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恒 山西建筑工程集團有限公司
建筑工程管理主要指的是建筑工程企業需要根據業主方面的要求,同時需要遵循合同中的各項條例進行有效的管理控制,實現建筑工程的順利建設。建筑工程管理是源于西方國家的管理形式,在20世紀中期,建筑工程方面增加對管理理論的應用,能夠有效保證建筑工程的質量和效率,同時能夠針對建筑工程的各個環節進行有效的管理,實現建筑工程各部門之間的協調發展,從而實現建筑工程管理的發展。但是,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由于技術人員沒有認識到建筑工程管理發展的重要性,因此導致建筑工程管理模式比較落后。
建立綠色經濟、淘汰落后產能,已經成為時代發展的一大趨勢。建筑行業資源消耗大,污染排放大,若管理制度沒有得到有效創新,不僅無法跟上建筑行業的發展步伐,也不能滿足實際工程建設管理的需要,勢必成為落后產能的典型代表。只有優化管理,才能充分挖掘企業潛力,優化資源配置,獲得更好的經營效益。所以,對于建筑工程企業,創新管理模式能夠保障資源優化配置,提升經營成效,讓企業在行業競爭激烈的過程中取得一定的地位,凸顯企業存在的價值。
隨著科學技術和時代的發展,建筑工程各方面要求不斷提升,傳統管理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現代化建設的需求,對于一些新技術、新材料、新功能、新標準、新習慣,必須采用現代化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技術進行應用。比如,合理應用BIM技術、大數據等先進技術參與管理等。傳統的建筑工程管理模式也有其寶貴的經驗可以借鑒,預測,對管理模式的創新要有取舍,取其精華,棄其糟粕,使經驗與技術相結合,從而最大化地發揮管理成效,搭建現代化的、高效的管理模式。
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的創新,需要在傳統管理方法的基礎上進行,對傳統管理方法進行優化,對當前建筑工程管理所面臨的資源利用問題進行解決,以便于對資源進行合理的配置,保證建筑工程整體水平的提升。建筑工程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資金、材料、土地等資源,實現資源優化配置,不僅是為了企業利益,也是一種社會責任,是建設節約型社會的企業表現。一些企業在施工建設中存在很多的資源浪費、環境污染問題,而傳統的管理模式中存在一些漏洞與不足,或者是技術和效率問題,無法達到滿意的管理效果。創新管理模式,就是要從制度、技術、方法等方面全面著手,通過制度的完善與落實,科學的地分析、整合資源,優化分配,控制企業建設成本,提升建筑施工效率,最大化地實現工程建設經營成果。
根據現代社會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發展情況的調查發現,存在建筑工程的管理體制處于傳統發展狀態,沒有跟隨時代的發展,進行有效的完善和創新,嚴重影響國內建筑行業的發展速度,降低國內建筑企業的綜合實力,同時發現建筑企業沒有意識到管理模式創新的重要性,導致建筑企業的經濟效益沒有得到有效的提升,不利于建筑行業的正常發展。
根據現代社會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發展情況的調查發現,存在管理部門員工的專業能力不足,在建筑工程的建設過程中,沒有針對施工環境和情況進行專業合理的管理能力,甚至建筑工程施工期間突發意外情況,無法做出正確的判斷和管理策略,造成建筑工程成本增加、工期延誤等情況,影響建筑企業的經濟效益,因此,建筑企業應該加強對管理模式的創新發展,推動建筑行業經濟的穩定發展。
建筑工程傳統的管理方法不夠注重各個環節之間的協調,從而會對整體進度產生一定的影響。尤其是針對管理方式來講,很多建筑企業難以結合時代發展進行管理模式創新。傳統管理模式效率較低,具有很多弊端,再加上由于管理方法的落后,管理工作人員的責任意識淡薄,導致在實際開展管理工作的過程中,不僅無法提高管理的效率,而且不利于促進各項工作的有序進行,影響建筑工程施工效率,甚至限制企業的發展。所以,為了有效解決這些問題,必須加強對管理創新的重視。
要全面保證建筑工程各項工作的有序進行,必須制訂對項目具有針對性的管理方案,能夠有效地對施工環節進行優化,使施工材料、施工技術以及設備能夠有效整合。但是,由于目前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缺少技術支撐,管理效率有待提高,從而導致管理創新水平效果無法得到保障。
此外,建筑企業能和經濟發展相匹配,要充分綜合市場調節體系發展工程上的管理認證。進一步發展建筑工程管理模式,要綜合目前的建筑市場狀況和建筑企業狀況進行分析。此外,建筑企業對所承擔的項目充分的監督和定位,確保資源有力的運用,不能對資源進行鋪張浪費。針對小型項目,建筑企業能夠把它分散在小企業里,主公司來進行安全監督和技術方面的指揮。這樣能夠保證建筑企業經濟發展,也方便了建筑企業資金管理和支配,建筑企業要充分健全資金管理和控制體系,來提高企業資金管理體系的認證。
運用信息技術的方面,創建互聯網模式的平臺,利用這些,充分完成建筑項目創建中不同程度的預測與預防措施。建筑企業針對現實狀況進行研究,不斷的創新發展,對建筑工程施工里的管理體系有效的鉆研,在工作里不斷的運用創新思維發揮其積極性。還要利用合理的方法對建設企業的展開進行考究,針對管理系統充分的改善,對管理的綜合方面進行完善,強化強大的資源分配,使得我國建筑企業快速的崛起,體現科學的管理體系認證。
根據現代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發展情況的研究得知,可以根據社會經濟的發展情況,組建專業的建筑工程管理團隊,能夠有效提升建筑企業管理部門的管理能力和專業知識,特別在建筑過程中發生突發情況時,能夠及時做出正確的判斷,減少建筑企業成本和經濟方面的投入,實現國內建筑行業的順利發展。針對建筑工程管理團隊方面的構建,需要保證管理人員具有專業知識儲備,并且有豐富的社會經驗,能夠針對建筑工程的建設進行高質量的管理,有助于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的質量和效率,從而促進社會經濟的穩定發展。
在建筑行業的施工環節中,需要消耗大量資源。例如,在施工場所,需要保證建筑環節中的用電、人員的生活用水等,同時也會產生一定的污染。建筑工程企業在資源使用中,應盡量節約各種資源。對于一些非持續性資源,企業應當引起重視,教育從業人員節約使用。對于一些會引起環境污染的材料,企業要做好處理工作。在施工中,建筑工程施工單位往往會使用很多水資源,企業要設置相關負責人,全面推進對水資源的節約保護。企業還要對不同環節的水資源加以分析,如對于一些生活污水,可以加工處理后用于道路清洗和車輛清潔,也可以保護施工場所的附近區域不受粉塵污染。企業也要把握好人員關,要求施工人員在允許時間內施工,也可以多引進低頻施工設備,做好噪聲的管理與控制,不對外界產生噪聲污染。
另外,企業要在施工的策劃、實施、善后的過程中,做好方案落實,從材料使用、人員安排、監督管理等多個層面進行整體管控,試圖從宏觀角度評估施工過程中的各項核心業務,在根本上踐行綠色施工理念。企業在建設過程中要以降低能耗為核心,對新型材料和綠色管理技術進行總結和計劃,科學規劃建筑場地、科學布局建筑平面,保證建筑施工的有效性和精準性。在整體視角上,體現統籌的全面性,發揮統籌調控的積極作用,在企業與行業中形成環境意識、節約意識、衛生意識。在節能理念的作用下,施工方案會朝著綠色發展的方向進行,能夠減少企業施工耗能耗材、減少材料浪費、降低環境污染,從而保護國家與社會的生態文明建設,保證生態平衡發展。
建筑行業的發展主要體現在建筑企業數量的增長以及規模擴大這兩個方面。各建筑企業的技術水平與資金實力都存在一定的差距,擴張與淘汰是行業內部的發展規律。企業要在市場競爭過程中贏得一定的地位,一方面要深化內部改革,加強對各項工作的重視,通過分析自身問題,找到“病灶”,不斷創新管理方式,解決工作中面臨的問題。
另一方面,企業還要對自身在建筑市場中的定位與發展前景進行分析,看清自身的優勢與不足,積極吸取社會先進技術的精髓,學會運用大數據、互聯網等新進的技術參與企業管理,注重綠色科技的應用,保持行業發展前瞻性,加強對信息技術、網絡技術創新的重視,朝著自動化與信息化方向發展,使企業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為未來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綜上所述,在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推動下,國內建筑行業的市場競爭力越來越嚴峻,因此需要加強對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的優化和創新,能夠跟隨時代發展的步伐,進行科學化管理,能夠有效提高建筑行業的發展效率,促使國內建筑行業經濟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實現建筑行業的創新發展。在現代社會中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在應用過程中容易出現的問題,影響國內建筑行業的正常發展,因此可以通過制定現代化的建筑工程管理理念、組建專業管理團隊、加大管理模式的創新力度以及加強對管理整體框架的完善,從而實現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的有效發展,促進社會經濟的穩定發展。