.69億元,開展保護研究園、科普監測站、信息化監控系統、棲息地植被恢復、主食竹基地、大熊貓廊道等建設,恢復植被1.63萬畝,生境保育(竹林復壯)2.03萬畝,建設竹產業基地1.01萬畝。
強化環境保護,維護生態安全。組建全國首個大熊貓國家公園法庭—大熊貓國家公園臥龍法庭,設立九寨溝縣人民檢察院生態聯絡站,嚴厲打擊破壞大熊貓國家公園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違法行為。嚴格項目建設準入,清理和分類處置片區內小水電、虛擬貨幣、礦業權,清理處置片區內違法違規項目、違規搭建、開荒、施工占地等問題。
廣泛開展協作,加強優勢互補。州政府與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科研院所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開啟在大熊貓保護研究的全面深入合作;投入資金1102萬元,實施科研項目22個,為進一步加強保護和科研奠定基礎。
擦亮金字招牌,助力全域旅游。立足“大九寨”“大熊貓”世界品牌,突出大熊貓主題文創,制作《大熊貓國家公園(阿壩片區)宣傳片》和熊貓家園主題歌曲《山水搖籃》,建設大熊貓國家導示標牌,提升阿壩州“熊貓家園.凈土阿壩”IP品牌影響力,助力全域旅游發展。探索建立共建共管機制,提供生態管護公益崗位949個,戶均增收10000元。

大熊貓公園丹云霞

大熊貓

川金絲猴
10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上宣布正式設立大熊貓國家公園,為高質量建設大熊貓國家公園這個國之大者,我們將持續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始終堅持新發展理念,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整體保護和系統治理,努力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新局面。
持續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系列講話精神,全力推進大熊貓國家公園阿壩片區建設。以“生態文明”“國家公園建設”“生物多樣性保護”為關鍵詞,反復學習,深刻領會,把建設大熊貓國家公園的政治責任主動抗在肩上,把筑牢思想之基、強化保護之效、謀好發展之策貫穿國家公園建設全過程,努力構建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
堅決貫徹執行中央、省決策部署,順向推動大熊貓國家公園及臥龍體制改革。嚴格按照中央、省關于大熊貓國家公園機制體制及臥龍改革要求,進一步理順州、縣管理體制,加快基層管理機構編制、人員落實落地,順向推動改革,建立高效運轉、權責明確、溝通順暢的大熊貓國家公園管理機構。
持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冰整體保護和系統治理,系統保護原真性、完整性、多樣性。加強片區山水林田湖草沙整體保護,落實保護責任,細化保護措施,不斷優化以大熊貓為主的野生動植物生存環境,擴大大熊貓及野生動植物的生存空間和活動范圍,保護生物多樣性;加強片區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在關鍵廊道區開展生態修復,改善林分質量,增加植被種類,形成自然生態系統保護良性循環。
堅定“保護等級最高、保護強度最大、保護層級最高”理念,全力做好環境保護工作。全力配合發改、自然資源做好片區內小水電、礦業權的清理處置工作,確保如期完成任務;分類處置園區內違法違規項目、違規搭建、開荒、施工占地等問題;以最堅決的態度、最嚴實的舉措,講政治、講原則,不打折扣、不搞變通,全力整改環境問題。
做實做細大熊貓國家公園總體規劃,明確工作任務,推動國家公園高質量發展。加快完成“阿壩片區”勘界定標和本底調查,摸清片區內資源狀況,編制《大熊貓國家公園阿壩片區總體規劃》,推進公園建設工作落實落地;依托“大熊貓”金字招牌,開辟主題文創陣地,建設科普教育基地、自然體驗基地和生態文化小鎮。建立共建共享機制,通過開發公益崗位、特許經營等方式,加快原住居民生產生活方式轉變,增加經濟收入,共享生態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