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國寶,肯定會想到故宮里那些千百年來的古畫、瓷器。不過今天要說的,是另外一些國寶,它們的年紀可比瓷器字畫大多了,而且這些國寶往往就出現在我們生活中,甚至一點都不罕見。
這就是“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準確地說,應該叫“1999年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第一批)中所列的Ⅰ級保護植物”。
銀杏
隨處可見的珍稀植物
銀杏是國一,很多人不理解,感覺隨處可見,甚至在外國旅游也能看到銀杏,這哪里珍稀了?不光珍稀,人家還是獨苗呢!
在很久以前,世界上有很多種扇形葉片的植物,它們分布在世界的各個角落。然而,在著名的第四紀冰川襲來后,它們紛紛倒下,歸于塵土。整個銀杏綱只有銀杏這一種幸運的逃此一劫,繼續在中國大地上生息繁衍。到今天至少有數百萬年甚至上億年的歷史了。
一個綱是什么概念呢?做個不太嚴謹的類比,比如魚綱,就囊括了所有的魚,以及一些你認為不是魚的生物;昆蟲綱的種類數更以幾十上百萬計,所以銀杏綱只剩了這一根獨苗,有多珍貴可想而知。
雖然銀杏是名副其實的骨灰級植物,但是直到今天,它仍是我們重要的伙伴。到世界上各大溫帶國家看一看,銀杏都是行道樹的最佳選擇之一。
之所以選擇銀杏做行道樹,原因是很多的。首先銀杏壽命極長,病蟲害少。據說在中國境內,超過五千歲的銀杏有數十棵之多。這可能有虛報的成份,不過超過千年的銀杏樹確實不算新鮮,超過五百年的更是非常常見了。
銀杏還有一個名字叫公孫樹,這就是因為它壽命長,生長慢。從樹苗到穩定產果(實為種子)要三四十年的周期,真是公公栽樹,孫孫吃果。也正是因為長得慢,路邊的銀杏樹總能保持適當的密度和間距,不用像雪松一樣,因為長得過大幾十年就得挖掉重栽。正因為此,這種國寶才遍地開花。
銀杉水杉
巨大的珍稀古董
同樣是孑遺植物,銀杉和水杉沒有銀杏那么一枝獨秀,但也身世可嘆。
雖然都叫“杉”,但其實“一真一假”。水杉是杉科正宗,而銀杉屬于松科,和杉是很遠房的親戚,早就論不上關系了。
銀杉曾廣布于北半球的歐亞大陸,在整個北歐都曾發現過它的化石。但是,距今200-300萬年前,地球發生大量冰川,幾乎席卷整個歐洲和北美,但歐亞的大陸冰川勢力并不大成為了某些生物的避風港。這其中就有銀杉、水杉和銀杏。
1955年,我國的植物學家鐘濟新帶領一支調查隊到廣西桂林附近的龍勝花坪林區進行考察,發現了一株外形很像油杉的苗木,后經鑒定,認為就是地球上早已滅絕的,現在只保留著化石的珍稀植物——銀杉!這一消息當時有多震動可想而知。
水杉的發現還要更早一點,1941年在湖北、四川交界的謀道溪(磨刀溪),植物學家發現了幸存的水杉巨樹,樹齡約400 余年。后在湖北利川縣水杉壩與小河發現了殘存的水杉林,胸徑在20厘米以上的有5000多株。
雖然銀杉水杉都能人工繁殖,但是它們的野生數量很少,而且只出現在我國,成為國寶名副其實。要想真正一看野生的銀杉、水杉,還真的不大容易呢!
莼菜
家常便飯也國一


莼菜
即使在北方,現在吃過莼菜的人也不算少了——很多南方風味飯店都有“西湖莼菜羹”出售。但是大部分人對莼菜的印象是:一種丁字形的小蔬菜,丁字的橫中間粗,兩頭尖。
其實這是你沒有仔細觀察它。如果用筷子把莼菜慢慢展開,你就會發現它是名副其實的“微型睡蓮”了——葉子的形式和睡蓮葉非常相似,只是小。莼菜是我國土產,起源就在東南一帶。江浙、兩湖、江西、川滇等省份都有分布,不過那是以前。莼菜的生長需要水質極其清潔,一般的河湖水塘是長不了莼菜的。在我國環境條件日趨嚴峻的今天,野生莼菜棲息地越來越少,這種獨家寶貝的種質資源越來越珍貴,野生的極難碰到,能得列國家一級保護植物可見危機之一斑了。
莼菜本身沒有鮮味,但是莼菜中鋅的含量非常高。鋅有一個特殊的能力,就是能刺激味蕾,提升人對鮮味的感知力,就像我們中學化學課學的“催化劑”一樣,從頭到尾它也沒干啥,但是效果確實加倍了。所以,莼菜位列“水八鮮”之首可不是浪得虛名。
除了鮮,莼菜的美味還來源于另一個口感:滑。這種滑,很像是山藥或者木耳菜的滑,因為它們滑的原理類似——附著在食物表面的多糖類物質。這種多糖物質很是頑固,即使是高溫烹飪也難以將其破壞。正是鮮和滑,讓莼菜早早就上了中國人的餐桌,也算因禍得福,有大量的人工后代存留于世。
其實,還有很多植物、動物都和這幾樣處境相似,離我們的生活并不遙遠,但種群數量非??皯n。比如我們常說的黃胸鹀,幾十年間被海量捕捉,從和麻雀并列逐漸難得一見,成為了極危的一級國寶。對于生物多樣性應當盡量保護,尤其是那些瀕危物種,更是越來越少見的老朋友。希望越來越多的社會力量,尤其是互聯網企業能加入到宣傳、科普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隊伍中來,利用傳播覆蓋的優勢,為社會擔當更多責任,帶領更多人共同探索自然,探尋人類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