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鄧陽川 柳寧 樊波
古樹名木是林木資源中的瑰寶,是自然界的璀璨明珠。從歷史文化角度看,古樹名木被稱為“活文物”、“活化石”,蘊藏著豐富的政治、歷史、人文資源,是一座城市、一個地方文明程度的標志;從經濟角度看,古樹名木是我國森林和旅游的重要資源,對發展旅游經濟具有重要的文化和經濟價值;從植物生態角度看,古樹名木為珍貴樹木、珍稀和瀕危植物,在維護生物多樣性、生態平衡和環境保護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年來,在省、市林草主管部門的精心指導下,在利州區委、區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利州區林業局深入貫徹落實《四川省古樹名木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和各級政府對古樹名木保護的工作要求。精心組織研究,周密策劃部署,構建起政府牽頭、林業部門負責、行業部門配合、鄉鎮屬地管理,社會公眾參與的古樹名木保護責任體系,深入推進古樹名木保護各項工作落實落地落細。
扎實開展普查,全面摸清古樹名木基礎“家底”。2017年,由區林業局牽頭,聯合有關地方部門,組織對全區范圍內的古樹名木進行普查,摸清了全區古樹底數和基本狀況。截止2020 年底,全區林地面積155.1萬畝,森林覆蓋率達63.65%。各級政府認定和公布的古樹名木568株,涉及30 科、41屬、46 種,古樹群落12個,分布在11個鄉鎮(街道)和區天曌山國有林場。主要樹種包括柏木、油松、銀杏、樟木、黃連木、楓楊、皂莢、鐵堅油杉等,以柏木、楓楊、油松居多,分別有64 株、78 株、78 株,占比38.7%。全區古樹名木按保護等級分:一級38 株、占7%,二級204 株、占36%;三級326株、占57%。按生長場所分:城區11株、鄉村557株。按權屬劃歸分:國有86株、集體269株、個人193 株;按長勢分:正常株538 株、衰弱株28株、瀕危株2株;按生長環境分:良好423株、較差145株。
精心整理數據,建立健全古樹名木身份“檔案”。組織精干力量對普查結果開展整理、分析、匯總,據此對全區568株古樹名木逐一進行登記建檔,以樹種、樹齡、胸徑、冠幅、生長勢、生長環境等信息,“一樹一檔”對每株古樹名木建檔立卡。注重收集與古樹名木有關的歷史典故、傳說、故事、神話等,并做記錄整理和宣傳推廣,進一步加深人們對古樹名木的認識,從而在全社會營造積極保護古樹名木的良好氛圍。
落實監管責任,織密筑牢古樹名木安全“防線”。切實加強日常管理,轄區379 株古樹名木由林業部門統一管護,其余189 株落實到個人負責管護,強化日常巡查檢查等措施的落實。及時進行掛牌保護,根據古樹名木信息數據庫,2020 年6月-10月,對全區古樹保護所需掛牌全面進行掛牌登記,組織相關鄉鎮(街道)和天曌山國有林場就古樹和古樹群掛牌工作進行現場操作培訓,全面完成古樹和古樹群掛牌保護工作。建立救助機制,全面調查瀕危、衰弱的古樹基本信息,組織相關專家對全區30 余株瀕危、衰弱的古樹進行包樹箍、支撐、土壤改良、病種害防治工作等保護措施,對白朝鄉楓楊古樹群的80株古樹進行了樹洞封堵。


地域分布較廣,管理難度大。全區568株古樹涉及11個鄉鎮(街道)1個林場73 個村社;城區11株,鄉村557株;散生古樹324株,群狀244株。涉及區域廣,大多古樹散布在鄉村,管護難度大。
病蟲害較凸出,防治難度大。經調查,全區有142 株古樹名木存在病蟲害,占全區古樹名木的25%,其中,以白蟻、天牛等蟲害為主。
經費相對缺乏,維護難度大。由于全區財政資金較為緊張,導致經費嚴重不足,2017年以來,林業主管部門每年投入古樹名木管護的資金有限,部分名木古樹的保護措施和管理設施以及病蟲害防治相對滯后。
健全組織機構,強化制度保障。壓緊壓實責任,強化屬地管理,依托利州區古樹名木信息數據庫健全動態監測體系,及時與古樹名木權屬單位和個人簽訂古樹名木保護責任書,明確古樹名木保護責任,常態化跟進了解古樹名木的生長狀況,發現問題及時采取管護措施,確保我區古樹名木健康生長。不斷建立健全組織機構,深化部門間協調溝通,積極報請區委編制委員會成立利州區古樹名木管理機構,加強對古樹名木的常態化、精細化管理。
深化管護措施,加強日常管理。加裝必要設施設備,古樹一般樹身高大,雷雨期極易遭受雷擊損害,在較高大的古樹上安裝避雷針,以免雷電擊傷樹木。加強支撐保護,對樹木空朽、樹冠生長不均衡、有偏重現象的樹木,在樹干合適部位加裝三角架進行保護。定期檢查樹木生長情況,及時截去枯枝,保持樹冠完整性。加大防病治蟲力度,強化日常維護,對瀕危、衰弱的古樹名木及時進行診斷和開展救助等保護措施。
加大宣教力度,促進形成共識。用好報、刊、網等媒介,通過各種渠道和方式,廣泛宣傳古樹名木的生態、科研、觀賞和價值,不斷提高公眾愛護、保護古樹名木的意識,依靠全社會的力量對古樹名木進行監管和保護;要認真組織林業部門和行業有關人員學習《四川省古樹名木認養辦法》,強化部門人員專業素養。積極推進古樹名木認養工作,鼓勵單位和個人參與古樹名木認養活動中來。要加大執法力度,采取有效措施嚴厲打擊各種破壞古樹名木的違法活動,使古樹名木的保護和管理工作走上法制化、規范化軌道。
緊抓歷史機遇,融合林旅發展。緊抓鄉村振興、“十四五”規劃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等歷史重大機遇,因地制宜、因勢利導,深化古樹群文旅融合建設,積極促進全區古樹名木充分融入文旅各項目。將白朝鄉李子壩望春玉蘭(辛夷)古樹群、魏子村沙梨古樹群、新華村歐家大院銀杏古樹融入白朝鄉月壩村鄉村旅游項目;將三堆鎮龍池村鐵堅油杉古樹群、五郎村鐵堅油杉古樹群和白龍湖庫區古樹資源融入白龍湖旅游景區文化;將龍潭鄉柏佛村云山青岡古樹群和龍潭鄉其余村的古樹資源融入芳香南山旅游項目;將天曌山國有林場油松古樹群融入天曌山風景區,充分激活和釋放古樹群的文旅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