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訊達州市達川區是烏梅的原生資源地,擁有全國最大的烏梅原生資源林。達川烏梅先后獲得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綠色食品認證,達川區也先后榮獲“中國烏梅之鄉”“中國烏梅名縣”等多項殊榮。近年來,達川區大力發展烏梅產業,按照“頂層設計、規劃先行、多規合一”的要求,將烏梅園區建設與區域現代農業發展、鄉村振興、經濟社會發展等規劃有效銜接,建成了以百節鎮、渡市鎮為中心的兩大烏梅產業基地,并在此基礎上發動連片規模化種植,使當地農業產業結構得到改善,助推了農村脫貧攻堅。
達川區在大力發展烏梅產業上的主要做法,一是強龍頭、建園區,促進烏梅產業興旺。在百節片區建成 “萬畝烏梅產業示范園區”和100 hm2規模的科技示范園,該區凸顯頂層設計和統籌規劃優勢,合理設置園區功能板塊,高標準、高規格、高起點打造產業特色鮮明、產業鏈條完善、品牌影響力大、資源要素聚集、輻射帶動有力的烏梅特色現代農業園區。目前,園區總面積29 km2,涉及百節、景市、平灘3 個鄉鎮22個村,園區擁有烏梅制備和加工企業5 家,年加工能力8 000 t,綜合產值3.2 億元。為了將產業基地做大做強,達川區積極培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目前,培育引進龍頭企業4 家和農民合作社4 家。其中四川宜華酒業研發的“青梅發酵技術”榮獲國家專利,“烏梅山”系列烏梅酒品、飲品規格眾多,遠銷國內外,成功躋身境外市場。
二是抓一二三產融合,促進經濟效益提升。目前,達川區現有烏梅面積6 667 hm2,居全省第一,并有川東北最大的烏梅繁育中心。達川烏梅產業鏈條完整,具備從前端種植到后端深加工的完整鏈條,并規劃建設有烏梅小鎮、烏梅山景區,建立烏梅烘干、釀制等初深加工生產線,開發烏梅干、烏梅粉、烏梅丸、烏(青)梅酒、烏梅露等20 余個產品系列,“茶園山”“川來蜀往”“馮山林”等7 個品牌的產品已進入千家萬戶,初步實現了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同時,在一些重要節日,達川烏梅都會推出系列活動,比如百歲老人親嘗烏梅酒、烏梅采摘節等。每年“春節”前后,達川區漫山遍野都開著烏梅花,依托烏梅特色現代農業園區的建設,烏梅山已成功創建為AAAA 級風景區,年接待游客300 萬人次以上,帶動旅游收入達2 億元以上。借助達川悠久的文化,結合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工作,達川將文化元素植根鄉村,打造融文旅、農旅于一體的“烏梅文化體驗+自然觀光+養生度假+鄉村休閑”的“烏梅文化+”系列主題化文化旅游區,建設鄉村振興示范帶。
三是通過創新驅動,促進烏梅產業提質增效。為在新形勢下實現新突破,達川區突出創新驅動,主動與四川省中醫科學院、四川農業大學、成都大學、達州市農業科學院等開展合作,共同參與新品種篩選選育、品種改良。達川區在試驗、示范的基礎上,主推抗病蟲害能力強,耐干旱瘠薄,枸櫞酸含量高,適合廣泛栽植的“達梅1 號”“達梅2 號” 兩個新品種。并大力打通“互聯網+烏梅”線上銷售途徑,建有e 商城、電商平臺、微幫商城50 余個,產品遠銷成都、重慶、云南、廣東、上海等10 余個省(市),帶動達川區烏梅銷售3 萬余t,產值1.5 億元。同時,達川區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大力加強烏梅“三品一標” 農產品認證及其品牌證書、標識的綜合管理。達川區現已申報并成功獲得綠色食品認證2 個,百節鎮蔡家坡烏梅基地獲得四川省森林食品基地認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