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秉江
(甘肅省山丹縣馬營河流域管理處,甘肅山丹734103)
在山洪溝道很容易發生山洪問題,從而引發山洪災害,因此需加強預防山洪災害,綜合利用非工程措施和工程措施,在保護區域落實預警工作,修建堤防護坡,落實清淤疏浚等工作。針對一些小流域的山洪溝道,因為當地缺乏充足的土地資源,河道面積比較狹窄,突出了堤防修建工作的難度。在山洪溝道治理工作中,排洪渠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不僅能提高過洪能力,同時可以減少行洪斷面,進一步提高整體效益。
一些區域的山洪渠道比較狹窄,缺乏充足的土地資源,山間溝內存在較多的居住地點,山洪災害會威脅居住點和重要設施的安全。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居住區域人口數量不斷增加,居民也逐漸增加了用地需求,但是因為地形的限制,很多居民在河岸居住,不斷搶占河道,因此需提高河道泄洪能力,防止發生嚴重的洪水災害,對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造成威脅[1]。
利用排洪渠可以降低洪水危害性,有效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要根據實際情況合理選用防洪標準,山區地形具有較大的坡度,集水時間非常短,洪水歷時也比較短,因為水流急和流勢猛,加上水流中攜帶著泥沙等,提高了水流的沖刷力,對山坡下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造成威脅。因此,要在外圍開溝攔截山洪,利用排洪渠將洪水引出保護區。排洪渠主要的工作任務是引洪、整治水溝,及時攔截山洪徑流,保護居民生命財產安全。
在山洪溝道治理工程中利用排洪渠,同時結合城市建設和水務發展規劃以及防洪規劃等,減少拆遷工程數量,可以保障區域交通的便利性,改善排洪渠的水環境,緩解內澇災害,協調社會經濟和城市發展規劃,充分發揮出水體多功能作用。
在堤線布置工作中要結合城鄉發展規劃,通過協調二者,避免發生重復建設等問題。布置防洪堤線的過程中需要結合天然河勢,避免因為人為因素改變天然河道。工作人員要結合河兩岸建筑物的分布情況以及防洪搶險的工作需要,盡量減少移民工程,創造良好的工程條件,在實際工作中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盡量減少山洪溝道治理工程的整體投資。
在山洪溝道治理工程中要落實工程防護措施,注重保護河道的村莊和耕地等,尤其要保護重要設施。例如在山洪溝道治理工程中要建設重力式擋土墻護面堤防,結合工程計算和工程經驗,控制漿砌石重力式擋土墻的頂寬,建設直立式臨水面和背水面坡,在堤岸每隔10 米設置伸縮縫,利用聚乙烯閉孔塑料板作為填縫材料[2]。
在山洪溝道治理工程中如果河道比較窄,無法進一步拓寬河道,為了保障溝道過流能力,采取排洪渠治理形式,工作人員可以縮小行洪斷面的尺寸,山洪溝道治理工程造價因此降低,襯砌處理溝道底部河床,優化排洪渠的形式。
工作人員還要結合洪峰流量和縱波等參數,利用曼寧公式計算,判斷排洪渠的水力斷面,在排洪渠側墻中建設重力式擋土墻斷面,在襯砌過程中利用水泥砂漿砌塊石。合理計算擋土墻結構,結合工程經驗控制背水面坡的比例[3]。
排洪渠涉及面比較廣,在實際工作中存在較多的影響因素。工作人員要深入工作現場,了解當地的城鎮總體規劃和山區自然流域以及山坡地形等情況,合理布置排洪渠。排洪渠主要包括明渠、暗渠、截洪溝3 種類型。布置排洪渠需要密切配合總體規劃,避免在山洪口和洪水主流道上建設廠房建筑和居住建筑,排洪渠和建筑物之間需要達到3 m 以上的距離,避免水流沖刷建筑地基。排洪渠施工要盡量利用原有山洪溝,因為山洪溝具有穩定的形狀和溝底質,如果原有溝無法滿足設計要求,工作人員需要合理整修,但是不能大部分改動,不能破壞原有的水力條件,確保通暢的排泄洪水。根據具體條件確定利用明渠還是暗渠,排洪渠通常是選用明渠形式,如果通過市區,需要利用暗渠。
排洪渠綜合整治方案包括防洪工程和水質改善工程以及景觀提升工程3 個部分。在山洪溝道治理工程中,排洪渠發揮著防洪作用。根據工程實際情況,排洪渠需要利用加高、擴寬、改線等措施,全面滿足防洪標準[4]。在水質改善工程當中,需要在河道兩岸修建排污管,構建截留系統,有效截留漏排污水和雨污混流水以及初期雨水等,分段接入建成的污水干管,高效收集旱季污水。在景觀提升工程當中,需要改造沿河景觀,優化整體形象,構建良好的景觀,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為區域發展帶來活力。
在排洪渠修建工作中,工作人員要結合水系分布情況和區域地形情況等,復核排洪渠的防洪工作,如果河段滿足行洪要求,可以保持河道原有的走向,減少拆遷工程的數量。入河口泵站和引渠發揮著排洪工作,改造引渠為調蓄池,合理調整不滿足行洪要求的河段,如果河段存在安全隱患,工作人員要結合河道清淤和截污工作要求,合理改造河道,通過局部加高和擴寬,全面滿足行洪要求。
工作人員要結合工程建設目標,利用全流域治理措施,全局統籌各項措施,優化建設截污干管,將河道沿線排水口和河流排口分段接入到污水干管,構建初雨截流系統,在旱季控制入河污水,在雨季控制面源污染,減少污染物入河數量。在截污整治工作中,要利用圍堰擋墻和總口截污以及水泵抽排等工作,避免污水進入到排洪渠,有效控制初期雨水。為了避免建設沿河截污管網之后引發河道干涸問題,優化水環境景觀,在排洪渠落實生態補水工作,保障渠道生態效果,將渠道內部殘留的污染物帶走。
排洪渠如果流經市區,需要根據不同區域的水流流態和地勢結構等情況,落實景觀提升措施和河岸綠化措施,有效改造河道景觀,提升整體形象。在景觀提升工程建設過程中,需要在河道兩端建設防浪墻。另外,工作人員需要調查民意,建成了截污工程和清淤工程之后,在明渠河道兩側建設防護欄桿[5]。
通過治理之后,利用渠道清淤和渠線調整等措施,保障山洪溝道治理工程滿足防洪標準。構建渠道沿線截污工程,完善初雨截流系統,避免在旱季河道中進入污水。實施治理之后,保障排洪渠水質滿足地表水V 類標準,滿足預期工作目標。在生態修復工程中,融合步道和游憩系統,再加上增加植物種類,突出區域特色文化,有效修復河道生態環境。
在山洪溝道治理工程中利用排洪渠,可以提高溝道行洪能力,保護沿岸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在今后發展過程中,在狹窄的溝道段可以利用排洪渠的方式,不斷提高山洪溝道治理工程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