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成云
(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農業生態與資源保護技術推廣站,甘肅臨夏731100)
近年來,臨夏州圍繞“牛、羊、菜、果、薯、藥、油菜、百合”8 大特色產業發展,培育了一批“獨一份”“特別特”“好中優”“錯峰頭”特色優質農產品。
按照“三帶三基地”建設布局,已逐步形成了沿太子山一帶的肉牛產業帶,沿洮河、黃河一線的肉羊產業帶,沿蘭郎公路一線的奶牛產業帶。2019 年,全州牛飼養量94.3 萬頭(存欄能繁母牛19.92 萬頭),羊飼養量788.8 萬只(存欄能繁母羊106.85 萬只)。2020 年8 月底,全州牛、羊飼養量分別達到72.01 萬頭、562.59 萬只。全州牛羊規模養殖場達到1 005 個(奶牛存欄100 頭以上,肉牛存欄100 頭以上或年出欄50 頭以上,羊存欄100 只或年出欄100 只以上),其中,牛養殖場436 個,羊養殖場569 個;牛羊規模養殖戶38 148 戶(肉牛存欄5 頭以上或年出欄8 頭以上,奶牛存欄5 頭以上,羊存欄20 只以上或年出欄肉羊50 只以上),其中,牛養殖戶9 063 戶,羊養殖戶29 085 戶。全州有活畜交易市場63 個,長期在省內外從事牛羊及產品販運人員11 萬多人,年交易牛75 萬頭、羊350 多萬只,年屠宰分割牛35 萬頭(牦牛17 萬頭)、羊270 萬只(藏羊90 萬只)。在清真冷鮮肉銷售中,臨夏清真牛羊肉占據了青藏地區50%的市場份額,在省城蘭州也是獨占鰲頭。大量集散交易的牛羊活畜,源源不斷從西部牧區過境銷往內地,既活躍了商貿流通,又為牛羊育肥提供了豐富的資源,是甘肅乃至西北主要的牛羊及產品集散交易中心。牛羊產業已成為臨夏州產業發展要素最全、產業鏈條最長、帶動農村經濟發展最好的產業。
蔬菜種植區域主要分布在臨夏縣北塬片、永靖縣川塬區和臨夏市城郊區,生產的蔬菜種類日益豐富,主要有瓜類、茄果類、蔥蒜類、白菜類、根菜類、豆類、葉菜類、菌類、野菜類9 大類,產品主要有黃瓜、南瓜、苦瓜、西瓜、西葫蘆、番茄、茄子、辣椒、大蔥、大蒜、韭菜、韭苔、百合、大白菜、甘藍、西蘭花、花椰菜、娃娃菜、白蘿卜、胡蘿卜、刀豆、菠菜、苦菊、油菜、芹菜、香菜、生菜等120 多個品種。臨夏州大部分地區屬溫帶半干旱氣候,西南部山區高寒陰濕,東北部干旱,河谷平川溫和。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分明,氣候適宜,晝夜溫差大,適合種植優質無公害的高原夏菜,生產的蔬菜具有風味濃郁、口感獨特、營養豐富等特點。2020 年蔬菜種植面積達到1.77 萬hm2(日光溫室7 765 座,鋼架大棚12 802 座),產量達到61 萬t,其中,高原夏菜種植面積1.26 萬hm2,產量達到47.2 萬t。
種植區域主要分布在沿太子山麓一帶,2020 年生產規模0.05 萬hm2,產值2.28 億元,帶動貧困人口2 733 人。其中,種植平菇25.87hm2,年產量0.58 萬t,產值3492 萬元,帶動貧困人口603 人;香菇20.87hm2,年產量0.56 萬t,產值5 634 萬元,帶動貧困人口888人;赤松茸0.01 萬hm2,年產量0.3 萬t,產值6 025 萬元,帶動貧困人口394 人;羊肚菌33.33 hm2,年產量109 t,產值2 180 萬元,帶動貧困人口109 人。
臨夏州永靖縣是蘭州百合的中心產區,2004 年被納入“蘭州百合”原產地域產品保護。2020 年百合留床面積0.38 萬hm2,產量達到4.34 萬t,年產值6.94 億元。
馬鈴薯是臨夏州第二大作物,主要分布在東鄉、永靖、積石山、廣河縣等干旱和半干旱區,產出的馬鈴薯塊大、質白、干物質含量高,質量上乘。2020 年種植面積達到5.13 萬hm2,產量達到38.5 萬t。
中藥材產業主要分布在康樂、和政、積石山等縣山陰區,主要栽培當歸、黨參、冬花、黃芪、金銀花等。2020 年中藥材種植面積1.53 萬hm2,產量達到11萬t?,F有中藥材加工龍頭企業5 家,農民專業合作社194 家,年加工中藥材2.39 萬t,產值約3.3 億元。
臨夏州是全國春油菜的最適生態區之一,也是生產無公害油菜及制種的理想區域,特別是以和政縣為主的雙低油菜,芥酸含量在3%以下,硫苷含量低于30 μmol/g,是食用菜籽油中最好的品種之一。近年來,主要依托華中農業大學油菜北繁基地,在和政、積石山、康樂、臨夏等縣高寒陰濕地區重點推廣種植雙低雜交油菜。2020 年種植面積達到2.11 萬hm2,產量達到8.06 萬t。
玉米是臨夏州的主要糧食作物,2020 年種植面積達到8.66 萬hm2,產量預計達到71.46 萬t。主要分布在廣河、永靖、東鄉、積石山、臨夏縣等縣的川塬灌區和半干旱區、山陰區。玉米種植已實現了品種雜交化、種子包衣化、栽培地膜化。
臨夏州四季分明,生態環境良好,全境沒有重工業和高污染企業,最適合發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發展無公害、綠色乃至有機農產品自然環境優越,生產潛力巨大。沿太子山麓一帶的和政縣、康樂縣、臨夏縣氣候濕潤涼爽、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發展赤松茸、羊肚菌等特色食用菌具有得天獨厚的環境優勢;沿黃沿洮沿大夏河灌區及蘭郎公路沿線的鄉(鎮)農業基礎設施相對完善,保灌面積較大,交通條件優越,人力資源豐富,發展規?;O施種植和高原夏菜、食用菌、瓜果等特色產業,實現南北錯峰上市銷售,具有較大的發展潛力和產業聚集條件。
臨夏州地處青藏高原向黃土高原、牧區向農區過渡地帶,屬甘肅中部地區,連接甘肅東、西部,背靠青藏牧區,牛羊交易市場有63 個,參與牛羊販運交易的人員達到11 萬人,群眾有畜牧養殖的傳統和基礎,規?;B殖已經形成較大規模,牛羊肉精深加工企業發展基礎較好,有發展畜牧養殖和開展精深加工的天然優勢。
臨夏州大部分地區適合發展露地高原夏菜,沿太子山麓一帶是生產食用菌的天然溫床,發展特色產業成本低、品質好、產量高,成本比較優勢明顯,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在高海拔地區、揚程灌區和部分干旱山區建設了高標準農田,適合發展設施生產,試驗成功了適合設施生產的品種和栽培模式,設施生產發展空間較大。
臨夏州“三品一標”獲證產品總計230 個,其中認證無公害農產品62 個,認證綠色食品168 個,“三品一標”實物總量78.90 萬t,“三品一標”認證總面積5.39 萬hm2;養殖業認證規模33.25(萬只、萬頭、萬羽),漁業認證面積54.93 hm2。永靖縣正在創建國家級有機產品認證示范縣,臨夏市、臨夏縣被列為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縣。
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對臨夏州給予了特殊的關懷和極大的政策支持,先后出臺《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民委支持臨夏回族自治州加快建設小康社會進程若干意見》《關于支持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的實施意見》,從政策支持、資金投入、對口幫扶等各個方面對“三區三州”給予了大力支持,對臨夏進行產業幫扶和投資興業,可以享受政策疊加的紅利。
臨夏州的好山好水孕育出的特色農產品主要有牛羊肉、高原夏菜、食用菌、中藥材、馬鈴薯、玉米、啤特果、花椒、百合、菜籽油等,這些產品大多出自空氣、水、土壤等沒有任何污染的大山深溝,是當地群眾的主導產業。立足臨夏州民族地區優勢,將臨夏州打造成甘肅省乃至全國優質農產品、牛羊肉、乳制品、有機肥等生產供應加工基地,特色產業與文化旅游產業融合基地。
建立標準化種植基地,根據市場對品種及種薯等需求,開展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試驗示范,積極推廣市場需求的專用、加工型品種,幫助打造區域品牌,不斷提高馬鈴薯市場競爭力。
在牛羊肉精深加工方面,構建新型合作模式,優化或者整合州內相關龍頭企業,開展深度產業合作,在精深加工、形象設計、市場銷售等方面幫助臨夏州企業發展生產、開拓市場。針對航空食品、高鐵食品、速凍食品進行市場調研、市場研判和咨詢建議。
近兩年臨夏州設施農業發展迅速,成效顯著,但缺乏高新技術及設備,影響綜合效益的提高。要引進先進技術及裝備,建立集育苗、生產、分揀包裝和冷鏈物流配送全產業鏈建設基地,形成產業化、規?;默F代智慧農業模式。
優化提升“蘭州百合”原產地域產品的市場美譽度,幫助提升品牌形象,打開高端消費市場,幫助當地群眾增收致富。
在各縣打造希望產業小鎮,充分體現保安、東鄉兩個特有民族的民族風情和各縣人文風貌,發展特色產業。
充分利用臨夏州自然資源優勢,探索“旅游+”“生態+”等模式,大力推進特色產業與文化旅游等產業深度融合,逐步形成一批以觀賞、農耕體驗、傳統民俗為特色的鄉村旅游和休閑農業產業融合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